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02月25日】
《推背圖》在中國預言中可謂家喻戶曉。它是唐初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年)由司天監李淳風和隱士袁天罡共同撰寫的圖讖。
它共有六十幅圖像,每幅圖像下面附有「讖曰」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朝起至今,以至未來,中國曆朝歷代發生的大事。
《推背圖》的第一象和第六十象並沒有預言什麼具體的東西,看上去僅僅是開場白和結束語。但是仔細推敲會發現其中蘊涵著深奧的道家思想在裡面。
讖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環 周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讖曰」中講:「日月循環,周而復始」,表達了作者的宇宙觀。與之相呼應,「頌曰」中的「悟得循環真諦在」。這一句道出了作者對未來進行預測的依據,也就是悟得「循環真諦」而推出來的。對此讀者可以參考對照本章結尾《推背圖》第六十象的介紹。當然了,與所有的預言相似,《推背圖》講的相當隱諱,給人一種很「玄」的感覺。下面我們就每個朝代選那麼一兩個有代表性的介紹。有關《推背圖》的書其實很多了,我們這裡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使讀者能夠有所斬獲。
第二象到第九象的內容預言的是唐朝(西元618~907年)的事情。用十分隱諱的手法預言了唐朝的大事,包括武則天當權,安史之亂,楊貴妃之死,異族入侵中原,建中之亂,黃巢起兵及朱溫滅唐等。讓我們來看看第二象和第五象。
讖曰
累累碩果 莫明其數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頌曰
萬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實
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
第二象畫了一個盤子,裡面放了一些水果,旁邊讖語說:「累累碩果,莫明其數,一果一仁,即新即故。」「莫明其數」是讓讀者自己去數一下盤子裡有多少個果子,這盤子實際上放了二十一個李子,因為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應在唐朝是二十一個皇帝,讖語是「一果一仁」是個諧音,一個果代表一個人,一個果子一個皇帝。最有意思是第四個果子,因為畫裡所有李子都是有蒂的,唯獨第四個果子是沒有蒂的,因為唐朝第一個皇帝是高祖李淵,第二個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第三個是高宗李治,那第四就是武則天了,第四個果子是沒有蒂的,表明了她是個女人。
後面還說:「萬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實,一統定中原,陰盛陽先竭。」唐朝傳位一共是二百八十九年,「二九先成實」是二百九十的意思,把唐朝整個氣數多少時間都給預言出來了。另外唐朝在歷史上確是「一統定中原」,作為最強盛的朝代,無論是文化發展,還是國家的治理都達到了頂峰。「陰盛陽先竭」則是在講武則天。
讖曰
楊花飛 蜀道難
截斷竹簫方見日
更無一史乃平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推背圖》第五象描述的是發生在唐朝中期(西元755年及隨後八年間)安史之亂和馬嵬之變的歷史事件。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夥同部將史思明,舉兵反於漁陽,爆發安史之亂。次年六月,潼關陷落,玄宗倉皇逃奔四川成都。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境內),軍士譁變,玄宗被逼縊殺寵幸的貴妃楊玉環。
同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寧夏吳忠西南),是為肅宗。在隨後的幾年中,唐軍屢破叛軍,收復長安等失地。安祿山、史思明相繼被殺,安史之亂在歷時八年後得以平息。
第五象中的圖是一畫謎,圖中的馬「鞍」音諧「安」,指安祿山,「史」書指史思明,一臥地而死的婦人則喻指楊貴妃。
「楊花飛,蜀道難」:意指楊貴妃之死和唐玄宗逃亡四川。
「截斷竹簫方見日,更無一史乃平安」:「截斷竹簫」 「簫」字去掉竹是一「肅」字,「更無一」乃一「史」字,「安」指安祿山。「乃平安」一語雙關,指見天日太平的意思,又意指肅宗即位後,才平定安史之亂。
「漁陽鼙鼓過潼關,此日君王幸劍山」:意指安祿山舉兵反於漁陽,攻陷潼關。在其兵馬隆隆開過潼關之時,唐玄宗避難奔蜀,路經蜀境內的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於此處葬金環」:「木易」乃一「楊」字,「山下鬼」隱一「嵬」字,「金環」喻指楊玉環。此句意指楊貴妃葬身於馬嵬驛。
