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比比皆是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2月31日】

【原文】

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2)也,聞戰頓足(3)徒裼(4),犯白刃(5),蹈煨炭(6),斷死於前者比是也。」

(《戰國策・秦策一》)

【註解】

(1)懷衽:胸前衣襟、懷抱。衽,音認。
(2)寇:音扣,此指外來入侵者。
(3)頓足:以腳跺地。
(4)徒裼:空手露體。裼,音習,脫去上衣露出身體。
(5)白刃:雪亮的利刃。
(6)煨炭:火炭。煨,音威。

【故事闡述】

張儀,戰國時代魏國人,與蘇秦齊名的說客、謀士,他擅長戰略謀劃、遊說、辯論。根據《戰國策・秦策一》中的記載,他向秦惠王遊說,主張用連橫外交政策,打破六國的合縱政策,進而利誘六國分別與秦國親善,然後再各個擊破,達到統一天下的目地。

張儀向秦王遊說,他認為天下各諸侯國的國庫、糧倉都很空虛,他們徵召所有人民,發動千百萬軍隊上戰場,雖然前面有敵軍的白刃,後面有己方的利斧,但軍民看到敵人就退卻逃跑,不願和敵人拚死一戰。其實,不能怪罪他們的人民不肯為國死戰,而是君主賞罰不明確、制度不公所造成。

現在秦國,號令鮮明,信賞必罰,有功無功都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獎懲。每個人從離開父母的懷抱開始,從沒見過敵人,一聽說作戰就跺腳、袒胸,要徒手空拳去對抗敵人的刀槍,光著腳去踏火炭,如此勇往直前決心戰死陣前的人到處都是。而秦國的地勢險峻有利,強大的軍隊有幾百萬,是天下諸侯所望塵莫及。

因此,秦國實力強大,作戰絕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只要使用的策略正確,就能併吞六國。後來,原文中的「比是也」就演變為「比比皆是」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很多、到處都是。

【討論】

(1)張儀向秦惠王建議什麼外交政策,來對付其它諸侯國的合縱政策?
(2)張儀為什麼認為秦國能夠戰勝而併吞各國?

【造句練習】

例:這家新開幕的百貨公司,商品種類繁多,各式精品比比皆是。

【相似成語】

觸目皆是;俯拾即是

【課後時間】

在下面四字成語中,請找出多餘的字刪除並重組。

( )命令首聽從俯∶形容恭順服從的樣子。
( )手牽順牛羊馬∶趁勢取走他人的財物。
( )山高低水長流∶形容樂曲的高妙。
( )大小玲巧妙瓏∶形容極細緻精巧。

參考答案∶

俯首聽命、順手牽羊、高山流水、小巧玲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