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健康成長(十五):珍惜財物 崇尚節儉

金蓮


【正見網2010年12月25日】

十五、珍惜財物 崇尚節儉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國家要繁榮昌盛,需要勤儉節約;一個民族要自立自強,需要勤儉節約;一個家庭要興旺發達,需要勤儉節約。所以,勤儉節約是華夏民族一個永恆的話題。 “自古王者之興未有不由於勤儉,其敗之未有不由於奢侈”;“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儉能養志”等等,這些千古名言,無不閃爍著哲理的光輝,伴隨著民族的發展,已深入到國人的心靈深處,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炎黃後裔,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光就是他們中的一位傑出代表。

司馬光崇尚節儉,即使當了宰相以後,家庭生活仍然十分儉樸。他認為節儉是一個人的美德,是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他不僅自己嚴格要求,還教育孩子生活要節儉,不能奢侈浪費。司馬光一生著述宏豐,其名著《資治通鑑》兒子司馬康也參與了編撰。當看到兒子看書用指甲抓書頁時,他很生氣,嚴肅的教育兒子要愛護書籍,要求兒子在讀書前,先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揭起書頁的邊緣,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翻開一頁。他告誡兒子說:商人做生意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愛護書籍。

為了教育司馬康養成儉樸的良好品質,司馬光特意寫了《訓儉示康》一文。他在文中諄諄教導兒子:我們家歷來清寒,清白的家風要世代傳承。我從小就不喜歡奢侈浪費。年幼時,長輩要我穿那種飾有金銀絲的華麗衣服,我覺得太奢侈而不肯穿。我一生把節儉樸素看作美德,只求溫飽,別無奢望。他還以歷史上“以儉成名,以侈自敗”的事例來教育兒子。他說,從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時,在封丘門內修築住宅,廳堂前面狹窄的僅夠一匹馬轉身。宋仁宗時的張知白,雖位在三公,俸祿優厚,蓋的被子卻是棉布。春秋時魯國的季文子,當過三朝的丞相,但他的妻妾卻沒有穿過綢緞做的衣服。但是公叔文子在家宴請衛靈公,十分奢華,史鯧知道他家一定將要遭到災禍,果然其兒子公孫戌因為富裕奢侈而招罪,後出國逃亡。西晉石崇生活極度奢靡,最後在“八王之亂”中被殺死。司馬光還經常告誡兒子: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在他的教育培養下,司馬康以儉樸自律,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被後世所推崇。

古人崇尚節儉,留下許多故事,至今仍為美談。作為當今的父母,我們應該學習先賢的優良品質,並把節儉貫穿到教育孩子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節儉的良好品質,這對他們將來的成人成才、發展事業、建設家庭、奉獻國家都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家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吃、所穿、所用、所玩都是父母用血汗換來的,不能隨意浪費。孩子年幼時,我就教他們背誦李紳《憐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他們體會到吃飯的艱辛。給他們講“掙錢猶如針挑土,用錢猶如水推沙”的道理,使他們認識到錢財的來之不易。我們還把孩子送到爺爺和外公、外婆家,讓他們親眼目睹伯伯、伯母、舅舅、舅娘、叔叔、阿姨們下地種田的辛勞。無論是春天的播種,還是秋季的收割,不管是夏天的炎熱,還是冬季的霜凍,農民們都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臉曬黑了,腰累彎了,而最終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甚至有的家庭還吃不飽飯,穿不暖衣。這些活生生的體驗,使孩子們真正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珍惜勞動果實的重要,養成了儉樸的優良品質。

要培養好孩子的節儉品質,父母應該率先垂範。如果父母花錢都大手大腳,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節約,沒有養成節儉的意識,那怎能希望孩子樹立節儉的品質呢。我的妻子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對孩子們影響很大。例如妻子用水就很節約,重視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比如,把洗過菜的水用來洗鍋、洗碗,之後再用來澆花、沖廁所。妻子洗衣服與一般家庭也不太一樣:第一次洗完後,把水裝在桶裡用來沖廁所;桶裡的水用完之後,再洗第二次;第二次洗完後把水裝在桶裡用來洗拖把、沖廁所,用完之後再洗第三次┅┅就這樣,我們家每月的用水量只有一般家庭用水量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試想,中國大陸目前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只有二千三百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一,是全球十三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如果大家都這樣節約用水,可能就不會耗費巨資去搞什麼“南水北調”、“海水入疆”的工程了,以此看來,節約用水於國於家都是一件意義非常重大的事情。

