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良醫救人拒色 不分貧富得福報

劉曉


【正見網2023年02月17日】

古人重德行,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如醫生要講醫德,商人要講商德,官員要講官德等。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圍繞「醫乃仁術」進行了精闢的闡述。唐朝神醫孫思邈亦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明確提出了「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並在《大醫習業》、《大醫精誠》中強調醫生要以救人疾苦為己任。縱觀二十四史以及歷代筆記、地方志等典籍,記載了不少醫術高超且具備醫德的醫生。

奉賢名醫何澄救人拒色 上天予以嘉獎

從元末至明清,莊家行(今上海奉賢縣西莊行鎮)的何氏是遠近聞名的名醫世家,均醫術高超,在地方志中所記載的何氏名醫有十多人。何氏第一代名醫叫何天祥,是鎮江名醫何彥猷第七代傳人。他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症,而且醫德高尚,對於家庭有困難的患者,只收很少的藥費,有的甚至不取分文。清光緒《重修奉賢縣誌》中說他是「以刀圭濟世」。

何天祥的從孫何澄,是明代名醫。他同樣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從來不接受家境貧寒患者的酬金,反而在遇到揭不開鍋的窮人時,會拿出富裕患者的酬金來接濟。患者無論住在遠近,只要前來相請,都會上門診治。

與何澄住在同一個鎮子的孫勉之長期患病臥床,請了許多醫生治療都未見效,後來他的家人請來何澄為他治療。何澄多次登門,仔細了解病情,對症下藥,孫勉之服藥不久就有了起色。

一天,在何澄上門複診時,孫妻將他引入內室,對他說:「因為妾的夫君久病,家中東西早已經盡數典當,如今付不起您的診費。為了感謝您,妾身願為酬勞。」

何澄正色拒絕道:「夫人千萬不要如此,您的丈夫只需安心調養,必然痊癒。此舉不僅讓在下會成為小人,而且夫人也不再是賢婦啊。」不得已而為之的孫妻羞慚而退。不久後,孫勉之痊癒。

就在何澄拒色的當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中有神人對他說;「汝醫藥有力,而不以此亂良人婦,上帝嘉汝,命賜錢三千貫,官一資。」意思是說其醫術高明救人不說,還不攜此行亂,反而拒色,上帝對此予以嘉獎,賜錢三千貫,還封贈官職。

不久,當朝太子得了重病,太醫院太醫找不到病根,束手無策。皇帝就下詔書向民間召集良醫為太子治病。何澄應詔赴京,並治好了太子的病。因此,皇帝賜他為震府良醫正,拿二品俸祿,賞錢三千貫,其賞錢果然與夢中神言一樣。

常熟名醫陳廷瓚喜赴人急 壽至八十三

明代江蘇常熟名醫陳廷瓚,字襟宇,善於看兒科。他醫者仁心,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有病家來請,都即刻前往。遇到貧窮之家,即便環境簡陋,便溲狼籍,味道難聞,他也不曾皺眉掩鼻。史書上說他是「喜赴人急」,治療了很多病患。

崇禎年間,陳廷瓚的兩個兒子都走上了仕途,做了官,而陳廷瓚本人則很長壽,年八十三歲才去世。

臨安良醫張彥明得神護

明代臨安(今杭州)有一位名醫,名叫張彥明。他也是一位醫術高超,心懷仁心的醫者。遇到貧窮的患者看病時,他不但不收診費,還用自己的錢周濟。無論晝夜寒暑,遠近親疏,富貴貧賤,只要患者需要,他都馬上前往。

一天深夜,正下著大雪,有病患的家人來相請。張彥明的家人看天氣十分糟糕,就勸他不要前往。張彥明說道:「病人生死就在呼吸間,如果不是很急,怎麼會在這樣的天氣上門呢?」遂穿上衣服跟隨前往。

後來的一天,城中起大火,張家住宅所在的區域也在火勢範圍,但令人驚詫的是,張家四周的房子都被燒毀了,唯獨張家的房子毫髮無損。這不是冥冥中有神在護佑嗎?應該是張彥明積了大德,他的後世子孫也出了不少顯貴的人物。

可以說,醫術高超的仁醫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他們的所做所為很好的詮釋了「醫乃仁術」,而當下的醫生還有多少明白的呢?

參考資料:
《重修奉賢縣誌》
《江蘇歷代醫人志》
《蘇州府志》卷《陳廷瓚傳》
《寰球名人德育寶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