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22日】
人有私心,當別人傷害到自己的時候,必然會生出怨恨心。古人卻是有方法減少怨恨心,甚至不產生怨恨心。
古籍《禮記•坊記》中說「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
有好事把功勞給別人,有過錯留給自己。就不會生出怨恨心。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並不是所謂的自我麻醉、改變真相。
前段時間,我與老闆一起投標一個工程。最後成功拿下。我認為自己為此付出了很多,功勞當然是我最大。雖然沒有向老闆邀功,但心裡是這樣想的。而老闆則認為是他的功勞,是他找了朋友幫忙還有自己的辛苦的跑上跑下。
仔細想想,其實都是有道理的。缺少誰都拿不下這個標。就像是木桶效應。用豎著的木頭圍成一個木桶,缺少哪一根都是不能盛水的,每根木頭都重要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多想想別人的功勞、多看看自己的過錯,是有道理的。真的是缺少了別人不行的,問題出現也必然是有我們自己的責任的。
師尊告訴我們「大法弟子對待任何事情都應該正面對待,不要看人家不好的一面,總要看人家好的一面。」(《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人的好的一面、壞的一面都在那裡,就看我們選擇什麼。是看人好的一面,感恩別人,還是看人不好的一面,抱怨別人,一切都在我們的一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