尤其是修了大法後,孩子們在大法法理指導下,在同修交流的師父節儉故事感染下,要求自己更加嚴格。比如有大法弟子交流說,有一次,師父辦講法班,與學員同住在一家價格比較便宜的旅店裡。早上學員吃完早餐還未下桌,看見師父從樓上下來,師父給學員打過招呼後,就問:“你們吃好了沒有?”學員回答說:“吃好了。”於是,師父就坐下來,把餐桌上剩下的饅頭全部吃掉了。學員們深為師尊的節儉品質所感動,也為自己的浪費而慚愧。再如,有弟子於二零零四年八月三日在明慧網上發表的《留得清白在人間》一文中寫道:由於學習法輪功的人越來越多,當時沒有正式出版的書。師父把書稿寫出來了,可是沒有錢買出書的版權號,借了八千元錢買書的版權號,出版了《中國法輪功》。首批書在各地書店發行,有緣人看後如沒錢買,師父就免費贈送。在零售發放完之後連版權號的錢都沒收回來。在傳法初期是很艱難的,以最低的收費為標準,完全不收費也是不行的,租用場地要收費,承辦機關單位要收手續費,待各種費用支出之後也就所剩不多了。剩下這樣少的錢,師父本人也分文不取,全由各輔導站專人保管。對這筆錢的用途師父曾明確指出,這是法輪功學員的奉獻,是對法輪功的支持,只能把它用在法輪功的建設上。如:師父的女兒上學急需用錢時,又趕到月末家裡沒錢,師母向師父借了五元錢,到師母開工資後師父都要把五元錢要回來,並說:“大法的錢,專款專用”。師父生活儉樸,住的是簡易樓房,冬天沒有暖氣。家中只有一台電視機,家具都是八十年代的樣式,師父對女兒要求很嚴,每月只給女兒100元生活費,包括上學所用。有一次暑假師母帶女兒去北京和師父團聚,師父給女兒買了一雙2元的鞋。師父家的生活標準在長春也是最低的。

  師父的言傳身教,給弟子們樹立了榜樣,使大家道德回升,思想素質迅速提高。我家孩子也與其他大法弟子一樣,學大法後道德素質得到了昇華。在節儉方面,他們有時甚至做的比父母還好。我們知道,現在的人到餐館吃飯,很多人剩下的菜再多也不管,眼睜睜看著餐廳服務員倒掉。我們家卻不這樣,剩下的菜一定要打包拿回家,絕不浪費。現在很多人吃麵條,只吃乾的,剩下的麵湯、調料一律倒掉。我們家裡人卻不這樣,乾的、稀的全部吃完,絕不浪費。這正如師父《在紐西蘭法會上講法》中說的:“你們今天為什麼修的這麼快呢?就目前的情況你們還想像不到你們提高的有多快。我傳法才短短的幾年時間,有很多人已經能夠達到圓滿的標準,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他在學大法,宇宙的大法熔煉人那是非常容易的。我記的我舉過一個例子:一爐鋼水要是掉進去一個木頭渣兒、木屑,瞬間你就看不到它的影兒了。人就像那個木屑,這宇宙大法就像那爐鋼水。熔人,要是熔一個人那是太容易了。”修煉大法的人就是會很快發生根本的變化,這真是佛法無邊,佛法偉大的體現!

女兒讀初一時,一天放晚學回家對她母親說:“媽媽,我今天又給你節約了一元錢。”“怎麼節約的?”她媽媽問。“我在轉車時,上了公交車後,發現是一輛空調車,我馬上下了車,又上了一輛普通車。空調車二元車費,普通車一元車費,這不是節約了一元錢嗎?”女兒回答說。她媽媽詼諧的讚揚道:“真是媽媽的乖娃娃,這麼懂事,媽媽表揚你一次!”

兒子很樸實,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在我們家被稱為“萬能鋼”。他有一個自己單獨的房間,房間裡的東西特別多,有改錐、螺絲、電筆、電壓測量計等修理家用電器的工具,有鉗子、銼刀等修理自行車的工具,有針、線、剪刀等縫補用品,有雙面膠、膠水等粘貼用品。家裡的收音機、隨身聽、錄音機、復讀機等電器壞了,都由他修理;家裡的自行車車胎漏氣,都由他修補;他的衣服、鞋襪破了,也會自己縫補。兒子就是這樣一個勤於動手、喜歡節儉的孩子。由於家裡有這樣一個“萬能鋼”,有些東西經過修理之後,還可以繼續使用,給家裡節約了一些資金。儘管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兒子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品質,這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孩子們在少年時代,基本上穿的是親朋好友送的舊衣服,他們一點也不嫌棄,只要穿著整潔、能暖身子就行了。上大學後,為了給家裡節省開支,他們一般不買新教材,就買那種高年級學長用過的很便宜的舊課本。女兒在上大學的第一學期的第一個星期,給父母開來了一張生活清單:“早飯:饅頭三角,煮雞蛋四角,豆漿二角,一般七角左右就行了。中午:二兩米飯三角五,一個肉菜一塊至一塊五,一般兩塊錢就夠了。晚上:二兩米飯三角五,一個菜一塊,一般一塊二、三。加起來一天四塊錢就足夠了,而且還吃的很營養。”女兒入學前,有人對我們說:“按照你們女兒去讀大學那個城市的生活標準,大學生一個月需要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五百元。”當時我們心裡還很擔心,哪裡去找這麼多錢供孩子讀書啊?不想女兒一個月只花了別人說的十分之一,這使我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女兒大學畢業出國留學,她媽媽準備給她添置一些有檔次的衣服,女兒卻謝絕了媽媽的好意,與媽媽一塊到一家服裝店去買了一些大幅打折處理品。買回家試穿後,自己覺得十分滿意。

節儉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生活節儉可以讓孩子不與別人攀比,不把心思用在如何吃好、穿好、玩好等方面去,使孩子集中精力,專心致志,一心投入到學習中去。節儉可以培養孩子頑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品質,這對成就孩子未來事業有著重要作用,是人生的寶貴財富。節儉有助於孩子體察基層民眾的疾苦,培養對他人的愛心,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這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 所以,當今的父母們,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節儉美德,自己首先做好節儉的榜樣,讓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逐步養成節儉的優良品質。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