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切磋」一詞所想到的

曉潔


【正見網2011年02月19日】

今天集體學法後和同修切磋了一個小時,沒有主題,大家想到哪說到哪,從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一邊說笑一邊談,也沒解決什麼問題(個人的感受),不知為啥,心裡有點彆扭。

回來的路上,兒子問我:「你們怎麼講了這麼長時間?」我說:「我們在切磋。」兒子順口問:「誰贏了?」「啊!?」我一時愕然。看著我的表情,兒子補充說:「切磋不得分個輸贏嗎?切磋武功、切磋棋技等。」我轉過神來說:「我們切磋是共同研究,沒有勝負。」兒子又說:「總得有個共同的對手吧?」我笑了笑說:「如果非得有對手,那就是邪惡。」對話結束。

回來後,不由自主的腦中想著「切磋」這個詞。兒子怎麼會想到輸贏呢?於是我打開現代漢語詞典,上面寫著;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學習長處,糾正缺點。並沒有兒子說的意思,是現代人們變異的觀念把這個詞賦予了新的「爭鬥」內涵,那麼用於大法弟子間的交流更應摒棄其不純的、強加的東西。

那麼反過來看自己,看我們的同修的修煉「切磋」的現狀,是不是摻雜了這種變異的東西呢?有沒有強調自我、誇誇其談的高調發言?有沒有把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同修讓其認同的現象?有沒有面對解決的問題爭的面紅耳赤、堅持自己的個人意識的爭鬥場面?有沒有為維護自己,怕這怕那而不表達自己意見的自我保護意識,當自己的意見不被認同時,有沒有不服氣、不舒服的心理,等等。

是啊,我們在法理上的切磋摻雜了這些心,效果能不受到影響嗎?真正的商量研究,學習長處,糾正缺點應該是怎樣的效果呢?我們的認識應該比常人的比喻更神聖,那麼應該以一種什麼心態去對待呢?師父多次開示我們;要包容、要平和、要謙虛、要有共同把事情做好的願望。而不是表現自己、強調自己、顯示自己、證實自己。

我這一刻明白了,上午切磋後的不舒服的心理是因為自己的一些觀念和執著被觸及了,我心頭一熱,立即發正念解體了這些被我發現的心。

我想:我們的交流切磋最好有主題,心情應該是平和的、慈悲的,態度應該是嚴肅的、認真的。我知道在切磋中要實修自己,做好自己,多學習同修的長處,改正自己的不足,比學比修,共同提高。同時也要重視自己在切磋中的角色定位,要做到主角、配角都能當,多配合,既不要誇誇其談,也不要沉默寡言,站在共同提高的基點上,形成整體,解決問題。同時重視自己的心理和心態,有不正確的心態和觀念要立即鏟除。

最後用師父的《洪吟》一<容法>與同修共勉:

佛光普照
禮義圓明
共同精進
前程光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