《推背圖》第五象運用了畫謎、字謎以及諧音字的手法,用一幅畫和短短几句詩將以上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過程描述了出來,令人驚嘆。
關於唐朝的預言到第九象黃巢之亂就結束了。接下來第十象到十四象是五代;第十五到二十象講北宋,二十一到二十四象講南宋,而元朝只有二十五、二十六兩象。
讖曰
空厥宮中 雪深三尺
吁嗟元 南轅北轍
頌曰
妖氛未靖不康寧
北掃烽煙望帝京
異姓立朝終國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
這一象預言北宋末年,女真人建立的金侵犯宋朝,並于靖康元年攻克開封,徽宗、欽宗被擄至北方。圖中有兩名朝官打扮的人背向而去,指的就是徽、欽二帝被俘北去。「妖氛未靖不康寧」指出事情發生在靖康年間。金立張邦昌為帝,是為「異姓立朝終國位」,「卜世三六又南行」指北宋共九代皇帝,而後便要南遷,並定都臨安(今杭州)。
讖曰
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
離離河水 燕巢補
頌曰
鼎足爭雄事本奇
一狼二鼠判須臾
北關鎖鑰雖牢固
子子孫孫五五宜
第二十五象預言了元太祖建國及整個元朝的氣數。圖中一把鐵斧,柄分十節,內涵十分隱晦;粗略的解釋是:斧頭(鐵),斧柄(木),暗指元太祖叫鐵木真;斧柄分十節,意思是接下來元朝有十個皇帝。簡簡單單一幅圖,就將一個朝代的大趨勢刻畫盡致。文字中「子子孫孫五五宜」,「五五」為「十」是一個意思。另外文字中的「北帝南臣」預示著南朝(漢人)將向北方(胡人)臣服。「離離河水」指元太祖稱帝於離河。
元朝僅兩象,時間不到百年。接下來就是明朝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關於明朝的第一象(開國)和最後一象(滅亡)。
讖曰
惟日與月 下民之極
應運而興 其色曰赤
頌曰
枝枝葉葉現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東岸上光明起
談空說偈有真王
圖中的兩個圓各指日和月,合在一起就是「明」,這與讖曰中的「惟日與月」是同意。另外「照四方」和「光明起」也都暗示明朝興起。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窮到沒錢才出家當和尚,讖曰中稱「下民之極」,誰能想到和尚最後作了皇帝?古人相信天意,是為「應運而興」。「其色曰赤」,「赤」就是「朱」,紅色。
最明顯的是最後一句「談空說偈有真王」,「談空說偈」指禪門,結果卻出了個皇帝。
第二十七象的預言主要在文字中,光看圖很難明了到底在講什麼;而關於明朝滅亡的第三十二象則不同,這一象的圖可謂一目了然。
讖曰
馬跳北闕 犬嗷西方
八九數盡 日月無光
頌曰
楊花落盡李花殘
五色旗分自北來
太息金陵王氣盡
一枝春色占長安
圖中一扇門,門中有馬,一個「闖」字浮現眼前。闖王李自成導致明滅「日月無光」指「明亡」(日月合在一起是明)。《推背圖》有的圖象透露的資訊較多,有的文字解得清晰。「頌曰」四句詩預示著李自成坐不久(「李花殘」),北方民族終將取得天下。「太息金陵王氣盡」暗指漢人稱帝的氣數已盡。
讖曰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 地支無子
頌曰
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衰
藩離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這一象開始講清朝。「黃河水清,氣順則治」:黃河意指中原大地。此句指滿清入關,自順治帝始統治中原,實乃天意。「主客不分」指滿清統治是反客為主。「地支無子」隱喻清朝皇帝概況:十二地支代表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子乃十二地支之首,「無子」意隱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努爾哈赤死在清朝國號建立之前──努爾哈赤死後,其子清太宗皇太極建大清國號,尊努爾哈赤為清太祖。
「天長白瀑來,胡人氣不衰」:此句指滿清自東北長白山一帶起勢;從宋朝遼金以來,胡人(北方異族)於元、清兩度統治中原,氣勢不衰。「藩離多撤去」喻指清朝國防漸弱,以至末年遭受外強侵略。「稚子半可哀」隱滿清入關後的十位皇帝中,有一半(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宣統)在即位時是不到十歲的「稚子」,這一狀況在清末卻成為悲劇。
圖中的一舟載八面旗幟和十人從東北而來,喻指滿清八旗自東北入關統治中原,入關後大清歷史共有十位皇帝。
預言是否杜撰?
講到這裡,我們再談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有很多人讀了前面的預言,覺得這些預言說得確實很準,真不可思議,但這個《推背圖》會不會是後人杜撰的?
