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

【正見新聞網2017年11月12日】

上月底,太陽系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於夏威夷的泛星巡天望遠鏡定位到了一顆「走位」異常飄忽的小行星。數據分析顯示,它並不屬於太陽系。

這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Oumuamua,在夏威夷語中意為「遠方的信使」。

目前,Oumuamua受到太陽引力拋擲後,正在離開太陽系。地面上的強力望遠鏡仍在繼續追蹤它已經十分暗淡的背影,完成人類與「遠方的信使」的第一次、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會面。

不過,匆匆送走神秘的Oumuamua後,科學家們「查戶口」的工作才剛剛有了眉目。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一個團隊通過計算速度軌跡,判斷Oumuamua在4000萬年前,離開了南天球的船底座(Carina)或天鴿座(Columba)的稀疏星團,開始漫長的星系旅行。

天外來客非彗星

10月19日,當泛星巡天望遠鏡發現這位「不速之客」時,它距離地球0.2個天文單位,大約3000萬公裡。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這是顆彗星。

10月25日,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照片顯示,Oumuamua並不具備「彗發」,因此並非主體由冰塊構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構成的小行星。這意味著,Oumuamua誕生於母星系的冰線之內。

11月6日,國際天文聯合會將該小天體命名為1I/ʻOumuamua。I是專為它新設的星體編號,意為星際天體(Interstellar object)。

Oumuamua直徑在百米級,以每秒26公裡左右的速度從天琴座方向衝進太陽系,近乎與黃道面垂直。這個飛行角度異常刁鑽,且速度遠超太陽系內的小天體,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反推計算,它大約曾在9月9日經過近日點,速度達到每秒87.7公裡。不過,由於亮度很低,它直到更靠近地球時才被望遠鏡發現。

速度是一種胎記

「在數百萬年內,天體的速度都像胎記一樣,帶著起源地留下來的特徵,」團隊負責人、地理生物學家埃裡克·蓋多斯(Eric Gaidos)說道。「這個天體的運動特徵和那些星團一樣。」

研究人員判斷,大約4000萬年前,很可能是由於行星演化過程中的碰撞,它猛地衝出了恆星的引力範圍,開始「放飛自我」之旅。

這位遠方來客不僅帶來了原生星系的蛛絲馬跡,也讓人類對它穿行過的星際環境有了更多認知。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米歇爾·巴尼斯特(Michele Bannister)提到,Oumuamua的紅色光譜和太陽系外圍神秘的庫珀帶天體十分相近。這暗示著,長期暴露在深空環境中,岩石成分會收到影響。

如果蓋多斯團隊計算正確,Oumuamua的母星系中的碰撞將會釋放更多類似的小天體。也就是說,沿著Oumuamua進入太陽系的路徑,人類後續將會發現Oumuamua的「兄弟姐妹」們。

不過,這次「查戶口」只是非常初步的篩查。如果在太陽系之前,Oumuamua還造訪過其它星系,那這個計算結果就不准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