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10月22日】
教學主銓: 歷史故事
單元主銓: 儉樸勤奮的司馬光
教學對像: 小學以上
教學時數: 50分鐘
教學目標
1.了解歷史典故。
2.引導孩子做事要勤奮、負責。
3.教導孩子懂得“儉樸”美德的重要。
教學重點:
儉樸勤奮的司馬光
古時候有一天,有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裝滿水的大水缸。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裡。小朋友們嚇壞了,哭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只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慌,他拿起一塊石頭,使勁用力砸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裡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北宋有名的宰相司馬光。司馬光六歲開始讀書。起初,他對所學的東西不能理解,背書也記不住。父親知道了,就告訴他:讀書不能只是背,要多想,把意思弄懂。於是,別人在玩時,他不去,一個人找個清靜的地方苦讀,直到把書背得滾瓜爛熟為止。很快,他的學業進步了。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總是書不離手,句不離口。就這樣勤奮學習,終於成了很有學問的人。
他四十多歲開始編寫《資治通鑑》,每當疲倦極了的時候,就在一個圓木枕頭上,小睡一會兒。如果一翻身,頭便會從木枕上滑下來,從而驚醒。只要一醒,他又馬上開始編寫工作。這樣編寫了19年才完成這部貫穿古今的巨著。直到今天,凡是研究中國歷史的人,都把它當成必讀的書。司馬光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
司馬光不論工作或生活隨時端正自己,有一次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時,就很認真地教他愛護書的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時,要先用右手食指輕輕蓋住,再用拇指把書頁的邊緣托起來翻。司馬光還不斷告訴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司馬光說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人不懂得儉樸的重要,就會多欲多求亂用,最後把家庭和自身都敗壞了。所以從小就要養成儉樸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培養出好德性 。
司馬光為國為民用盡心力,只當了一年半的宰相就去世了。送葬時數萬民眾哭泣,象死了自己親人一樣。還畫像紀念他。他的正直仁厚,得到民眾真誠的悼念 。
教學流程
1.引言---提問 (5分鐘)
(1) 古時候砸缸救友的是誰?
(2) 司馬光編寫了一部貫穿古今的巨著,有誰知道書名?
(3) 有誰知道司馬光是那一朝代的宰相?
2.講述教學重點(15分鐘)
歷史人物故事: 儉樸勤奮的司馬光
講述故事中借提出問題看是否明白故事內容:
(1) 司馬光是怎樣砸缸救友的? 為甚麼其他的小朋友跑了? 如果不冷靜,能生出智慧嗎?如果沒有救友的愛心,會去想辦法嗎?
(2) 司馬光用怎樣的精神去編寫《資治通鑑》?
(3) 司馬光怎樣隨時端正自己?
(4) 說說什麼是“儉樸”?
3.表演教學 (15分鐘)
(1) 讓孩子自願上台說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引導孩子抓住重點說)
(2) 讓孩子示範愛護書的方法和端端正正的坐姿。
4. 討論和怎量總結 (15分纈)
(1)問學生從這個故事學到什麼?
(2)問學生勤奮的人和懶惰的人,那種人活的踏實有意義?
(3)談談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端正自己?
(4)什麼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5)為甚麼儉樸的習慣那麼重要? 多欲多求私心多了,人會變成怎樣?
(6)用“儉樸”對照自己那裡未做好?每天自行追蹤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