預言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特點──似乎只有事發以後才能一目了然。而在事前,預言總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似乎存心不讓人知道得太明白。所以預言常採用暗喻、同音、拆字、甚至五行八卦術語,對從小就學白話文的現代人來說就更困難。從一定程度上講,我們現代中國人的思想跟真正的傳統文化已經割裂了。西方的文化傳統遠遠沒有中國那般博大精深,但西方人在許多方面更珍惜他們的歷史,試圖從中汲取智慧。很多我們認為不值一提的傳統思想,平心而論西方還沒有呢!許多人們不理解的問題,預言都已經給出了答案,就看我們願不願意突破思想框限,靜下來想一想。
對《推背圖》的解釋很多,影響最大的還是清朝金聖歎的註解。金是明末清初的人,目睹了明清的朝代更替。 剛才我們不是解了關於清朝建立的第三十三象了嗎?這對於金聖歎來說是歷史,因此他解得很清楚。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對三十三象是怎麼說的:「此象乃滿清入關之徵。反客為主殆亦氣數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歟。遼金而後胡人兩主中原,璜璜漢族對之得毋有愧。」
從三十四象起,就是金聖歎身後的事了,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看到符合預言內容的事發生,因而在解這一象時,他說:「證已往之事易,推未來之事難,然既證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將來。吾但願自此以後,吾所謂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無罪矣。此象疑遭水災或兵戎與天災共見,此一亂也。」
水災?兵戎?天災?三十四象究竟講了些什麼?讓我們來看一看。
讖曰
頭有發 衣怕白
太平時 王殺王
頌曰
太平又見血花飛
五色章成裹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
其實對後人而言,這是講得十分清楚的一象。文字一目掃去,對歷史和預言有感覺的人會脫口而出,這是講「太平天國」!
「頭有發」指太平天國的民眾留長髮,但不按滿清規定結辮,被稱為「長毛」。
「衣怕白」喻指太平天國的天京內訌中,執白旗的北王韋昌輝屠殺了東王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二萬多人,造成一片血腥恐怖。
「五色章成裹外衣」:此句意指太平天國以五色旗為標誌,又以諸多綱領而聞名──包括 《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等。「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中原曾見」(「曾見」暗指曾國藩的出現),曾國藩在湖南組成湘軍。 此句意指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最終敗於曾國藩的湘軍手下。
講得雖然清楚,但是在事情發生以前,不論怎麼猜,也只能是水災、兵禍、天災之類而已。
據說歷史上《推背圖》因為太准,清後的卦象被打亂順序了。但從文字上看,第三十五象是講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逃經熱河的歷史事件。第三十六象描述的是辛酉政變及其後的兩宮太后垂廉聽政的歷史事件。第三十七象就是清朝的結束。
讖曰
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
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
頌曰
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
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
西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八月),武昌起義爆發,開始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辛亥革命。西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統帝被迫宣布退位,清朝亡。從此中原陷入軍閥割據混戰時期。
「漢水茫茫,不統繼統」:「漢水」指武昌。此句意指武昌起義後,軍閥割據的局面取代了原本統一的清朝。
「南北不分,和衷與共」意指全國上下,共渡艱難。
「水清終有竭,倒戈逢八月」:「倒戈」意指武昌起義是清朝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中的革命黨人倒戈而起。此句喻指發生在宣統三年八月的武昌起義滅亡了清王朝。
「海內竟無王,半凶還半吉」:「半凶還半吉」隱一袁字,意指袁世凱。此句意指清亡後,軍閥割據,沒有王帥,在此狀況下袁世凱數次奪權篡位。
圖中一圓狀首級出水,喻指武昌起義導致清朝滅亡後,有袁(圓)為首出現。
