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瑣談

清源


【正見網2025年09月12日】

不論是關羽、張飛、趙雲這些單字名的簡約,還是白居易、劉禹錫、杜如晦這些雙字名的文氣,古人的名字總有些不可言說的美好。可是取名不過三個字的小事,對於現代人來說卻是一個困難繁瑣的大工程。往往花了很大的功夫,仍舊難取一個令人滿意的名字。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而我們又該如何取一個好名字呢?

一、命名應單義

其實,這其中有一個被人長期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名字含義的割裂。現代人取名,往往會選取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字,這本身是沒問題的。可問題是,當這些字兩兩組成名時,就出現了問題。如什麼「梓涵」、「語希」、「浩軒」、「子軒」之類,總覺得怪異費解,難脫俗氣。

正確的做法是,雙字名應該保證兩個字組合後,表達的是一個意思,而不是各自為政。如白居易,「居易」它是一個詞,出自《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意思是君子處在平和的狀態聽從命運的安排,故而白居易字樂天,名與字做到了完美的對應。

杜如晦,「如晦」也是一個詞,「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晦極復明,乃涵光明之意,是一個極具內涵的好名,如果叫杜光明是不是就不對味了?

又如王安石,這個名字帶給人一種風雨不動安如山之感。唐代詩人賀知章,一個文采斐然的讀書人形像躍然眼前。李修緣,念起這個名字,似乎有一位口念佛號的修行人正迎面走來。

觀以上的雙字名,都是非常普通的字組成的「詞」,表面直白,細嚼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取名的大方向對了,接下來就是如何組一個「好詞」了。字典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只是取一個單字名,一本《康熙字典》足矣。不過切忌使用生僻字,名字是用來給別人叫的,太過生僻,以後只會給孩子徒增麻煩。

要是取雙字名,只用字典那就不夠了,這時我們可以有幾種辦法。第一當然是去古籍中尋章覓句了。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詩詞歌賦,多多翻看,總會靈感乍現。

比如,宋時周三畏,他因不肯構陷岳飛,棄官掛印而去,他的名字就取自於《論語》,「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元末陳友諒,他的名字亦是取自於《論語》,「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二、參考古人名

如果翻看典籍也毫無頭緒,那麼參考古人的名字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上文已經列舉了不少古人的名字,都是值得借鑑的。

當然還有像三國名將張遼,字文遠,文遠就是一個很好的古人名,而且也沒有那種老氣橫秋的酸腐之氣。

還有韓愈,字退之,君子明進退之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取名「退之」著實會讓人眼前一亮。王羲之給兒孫輩取名時,都會在名後面加一個「之」字,如凝之、玄之、徽之、操之、獻之,他孫子輩叫楨之、靜之、嗣之,這是一種增加古韻之美的取名方法,也是從單字名向雙字名轉變的一個最實用的方法。

當然,現在也有不少人用「然」字作為名字的結尾,「浩然」、「安然」、「瞭然」、「沛然」,這也未嘗不可。

除此之外,還有如孝直、子美、則誠、士達、養浩、元恭、謹行等等等等,古人名乃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

三、借鑑古人的取名方式

《左傳》有言:「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生名為信,以德名為義,以類名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

即以出生時的情況命名為「信」,「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離騷》)屈原的父親仔細揣度其生辰,通過占卜,為他賜名正則。

岳飛出生時,有一隻大鳥在他家的房子上飛鳴,因此得名飛,子鵬舉。

也能以所生之日取名,商代的君主就是用干支的方式取名,如武丁、帝乙。這種取名方式歷史相當之悠久。以上的取名方式都可以歸為「信」。

還有以道德品行命名的,叫「義」,如德、忠、孝、智、信、仁、義等等都可以用在名字當中,古人名字中帶著「德」的就更多了,如玄德、翼德、孟德、敬德……

以某一物命名為「假」。如蘇軾、蘇轍,都與車有關。軾是車上的橫木,乘車之人手扶橫木,正視前方大道。而和房屋有關的,可以是梁、棟、基、階等。萬事萬物之名都可以假借之。

還有用身體的特徵取名為「象」,比如孔子出生時,因額頭隆起如尼丘(山丘名),故取名丘。

此外,還有夢像法,就以夢中所見來取名,比如李白的名字來由就是其母夢太白金星入懷而取的。鄭穆公名蘭,正是其母懷孕時夢神人贈蘭而得名。

四、符合音韻

唐詩中有平仄押韻的要求,故而讀來才有抑揚頓挫之美,姓名當然也是一樣的。如果只有一個好的內涵肯定是不夠的。

當然,許多人都不具備這方面的音韻知識,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取一個朗朗上口的好名字。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上口念,大聲的做一個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xxx。如此一來,便能馬上檢驗出名字的好聽與否來。

這樣的好處還可以快速辨別諧音,比如,朱毅智,看起來中規中矩,可讀起來就變成了「豬一隻」了。犯下這個錯誤,想必孩子在學校的幾年不得不頂著這個外號苦熬了。當然,如果一下讀不出來,也可以把名字的拼音用輸入法打出來,只要不出現什麼奇怪的詞語,那基本也是沒有問題的。

五、注意事項

古代的取名方式多,但忌諱也不少,如不能以國名、官名、山川、隱疾、畜牲、器帛等六種事物命名,這和古人的祭祀之禮有關。雖然古今有別,但姓名的內涵總以中正平和,敬天重德為好。

比如,現在的許多人名字帶天、宇、梓、宸,過大的意向,不論對本人還是旁人而言,都是沒有好處的。《西遊記》中,美猴王做妖怪時自稱齊天大聖,狂傲無比,大鬧天宮後被佛祖鎮壓,五百年方得自由,此後改名孫悟空。這其實也反映了古人的姓名和命數觀。

當然,不是說帶這些字的都不能用作名字,而是名字整體的意思不能過大、過狂。梓樹是萬木之王,取吳敬梓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天有老天的含義,但取天明就沒有了那種過大的意向。

還有的人給孩子取名「王者榮耀」、「周末」,以自己的興趣為重,拿孩子的名字來開玩笑,實在是不可取。如果您不是複姓,也應該對四字姓名加以謹慎,拗口倒是其次,特立獨行下,體現的往往不是品味,而是俗氣。

結尾

中國人講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人的姓名同是此理。傳統文化的丟失,讓許多中國人失去了對文化的基本審美,又因網絡、電視的影響,取了許多似文非文的名字。當然,真正取一個的好名需要取名者本身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明辨是非、善惡的慧眼,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