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6月14日】
一、大將軍敬重小縣令
蔣>W,唐朝人,曾任洛陽尉、監察御史、大理卿、右散騎常侍等官職。執法嚴明,忠貞不屈, 歷任四縣縣令,政聲遠播。
大將軍郭子儀,早就聽說他是一位廉潔奉公的清官。有一次,郭子儀率軍進入他的轄縣時,告誡部下說:「蔣>W以廉明治理縣政,我們要格外敬重他。他所給我軍提供的食物,也必定是少清素。我們只要能得到飯菜,吃飽肚子,就足夠了。我們千萬別影響了他的清名!」
二、公私分明的源懷
源懷,北魏人,初名墨禮,賜名懷。歷任侍御中散,雍州刺史、尚書左僕射等官職。在抵禦柔然的進攻方面,卓有功勳,甚為軍民愛戴。
源懷以尚書左僕射的身份,奉詔持符節巡行邊鎮,賑濟貧民,考核官員的優劣得失,有先斬後奏之權。
邊鎮將領元尼須(人名),與源懷有老交情,可是他因為貪贓枉法,而致聲名狼籍。
元尼須設宴招待源懷,在席上說:「我的生死存亡,完全取決於您的一句話。」源懷回答說:「現在,這裡是我與老朋友敘舊之處,並非審理案件的地方。明天在公堂上,才是我審查鎮將罪狀的地方。」
結果,元尼須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古賢者的風範,就是如此的公私分明。
三、無私無畏,打擊邪貴
過去有個京兆尹(官職名),我(鄭?自稱)忘記了他的姓名。他上任時,不攜帶家眷,只有一個破舊的箱子。
他每天早上起床後,就撤帳卷席。吃過飯後,就洗碗收筷,用所拄的棍子,單挑著那個破箱子,來到辦公地,認真處理公務。他的行狀,就像一個行旅之人,隨時準備動身的樣子。因此,他打擊豪強,非常堅定;拒絕宦官,無所畏懼。
四、楊萬裡居官不買物
楊萬裡在朝中做官時.計算好了從京城回家的費用,把這筆錢,藏在一個小箱子裡,加鎖後,放在臥室內。他告誡家人不許隨便買一件東西,以免加重歸程的行裝。
他每天都好像要打點行裝,準備隨時起程回家的樣子。他講:「為官但求清白,哪能長享富貴?」
五、寧為拙清,不為奸富
南朝宋時的孔覬,官拜司徒,他的兩個弟弟,從任所返回時,攜帶回來的財富有十幾船。都是絲綢、紙張、竹蓆之類。
孔覬責令:把船上運載回來的物品,卸在岸邊,全部予以焚毀。並斥責兩個弟弟說:「你們身為朝廷命官,難道竟然至於利用返家之便做商人嗎?」
北魏時的封回(人名),任度支尚書時,有個人名叫鄭雲,憑藉諂媚上官,被授任為安州(今河北隆化)刺史。鄭雲赴任前,拜訪封回,問道:「在安州理財,做什麼生意最賺錢?」封回回答說:「你位居一方行政長官,應當想方設法救助百姓,卻問理財之事,我封回不是商賈,能告訴你什麼呢?」
唉!當今的世上,不做理財商賈的官吏,有幾個?那些官吏,用無數的車輛,從民間收集珠寶文物,滿載而歸,卻美其名曰:為了大力考古;向見識廣博的老農,詢問當地的土特產,其目的卻是為了填充官員們的無底口袋。偶爾有個別飲貪泉水而不貪,乘破車、駕老馬的官員出現,眾人卻都對他嗤之以鼻,說:「這種人真是笨官啊!」可是,所謂的精明好官,只不過是能多撈錢罷了!
唉,我(鄭?自稱)也曾經見過許多撈大錢的官吏,死後沒過幾年,子孫們就因為爭奪遺產,而致家道敗落。又過不到兩代,子孫們就因為過分放蕩,而致身死家滅。
另外,還有一種人,為了溫飽,費盡心機,巧取豪奪。但是,當聽到有人說他「有十車之富」時,就很不高興;當聽到有人稱讚他「家無擔石之蓄」時,便心花怒放。當他們的子孫請人為祖父、父親撰寫行狀時,如果作者將他寫入季孫氏、陶朱公(富豪)之列,他也很不高興;如果作者將他的先人,劃歸入公儀休、楊震(清官)之列,也心花怒放。這表明:他們心裡,深知奸富可恥,拙清可貴。可是為甚麼他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心裡所珍視的;他們所取得的,卻正是心裡所鄙視的呢?
因此,君子寧願拙而清,不願奸而富;寧可使我們的子孫,埋怨祖上沒留下什麼遺產,也不可使子孫因為有人說我們貪腐,而羞愧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