到三十九象,已是日本侵華了。但第五十五象講的明顯是清末的甲午戰爭。這些不能不使人考慮順序真的被打亂了。其實預言不按歷史順序排列是很正常的,例如西方著名預言《諸世紀》就是個例子。相反中國預言多數是按順序的。《推背圖》所以被打亂,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當政者害怕預言流傳太廣,故而有意為之,以使臣子無先見之明。
讖曰
鳥無足 山有月
旭初升 人都哭
頌曰
十二月中氣不和
南山有雀北山羅
一朝聽得金雞叫
大海沈沈日已過
「鳥無足,山有月」:鳥字去一足,位於山字之上成一「島」字。「旭初升,人都哭」:意指日本島帝國崛起,太陽旗所到之處,萬人哭泣。
「十二月中氣不和」:「十二月中」指十二月的中間一半,乃六月。此句意指在陰曆六月發生的「七七事變」。
「南山有雀北山羅」:「羅」指捉「雀」的網羅。此句意指「七七事變」後,日軍自北南下,勢如破竹,似網羅撲雀一樣占領中國土地,屠殺中國軍民。
「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金雞」指五行屬金的酉雞年。西元1945年是巳酉年,正是「金雞」之年。此句意指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
圖中一旭初升,與二戰日軍的太陽旗十分相似,指日本崛起。另外圖中山上有一鳥,與文字解說中的「鳥無足,山有月」相對應,暗示「島」字,日本是島國。
讖曰
懼則生戒 無遠勿屆
水邊有女 對日自拜
頌曰
覬覦神器終無用
翼翼小心有臣眾
轉危為安見節義
未必河山自我送
第五十五象描述的是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事件。
光緒年間,清廷企圖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用從西方購買的艦隻來以夷制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奉旨建立北洋海軍。西元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西元1894年5月日本出兵朝鮮。7月,日軍偷襲牙山口外豐島的北洋水師,並進攻牙山附近的中國守軍。清政府被迫於8月1日下詔對日宣戰。
「懼則生戒」意指李鴻章、丁汝昌等害怕北洋艦隊實力不抵日軍艦隊,因而採取保守戰略。
「無遠勿屆」:「遠」是指北洋艦隊的艦隻──北洋艦隊的艦隻大多都稱「某遠」艦,諸如定遠、致遠、鎮遠等等。「無遠勿屆」意指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滅。
「水邊有女」是一汝字,「對日自拜」乃一昌字。此句隱指甲午戰爭的中方主角丁汝昌。
「覬覦神器終無用」:「神器」指北洋艦隊的艦隻。此句意指清廷企圖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夷制夷。然而卻遭全軍覆滅,終無用處。
「翼翼小心有臣眾」意指李鴻章、丁汝昌等人在戰略制訂上萬分謹慎保守。
「轉危為安見節義,未必河山自我送」意指丁汝昌在黃海海戰中和在威海衛海戰初期臨危不懼,轉危為安,拚死報國的義節。同時點明北洋艦隊的覆滅或許並非是因為丁汝昌在戰略制訂和戰術指揮上的失誤。
圖中一人扶持傾倒之樹,喻指丁汝昌扶傾(清),意隱丁汝昌雖然拚死報國,然而清廷的覆滅乃非人力所能改變的。
《推背圖》後十餘象意思更加難懂。不知是作者有意,還是有其他原因,另外也可能是看到的預言有限,而這則與作者本身的能力有關。有的是因為事情還沒發生,我們也就不便證實,但也或許是歷史真的發生了改變。就像算命一樣,事情的發展有其規律,但也有變數。但整體來講,一般都認為後十餘象與當代發生的事情有關。
第五十九象是公認的《推背圖》最後一個預言。與許多中國古代預言相同的是,《推背圖》也預言了一個天下大同的承平之世。這樣的結局,也足以讓人欣慰了。
讖曰
無城無府 無爾無我
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
頌曰
一人為大世界福
手執簽筒拔去竹
紅黃黑白不分明
東南西北盡和睦
「天下一家,治臻大化」,這是個大圓滿的結局。「一人為大世界福」,指將有一個人為世界帶來福分。「手執簽筒拔去竹」,簽筒意指抽籤問命運。「手執簽筒」這裡指這個人掌握著未來命運。「筒」去掉「竹」為「同」,是指大同之意。智慧的人,願意從他手中問取自己的未來,每隻簽都同為幸運之簽,都會給抽籤者的未來帶來幸福,給世界帶來大同。「紅黃黑白不分明,東南西北盡和睦」,這將超越種族、民族及國度的界限,把和睦帶給整個世界。
讖曰
一陰一陽 無終無始
終者日終 始者自始
頌曰
茫茫天數此中求
世道興衰不自由
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
同第一象一樣,最後一象並沒有講具體內容。但是卻寓意深遠,又故意隱晦不肯講明。「一陰一陽,無終無始」,歷史無始無終,而一切自有其規律,也就是那「茫茫天數」。作者也許想透過預言告訴人們,歷史是有安排的,「世道興衰」,亦非人為。預言中講的「天下一家,治臻大化」究竟指什麼,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