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詞

章冬


【正見網2009年07月10日】

宋人梅堯臣,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這個比喻很好。

明人楊慎說,「詩詞共工而異曲,共源而分派。」這個說法有其道理,但是不敢十分苟同。為什麼?不敢肯定它們是否共源。不過,要說詩詞之間有什麼嚴格的界限,也未必有人完全同意。一些大詩人也曾經寫過很好的詞,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菩薩蠻•閨情為很多後人所推崇。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唐詩、宋詞,是人類文化的耀眼處。眾所周知,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啊,這些隨著朝代而更替的文化特色,為什麼呢?僅僅是時代變遷的結果?非也,背後的玄機,只有修煉大道者才曉得啊。

填詞不是件容易事情,把景物、情懷、事件、人物壓縮在幾十上百的字中,還要合轍壓韻,句讀合理,還要交待明了,非常難。而且在詞的結構上,要自然流暢,要突出風格,或婉約、或豪放、或清空等等。

一首好的詞,是畫――栩栩如生而又意境高遠;是歌――奔放激昂而又娓娓道來。或是清泉――潺潺清澈而又興致飽滿;或是激流――氣勢澎湃而又不傷大雅。既膾炙人口,又寓意深厚;既字文凝練,又雅俗共賞。

是的,填詞很難,不止是文學功底深厚,還要有其思想內涵,以至於作者的修養情操,都是完成優秀作品的必要條件。

可以肯定,幾乎近代沒什麼稱得上千古佳作的東西,流傳於世的,特別在四九年之後。如今的青年人,所學課本中的佳作文章,無一不是祖宗遺產。其中原因幾何?想必邪黨文化是其一首要。其次也是普遍的人類道德下滑中,雖說人們也要極力的表現山水自然,表現種種生活感受與情懷,但是,往往因為心境的塵俗,而封閉了智慧的火花吧。同時,語言的不斷白話,使濃厚傳統文化氛圍也失去丟掉了,實際是語言、思想文化的逐步墜落。當然,原因還有很多很多,總之是,千古佳作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很多時候,就是現代一些人填詞,往往也還要沿用古代文風,採用古調詞彙,表現自然風光,抒發離愁別恨,才能感到夠味道,還包含有那麼點儒雅風格和歷史韻味,比方清風明月,寒梅瑞雪,春山秋江,青樓雕欄,大漠長煙等等。

現代社會誕生的現代詞彙,用這等東西填詞,真是牆上貼狗皮――不象畫。比方採用什麼手機、電腦、飛機、火車、卡拉OK、簡訊、QQ的詞彙,展現夜生活,表達帥、酷的體驗,無度放縱刺激的生活內涵,那這樣的詞簡直沒法看,比白開水都不如。大有喝牛奶加咸鹽,再吃麵包粘醋的感受啊。

現代人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善於改造。就像育種雜交,什麼都來個基因重組。但是,吃餃子粘醬油加醋和辣椒,吃麵包喝牛奶加糖和奶油,這個能顛倒重組嗎?

如此看來,高雅文化,必須有其優雅背景,必須有其純厚土壤,以及高雅情操,才能生根開花吧。

孔子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妨鬥膽的模仿聖人說法, 「詞三千,一言以蔽之,曰離別愁。」

當然,這是模仿說的。說詩經的內涵思無邪,那是對的。不管其內容萬千,手法如何,詩經的感覺,真的乾淨、純潔、清雅。說詞的基調概括為離別愁,不免有失於武斷。因為詞的表達內容之豐富,情調之萬千之迥異,也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在讀詞的過程中,確實得出這麼一個結論,詞的總體基調,就是離愁別恨。

而且,從大法修煉的角度,我更理解了詞的這樣基調的原因所在。

離愁,那是泛起於生命之心底的、那是對過去美好的追憶。別離家園,告別親人,千古下走,曠宇飄零。寒風朔漠,落日孤帆,望眼欲穿,切切期盼。那是渴望中帶著使命,那是韌忍中期望回歸。那是洪遠志向珍藏在心底最深處;那是未來美好的一切寄托在渺茫的期望中。離愁,那是生命表面的迷茫、困惑與無奈,那是生命深處的掙扎、憧憬和希冀。

別恨,那是慈悲中的無奈,那是無奈中的慈悲。那是不知前路幾何,而毅然的抉擇;那是寧願化為齏粉,而無私忘我的走險。那是懷念親人,那是留戀故園,那是絕境中的被迫選擇,那是孤注一擲中的萬一希望。那是在萬一的希望中憧憬,那是在無望無助中的自勵。那是肩負重擔的無奈選擇、那是無奈選擇中的肩負重託。那是無奈中選擇的痛苦,那是痛苦中飽含的無奈。

昔讀古詞,一同隨詞人感人生,悲蒼天,恨高山,念舊人。愁殘葉飄零,嘆人生苦短,惜暮春落日,盼芳草萋萋的盡頭――能有個不再失望的希望所在。那種生命深處,若隱若現的撲朔迷離的慾望就是,不由自主的在找尋,不知在找什麼,也不知何時能找到。那似乎是遠在海角天涯處,亦或是近在茅屋孤燈旁,那裡有團圓,有安歇,有靜謐,有溫馨。不再有疲憊,不再有彷徨,不再有分離,不再有落寞。

今讀古詞,幡然醒悟。那似乎永遠難以找到的人生歸宿、那宋詞三千蘊涵的萬古離愁,答案已不再迷離。

那能夠長久安歇的、實實在在、團團圓圓永不分離的、溫馨家園。已經隱隱的,閃現在水際天邊、遠處雲端。那裡紫氣繚繞,芬芳飄然;那裡佛光耀眼,祥樂悠然;那裡和諧相處,秩序井然;那裡永恆幸福,無有掛牽。

掩卷長思,感嘆萬千。

范仲淹,你那「將軍白髮征夫淚」的悲涼絕唱,是否已該收場,今日大法洪傳,回歸家園的時刻來了。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老人家,如今不必憂慮,不必擔心,想必你也走入大法修煉中來了?那樣,日後就不是乘風歸去了,那是堂堂正正的大圓滿,驚煞天宇的白日飛升。那是了卻萬古大願的圓滿回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那都將成為過去,成為歷史,再也不會有「此事古難全」的無奈感嘆了。

天門已經打開,是面對所用的眾生。

瑰麗無比的三千宋詞啊,背後的萬古愁,今日就是了卻的時刻。眾生啊,莫再迷茫,莫再徘徊,法輪大法正在洪傳寰宇!這是永不再來的機緣啊,請千萬珍惜。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