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院治病談起

台灣高雄大法弟子


【正見網2025年08月01日】

我是一位在區域教學醫院工作的內科醫師。平日的修煉環境是醫院和家庭。修煉這些年,有不少關於醫療與科學的心得體會,想分享個人的認識。其中引用法中師父的原話,只是我個人目前現階段有限層次對這些法理的理解,而不是在解釋該段法或給法下定義,希望讀者要保留個人清楚的認識。大法還有許許多多更深更高更廣境界的認識我尚未悟到和悟不到,交流所述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同修提點和指正。 

平日在醫院工作,對病業的表現觀察比較多,我個人認識是:我們目前西醫醫院治病的方法,要比喻的話,就是局限在佛家所謂的「肉眼通」的最低層次。即使是最低層次的手段,西醫醫師本身尚且要負擔幫病人治病時所帶來的一些職業傷害和治病時所面臨的生死交關的心理壓力。治病時病人出現的併發症,不論是從疾病演化而來或藥物衍生而來,都是一種病人的業力尋求的另外出口。也就是換一種方式承受業力,另外空間那個冤親債主才覺得算數。

當然在現在無神論、進化論充斥的現代社會裡,有些併發症也成為了醫病糾紛的導火線,因為有些現代人不信因果,迷信科學能解決一切,所以出了問題必找責任,醫師、醫療方就成了肇事的責任方,使的醫病關係更加惡化,雪上加霜,這也是末後容易出現的情況。我記的有經驗的前輩醫師曾說:有些治療出現併發症,明明用的是文獻上的標準治療,其實就是警告你不要再用這個方式給那位病人治病,要換個方式,不然後果自負。臨床上有些病人的病況醫師也不敢動,我目前的理解就是那個業反映的很大,超出當前醫院治病的醫療能力範疇。其實更深的意涵我認為是教人要敬重因果、少造業,同時告誡醫者不要自恃技術手法,因為宇宙法理在制約著一切。 

我個人是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時常要給來醫院就診的人做消化道的內視鏡。這個「內視」鏡的觀察可以講點道理。中醫把口鼻等對外接觸或排泄的身體部位叫做竅。在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時,那個消化道的周圍看到是什麼?是血管。假如當我們能微觀到血管中去,那是不是進入了另一層更細的微觀觀察?目前西醫還沒有看清楚血管表面的檢查儀器,只有能看血管是否狹窄的血管攝影、得使受檢者接受輻射線和使用顯影劑才能顯像。那如果我們微觀到血管中,要再更微觀一步,血管的周圍可以看到什麼?各種細胞與細胞間隙。

什麼東西可以在這些管道流通?答案就是分子,葡萄糖、膽固醇、電解質一類的分子。當然分子有大有小。那分子又是跟著什麼移動的呢?中醫理論有給我們答案,那就是氣。中醫講:「氣行則血行」分子是跟著氣移動的。血管裡面流動的是血,經絡裡面流動的是氣,個人理解這就是中醫所講的氣血。

中醫講氣分病、血分病,還有氣血同病等等。有些病在血分,這個西醫抽血化驗可以驗的到;有些病西醫抽血結果很正常、但確實病人不舒服,這常是病在氣分,中醫治療可能較有效果。而這個氣就牽涉到我們中華傳統講的東西。

孟子曾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個氣其實就和人的精神是緊密相關的。中醫理論認為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分屬五行,符合這樣的精神要求經絡裡的氣才會是正的。我們人用的是正氣,正氣才能帶來人體健康。而七情給人體帶來的卻是損傷正氣的效果,要適可而止。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正氣歌》裡面寫到他其實從小身體不是很好,但被元世祖忽必烈關押近二年的時間,在衛生條件很差的牢獄中身體竟然沒有生病,他認為是自己「忠」的精神帶來的正氣所致。那其實我們大法修煉者知道這是符合當時要留下這個歷史的要求,要留這個精神給後世參照,給今天的人認識傳統,回歸傳統之路時所用。 「漢室天下韓信打 大唐太宗朝疆大 岳飛六郎保中原 為了啥 眾生來此要得法」 (《洪吟 二》正法看 宋詞)

