紐時:中國盜墓猖獗「河南幾乎被挖空」

【正見新聞網2017年07月20日】

0720

紐約時報指,中國盜墓者已捲土重來。圖為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03月10日在挖掘黃河南岸一處古墓。考古人員表示,該墓曾發現一個盜洞。 

隨著全球對中國文物的需求激增,在一些中國文物價格達數千萬美元情況下,大批想一夜暴富、或業餘或專業的盜墓賊湧入鄉村。然而,盜墓不僅會對文物遺址造成永久性破壞,下到古墓本身也非常危險。

紐時中文網報導,去年11月,陝西寶陵村的楊明鎮(音)得知,他家地裡施工的建築工人發現了一座古墓。當晚,他與父親和一名男性親戚,偷偷下到了古墓。第二天清晨,工人發現了楊明鎮和另兩名男子遺體。原來,他們被活埋了。村民紛紛感到震驚,村會計楊元勝(音)表示,「他連鄰居的胡蘿蔔都不敢偷」,「誰想到他不顧自己的名譽,冒險去盜墓?」

報導稱,這就是盜墓的誘惑和危險。2016年,中國國家文物局通報了103起墓葬被盜和文物失竊案件。專家則認為,未被發現的案件更多,中國每10座墓穴就有8座遭過劫掠。帝王文化遺產豐富的河南、陝西和山西尤其嚴重。「河南幾乎被挖空了,」寫過多本盜墓題材的暢銷書的倪方六說,「沒有可盜的了。」

中國3000多年的喪葬儀式歷史中,盜墓的歷史或許同樣悠久。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開放時期,盜墓才又變得泛濫。保護當地墓穴的農民開始進入城市,為給公寓樓和公路網騰出地方,大片地區被挖得底朝天。過程中,不計其數的墓穴和歷史文物得到發掘。

期間,在收入不斷增加的支撐下,催生出一個新的中國收藏家階層,該階層的知識和資產都非常雄厚。對盜墓者而言,「一件秦漢時期的上等青銅器夠你買個大房子,」倪方六說。

據報導,盜墓的工作骯髒、危險。即便如此,盜墓已成了一個流行文化。南派三叔的網路小說《盜墓筆記》2006年上線便引起轟動,那之後又出現很多有關盜墓的節目和電影。

業餘盜墓者的興起,讓官員更加頭疼,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文化遺產無處不在,全面保護是不可能的。在2015年,警方破獲自1949年以來最大文物販賣案件,六個省份有175人因偷竊和販賣價值約8000萬美元文物被逮。

專家們說,盜墓者目前把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北部和西部,要完全解決盜墓問題,就要處理盜墓鏈條另一端上的人,即收藏者。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