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7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1)於民而能濟眾(2),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3)其猶病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6),己欲達而達人(7)。能近取譬(8),可謂仁之方(9)也已。」(《論語.雍也第六》)

【注釋】

(1)博施:廣施德惠。
(2)濟眾:救助眾人。
(3)堯舜:唐堯與虞舜的合稱,二人都是上古時代傳說的聖君。堯舜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樣,儒家認為的「聖人」。
(4)病諸:病,患,憂慮。諸,之,指博施濟眾的事。 病諸,指博施濟眾的事很難行。
(5)夫:音「福」,發語詞。
(6)己欲立而立人:自己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也讓別人能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
(7)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能夠明白事理,也讓別人能夠明白事理。
(8)能近取譬:近,就近、自身。譬,打比方。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方:法子、辦法。

【語譯】

子貢說:「假如有人,能廣施德惠給人民,而且又能救助眾人,這人怎麼樣?可以稱得上是仁者嗎?」孔子說:「這豈止是仁者做的事?那一定是聖者了!就連堯、舜都還不一定能做得到呢!所謂仁者,就是自己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也讓別人能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自己能夠明白事理,也讓別人能夠明白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修行仁德的辦法了。」

【研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是修行仁德的途徑。能近取譬,就能將心比心,為對方設想。例如:如果我是對方,角色互換一下,我這麼對待他適當嗎?對方會有什麼感受?假如對方不願意,那麼尊重人家的意願和選擇,換個方式善待人家。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人家那樣對待我,我也會不願意,那我以後也不要那樣對待人家。反之,如果是好的,是大家願意的事呢?仁者就是要善待他人,希望別人變好,自己願意把好事與人分享,樂善好施,成人之美,正是所謂「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仁者的最起點是從自己向善做起,善待他人,並且寬恕實惠於人。仁者修養心性,如果願意成為同化宇宙規律的生命,走向返本歸真之路,境界高了自然能超凡入聖,成為人中的聖者,甚至達到「神聖」的境界。其實一般財物的施捨不是根本的博施濟眾,因為那解決不了人類的根本問題,神聖的聖者所看重的是人的道德,博施濟眾當然也重在啟悟人們重德行善,甚至走向返本歸真之路,這才是真正所謂的「普度」、「濟世」,這哪裡是一般人或仁者所能想像的事呢?

【延伸思考】

1、「仁」其實不是遙不可及的境界。在尊重對方的意願和選擇的前提下,我認為好的、自己願意要的,我想到要與人共享;我認為不好的、自己不願意要的,我不推給別人,我想到要讓別人也遠離那不善。凡事為對方著想、善待他人,揚善棄惡。也許這樣做真的就「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想想看:自己最討厭人家怎麼對待你?自己有沒有這樣對待過別人?先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體現的是不自私,所以能與人共享、善待他人,而不貪得、不妒嫉、不爭鬥。不自私的修養,隨著我們對自我的要求和心性的昇華,可能也會有層次差異的變化,例如:從好東西、榮耀的事共享,到修煉體會、善意開導、悟道的溝通交流等共享。

想想看:自己有什麼可以和人共享?為什麼其它的美好不能共享?自己有沒有私心?哪方面比較自私?如何修去私?

【參考】

多為他人著想,多施多舍,多學習道理多悟道,多去執著心和慾望,少為自我鑽營,少享樂多付出。

【歷史故事】

憂樂天下的范仲淹

范仲淹晚年被貶之後,用自己多年的俸祿積蓄在故鄉蘇州買了一千畝良田,用收來的租米賑濟同族中貧困的人。有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就勸他說:「你這樣做,讓子孫後代怎麼辦呢?他們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怨恨你的。」

范仲淹嘆了口氣,說:「如果他們真的怨恨我的話,那他們也是太不了解我了。我給他們留下的是更寶貴的財富啊!」

那人就問道:「到底是什麼財富呢?」

范仲淹回答說:「我從年輕的時候,就立下了志願,要以天下為己任。但是長大以後,考中進士,做了官以後才發現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或者是仕途不順,或者是困於地方難以施展才能,或者是官職太小而難以進言。後來雖然得以主持改革吏治,但是也因此而獲罪,被貶謫到鄧州。我的朋友滕宗諒因為得罪了一些宦官佞人,也被貶到岳州。他處理政事之餘重修了岳陽樓,請我做一篇記。我當時很痛快的答應了。」

那人插口說:「就是先生那篇眾口傳誦的《岳陽樓記》吧!先生寫得實在太好了,尤其是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真是警醒人心啊!」

范仲淹說:「這就是我當時所想的啊!如今天下百姓卻仍然是無樂可言,但是我卻已經老了,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實現自己年輕時立下的宏願了,現在我所能做的就只有儘自己所有的能力賑濟族人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