仁義禮智信忠孝等傳統文化精神價值也是為今天的人們提供的做人的準則,其實從傳統中醫看這些精神也是用來養生的,養身體的。並不是中共邪黨或現代無神論、進化論科學所說的,是古時候統治者用來控制人精神的東西,這完全曲解了傳統文化的本意,完全是害人的說法。傳統文化的精神確實是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好處。所以不信傳統的現代人,健康也逐漸越來越差,有些年輕人也開始生老年人的病,與現代社會的觀念及教育等因素有著直接間接的關係。

那超越仁義禮智信,也就是人家對我不仁,我如何能放下這個對仁的執著,用更超越更高層的精神對待呢?我認為這已經進入到超常人的範疇,也就是開始進入修煉了。當下給所有世人及眾生準備的就是這部法輪大法。就要進入真正的按照法輪大法修煉的指導和心性要求才能做得到。隨著修煉、執著心的放下,經絡、經脈也會被演化的越來越寬。這就不是我這個談什麼醫院治病應該談的範疇。是真正高層次的東西了。 

中國古代的中醫是從氣這一方面著手治病,所以《本草綱目》上面都寫什麼食物氣入哪條經。就是當時那些中醫學家們天眼通天目看到後記載下來的。然而,隨著歷史發展、道徳逐漸敗壞,中醫學家們看的層次也越看越低。在清朝御醫吳謙編纂的《醫宗金鑒》裡寫的看到的東西就接近西醫解剖學看到的內臟,當時的醫者可能就覺得古人看的不準確,所以就增加修訂。其實古人更早看到的是更深一層的經脈、經絡的表現。

明朝醫學家李時珍就著有《奇經八脈考》。自然界水往低處流,所以氣多的地方就往氣少的地方擴散流動,《轉法輪》第七講,「醫院治病與氣功治病」中提到拔牙:「那藥水發出很濃烈的黃氣。拔牙時,把藥水瓶蓋打開,從外面隔著腮幫子對著壞牙,讓人嘬幾口黃藥水的氣,藥水都沒怎麼消耗,蓋起來放那兒。」 第八講,「採氣」 中說:「松樹氣是黃的」;第二講「氣與氣之間哪有制約作用?」。我個人的理解,藥水的黃氣非常濃烈,且因為是植物氣,屬於陰性,可以進到陰性的業力場中去,而病氣也是陰性的,那人嘬氣的時候,陰性的植物氣就和人的病氣混在一起,沖淡了病氣,這樣病氣相對就比較淡了,人的「病」的感覺也就不會那麼重了。

其實西醫用的那些抗生素之類的藥大多也屬於陰性、涼性、寒性的。可以嘗一口那個藥粉便知。治起病來我個人覺得道理是相似的。當然西醫用藥時還得符合表面這層空間現代科學中學到的物理與化學的理,在目前常人中理解起來也是相當嚴謹的。有時候我看到同修們修煉起來好像就瞧不起現代的醫學治病,我個人認為其實是一種對法理解有誤區的心態。

大法修煉者會有超常表現我理解是因為大法與創世主無邊的法力所致,並不是我們個人如何,我們還是一位在常人中修煉的大法修煉者。而且大法確實不是用來治病的,所以不能用治病的心去這樣比較,這也是一顆關於「病」的執著心。

當然,在中國古代,從法中我知道,師父說:「因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是針對著人體、生命、宇宙,直接奔這個東西去研究了,所以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那個時候上學的人,都要講究打坐,坐著要講姿式的,拿起筆要講運氣呼吸的,各行各業都講淨心、調息,整個社會都處在這麼一種狀態。」(《轉法輪》第七講),所以當時一般人出了功能後會看到氣的流動,能理解這些東西也屬於稀鬆平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