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毀滅的城市(1) 自然災害毀滅了成千城市

李原 李洋


【正見網2001年01月10日】

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無數的悲劇。它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許多城市也遭到相應損傷。自然災害愈頻繁愈兇惡,城市便受到愈大的破壞,以至摧毀性的滅亡。但是,城市的毀滅要比自然災害複雜得多,社會動亂、人為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往往最嚴重的水火災害都不能把城市摧毀,而不大的一場戰爭卻把它消滅了。一場水災可能造成幾十萬人的死亡和上千萬畝耕地的毀壞,但不一定能夠完全毀掉一座城市。一次大地震不過傷亡幾千人,但卻可能摧毀整個城市的建築。所以說,災害造成損失的大小與城市是否被毀,是不能在它們之間劃等號的。  

在自然災害中,地震是毀滅城市的頭號敵人。因為這是突髮式的地殼運動,能量蓄於地下,釋於地表,能夠輕易摧地面建築物。地震的次生災害火災、海嘯、山崩、地陷,加劇了災難,有時比地震本身更加可怕。環太平洋岸、地中海岸和加勒比海岸地震帶上,大部分城市被地震摧毀過,有的毀滅過四、五次。一座城市的頃刻毀滅,往往帶來幾萬人以至數十萬人的死亡,因為它不象別的災害能有逃亡的餘裕時間。據本世紀記錄,全世界每年平均發生八級以上地震1至2次,七級以上12至20次,如果震中在市區或其附近,都足以毀滅整座城市。僅六十年代以來,毀滅的重要城市就有:蒙特港(1960年,智利,8.9級,世界紀錄到的最大地震),阿加迪爾(1960年,摩洛哥),斯科普裡(1963年,南斯拉夫),安科雷奇(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馬拉瓜(1972年,尼加拉瓜首都),唐山(1976年,中國,死24.2萬人,近代世界傷亡最大的地震),塔巴斯(1978年,伊朗),阿斯南(1980年,阿爾及利亞)。  

敘利亞阿勒頗以南50公裡平原上,有一座56平方米大的土包。好好的平疇,不應該長出這個10米高的包包嘛!考古學家1964年開始發掘,發現了一層碎陶片,然後是四百多年前的阿拉伯城市遺存層。再挖下去是拜占庭時期的、羅馬時期的、希臘時期的、波斯時期的文化層,以至公元前120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最終發現了青鉛器時期(公元前2000至前1600年)的大城市埃布拉城邦。這是多麼這是多麼完整的一部「歷史書」啊!在羅馬市郊丘陵地上的諾爾基阿城,人們從地下掘出了奧爾卡城,它比二千六百年歷史的羅馬城還早一百年。在倫敦以北30公裡,發掘出一座比倫敦更古老的城市,它就是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征服者居住的小城市。  

一些沿海城市隨著地層的陷落沉沒海底。加勒比海牙買加島的首府羅亞爾港,在劇烈地震中陷落水底。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吐魯馬城,在一次大滑坡中入水底,城垣、宮牆還完整屹立著。公元373年,古希臘的赫利克城地震之後,滔滔海水湧入街道,不久全城消失於浪濤之下。裡海岸的波蒂城,現在靜靜躺在水下60米深地方。地中海北岸的蒂雷城、西頓城、羅馬港,南岸的阿波羅尼亞、舍爾舍勒,都一一沉沒水下,成了海洋的一部分。  

水災毀滅了的城市,典型例子有十七世紀末陷入洪澤湖底的我國江蘇省泗州城。1970年被冰川泥石流沖毀的秘魯容加依城,因水庫潰決而毀滅的印度莫爾維城、法國弗雷茄斯城。  

因水源斷絕或乾旱而廢棄的有:中國新疆的樓蘭城、高昌城,非洲的大辛巴威,美國印第安人的梅薩維德懸崖城。中美洲貝里斯原首府貝里斯城被颱風蕩平了。中國陝北的統萬城被流沙湮埋而廢棄了。  

地震沉陷、山崩、火山爆發,可以立刻將城市埋葬。但是,漸漸累積的塵土,則能夠把城市的廢墟美國得無影無蹤。覆蓋看來是壞事,實際上為後人保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產


(摘自《 被毀滅的城市》)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