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之行――攀登北台頂

法度


【正見網2008年01月15日】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聖地之首。來這裡的人主要朝拜五個台頂,不過真要去五個台頂卻是說的容易做到難,因為它們之間相距較遠,以五台環繞的台懷鎮為中心,距東台16公裡,距西台21公裡,距南台25公裡,距北台10公裡,距中台18公裡。而且台頂氣候惡劣,攀登艱難。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幾次來到五台山,欲登台頂拜佛都未能如願,就將黛螺頂的和尚召來,讓他想出一個既不登台頂又能朝拜五方文殊菩薩的辦法。和尚最終想出將五個台頂的五方文殊合塑在黛螺頂的一個殿內的主意,滿足了乾隆皇帝的要求。當然,這一方面反映了登五個台頂的艱難。

到了台懷鎮的第一天上午,我就去了黛螺頂,在那裡遇到了在東台頂出家的女尼覺華,我向她諮詢如何才能走到北台頂。北台頂是五個台頂最高的山頂,海拔三千多米,她說正好她也想走上去,她對這裡的地形很熟悉。我一聽就很高興,決定和她一起攀登上去。她說她準備帶我沿著龍的脊脈,因為那些山遠看就像一條條的龍,從龍尾一直攀登到龍頭北台頂,而且這條路是相當有靈氣的。

我一聽真是太好了。四月的五台山還是比較冷,中午我和覺華從台懷鎮出發,一路上景色特別的迷人。它雖沒有華山的險峰、黃山的奇松,卻有著神奇的雲霧。五個山頭經常被雲霧纏繞包裹著,使人仿佛身處仙境之中。偌大的綿綿群山,只有我們兩個人的身影,北風呼嘯。吹的我的臉上刺刺的疼,不過真的很開心,好像整個世界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們翻過一個山坡又一個山坡,偶爾見到羊腸小道,幾乎都是草坡,雖然一身是汗,但被罩在飄過的雲彩下,就能感到冷風颼颼,異常寒冷,好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艷陽高照、晴空萬裡。她走的很快,經常我都跟不上她,她經常走很遠就要回頭坐在山上等。有時問我行不行,因為那時我的身體還有點消業,還背著很多東西。我氣喘噓噓的說行,一定行。

這些山因為是高原,空氣稀薄。我經常走一段路就走不動了,真的很累!不象走平原。有時真想躺在地上睡一覺再走,想想我是修煉的人,再難我也要走上去的。比起這幾年由於不放棄自己的信仰而吃的苦真是太小了。走了幾個小時之後,覺華在一塊大平台的石頭前說了一聲「奇怪」,以前她很少能走到這裡,想找都找不到這塊石頭。她告訴我說,這是楊家將的點將台。還開玩笑的跟我說:「你一定和他們有緣的。」我也笑著說:是,一定有緣。因為師父在《洪吟》裡就告訴了我們:「風流人物今何在 大法開壇相繼來 歲月悠悠千百度 緣結正果眾蓮開」。歷史上的一切都是師父帶著我們為了今天的正法而創建的。我們在石頭那休息了會兒繼續趕路,我們又攀登了很久。整個山裡見不到人,遠遠看到了北面山坡上好像有房子,覺華說那就是北台頂。走過一個山包又一個山包,目標還是那麼遙遠不可及,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望山跑死馬」的感覺。其實修煉的路就像這登山一樣,就是這麼艱難!

爬了6個多小時,我們終於到達了北台頂。山頂上的氣溫和台懷鎮完全不一樣,山上完全就是冬天,那個老虎風吹得嗚嗚叫。到了山頂已經是晚上6點多了,真是又冷、又餓、又累。因為這些台頂太高很多遊客都不願上來,我們當天還是走的最近的一條路上來的。他們只是在台懷鎮朝拜那些鎮上的寺廟群。覺華帶著我,找到了山上的和尚說明了來意。問他現在有沒有吃的,和尚就帶我們去了一個簡陋的石頭堆砌的平頂石屋。忙活了一陣,燒了半鍋泡飯,和一大碗叫什麼齋的菜。其實就是一碗大雜燴,有土豆、有花生、有豆角、等四五樣菜。泡飯和菜端上來了,我一看怎麼飯菜都是灰色的。覺華告訴我說:這台頂太高水很難搞上來,吃的糧食和蔬菜山上的和尚要輪流往返上下山去背的。他們吃的水都是鏟的地上的雪(雪裡帶著泥巴),放在臉盆裡化的水,我聽了之後覺的他們在這裡修行真不容易。而我們在世俗中修煉的,在這方面比他們好多了,可是我們比他們更難的是要直接在各種物質利益面前,要放棄很多執著心。直接面對名利情的考驗,直接要放棄很多人心。而且是現在這個複雜的大染缸裡,所以比他們更難。曾經聽人說:「大法在人間,小法在深山」。所以我們長功就很快。我遇到很多在山裡修行的,他們看到我們身上帶的能量,簡直讓他們驚奇!我看著那碗泡飯開始心裡嘀咕了一下,這能吃嗎?!轉念一想,怎麼不能,我是修煉人。這些都是人的觀念,當然能吃,就端起泡飯埋頭吃了起來。可能是又冷、又餓、又累的關係,吃的簡直太香了,我覺的那頓飯,是我在五台山吃的最香的一頓飯。晚上在台頂上點著蠟燭住了一宿,整個台頂上就我們幾個人,窗外的老虎風呼呼的叫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和覺華走下山。

通過這一路所經歷的一切,我就在思考,如果不修煉的話,這很多事對我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是修煉的人,所以這一切對我來說簡直是不值一提的。說明了一切事情的行與不行都是人的觀念!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在修煉的過程中也是這樣!你覺的行,那麼你什麼都能做到的!

其實「道」就在生活中。「道」就在自己的心中。「道」就在自己的一思一念中。

這是我來五台山第一天所經歷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