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文房逸趣-墨床

【正見新聞網2021年04月21日】

墨床,又稱墨架、墨台,中國傳統文房用具之一。是中國專門用來承擱墨錠的小案架。墨磨後濕潤,亂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擱墨。

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會太大,寬不過二指,長不過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書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簡練,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墨床為在研墨時稍事停歇,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物。多為木、玉、瓷所制,形狀或為床式,或為几案式。

墨床的製作材質也從古銅、玉器,發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瑪瑙、翡翠、景泰藍。它從單純的承墨用具,發展到既實用又可賞玩的藝術品。

墨床是何時出現的?其產生的具體年代不可考,文獻亦鮮有記載。按理說,有了墨就應該有擱墨的物架,作為文房專用的墨床,不會晚於宋朝,但史書的記載卻很晚。

墨床雖然早在宋元時期就已出現,但宋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所述僅限筆、墨、紙、硯。南宋末年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將文房用品列為10項,無墨床。成書於明初的《格古要論》又將文房用具分為13類,也無墨床。

到了明末屠隆的《考盤餘事》一書,列出的文房器物已發展到45種之多,且功能明確,已有了筆擱、筆床、筆船、墨匣、糊鬥、腕枕,但也無墨床。直到清代墨床才始見於記載,並從乾隆朝開始廣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墨床在文房用具的傳世品中最為少見,收藏難度較大,不易形成系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