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非押韻行」和「押韻行」的尾字平仄規律



【正見網2006年07月03日】

小議:
有些同修寫了很長時間的詩了,但不太明白「非押韻行」(即「出句」)和「押韻行」(即對句)的尾字平仄規律:除了第一句入韻(包括用近韻)的情況,出句和對句的尾字,都是平仄相反的;如果第一句入韻或者用近韻,則第一和第二句尾字平仄相同,其它出句和對句的平仄仍然相反。這是格律詩的死規矩。古體詩(如古風、樂府等非格律詩),可以容許出句和對句尾字平仄相同,但那是作為一種風格和技巧來使用的,和初學者筆不聽使喚的情形完全是兩回事,懂詩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我們現在網上登載的詩,很多都不是格律詩,但又不具有古風或者樂府那種特殊風味。簡而言之,就是不考慮平仄規律的簡化格律詩。由於古風和樂府詩在文字的把握上實際上要求比較高,因此初學的人一般都向著格律詩靠近。

這一平仄規律在我們網上的「詩詞常識」裡面並沒有專門強調,其原因是:為了讓沒有任何詩歌基礎的同修都有機會和勇氣學習詩歌的寫作,我們在「詩詞常識」裡有意把入門時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的限度;並且在實際的審稿中,沒有把詩歌必須滿足的某些要求放到審稿的標準裡去。由於多數人都能在寫過一段時間的詩歌后,自己發現這種規律,所以也沒有必要今後再去強調它。真正寫了很長時間的詩,又始終沒有明白這一現象的作者,比例還是很小的。因此,如果你屬於這種情形的作者,就可以考慮在今後的詩歌寫作中注意體驗這一規律所帶來的聲韻效果,儘量滿足「出、對句尾字平仄相反」這一原則。至於說作為風格和技巧來對待的出、對句平仄相同的寫法,初學者如果不是對聲韻非常敏感,在開頭一段時間最好別管它,按部就班的先把一般情況掌握好,再去研究特殊情況,就容易得多了。一般的情況都沒學會,就好高騖遠的什麼都弄,最後可能什麼也弄不好。學習得一步一步的走紮實。當然,大法弟子會學得比常人快,但不學就會的也是少而又少的,而且也不可能作為一種方法來提倡。

重要評註:

不要把師父的詩句放到自己的詩中。不加引號固然是嚴重的錯誤,就是加了引號,也是不好的,因為沒有申明是師父的話,實際上還是對法不嚴肅。因此,希望使用師父詩句內涵時,最好使用自己的話「重述」一編。

詞義辨析:單音詞和雙音詞的問題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有許多投稿的詩句不得不刪改,都和這種錯誤有關。漢語的單音詞最靈活,可以任意互相搭配組成雙音詞(當然要考慮語法)。其中一些逐漸固定、穩定下來,就可能變成雙音詞,這種雙音詞的內涵仍然是兩個單音詞內涵加在一起。比如「人民」、「躺椅」等等。但有些雙音詞是由「典故」而來的,不是也不能把它看作兩個單音詞的組合。它的內涵完全出自那個「典型的古事」。比如,從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典故中,產生出「雲雨」這個雙音詞來。這個詞由於它的特殊內涵,而且又在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中很常用,因此就完全排除了「雲」和「雨」原意組合的可能性。如果你想表達「雲和雨」的意思,就只能說「雲和雨」或者「雨雲」,否則容易造成誤解。換句話說,如果你用「雲雨」去表達「雲和雨」,那就是完全錯誤的。

另一個普遍錯誤是在壓縮成語或多音詞時,出現沒有確定內涵的生造詞語。比如「奄奄一息」或「氣息奄奄」縮為「奄息」,「無頭蒼蠅」縮成「無頭蒼」等等。

簡訊:

為了方便通訊和同修的安全,下面的信息是專門寫給一位大陸同修的。這位同修看了之後會知道這條信息是給他的。其他同修閱讀以後,如果自己有同樣的情況,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幫助。

某某同修,你最近寫的許多詩歌都沒有被採用,但又不能給你寄反饋信息,因此在這裡大概的談一談,就當給你的回信吧。

1、寫得太多、太快,缺乏思考和文字上的修改。古人寫詩講鍊字、鍊句,每一個字都要仔細推敲和反覆修改。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學詩的過程,天長日久,詞義辨析的功夫就深了,句式的使用也更熟練了,寫的東西也就更有內涵和意味。從效果上講,與其寫十首、一首都不能用,還不如寫兩三首,至少其中能選上一、二首。時間寶貴,寫了一堆都報廢了,實在令人惋惜。

2、比如:(1)高壓似火燒,枯澗蒸禾焦。正念清赤毒,天雨暢霖澆。
(2)巨難正念排,赤害講中清。(改變了發正念的性質)
(3)安逸如何煉得成:不恰當;修煉重在修心

3、有的新詩基本上沒有韻。新詩也必須有韻,只是在某些方面寬泛一些。

4、生造詞語:由於內涵不明確,也就不好修改,特別是在韻腳的位置上。

比如:(1)楚歌無頭蒼 :「蒼」不能代「蒼蠅」;「蠅」可以代。
(2)慈悲救度爭時行:造句生硬

5、你最近投稿的詩中,「失韻」的較多。請注意檢查韻腳,最好能以「詞韻簡編」為準。

6、四行的小詩,第二、第四兩行的韻腳請保持平仄一致。你的許多詩中都是一個平、一個仄。

7。建議在今後的詩中用標點符號。行數較多的詩可能因無標點而生歧義,特別是較長的新詩。

祝 勇猛精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