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1年12月01日】

*評議者案:我們今天的評議仍然是把近來審稿中發現的、必須及時告訴有關作者的問題告訴大家。

*所有作者都應該知道的內容:

(1) 投稿《正見詩苑》的作者,不管是初次投稿還是已經投稿多次的,如果你還沒有讀過《正見詩苑》投稿須知及建議,務必請讀一遍(網上地址如下),並把自己投稿中不合要求的地方改正過來。正見文章: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10/5/23/66348.html

(2) 凡是不明白「句讀」這個概念的作者,特別是要想學寫詞、曲的作者,請一定閱讀下面的文章:【詩詞常識】(二)句讀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19858.html

(3) 對大法法理的講解,我們最好以《轉法輪》和其他經文為準,不提倡用弟子的詩歌專門做講解法理的事。因為詩歌總是會對作者的表達有所限制,就可能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即使完全表達了作者的想法,也仍然是作者自己對法的理解,不具備法的力量。要讓人了解大法,最好是讓人自己去讀《轉法輪》或其他經文。因此,凡是用詩歌來講解法理的,我們都沒有登。用詩歌寫自己學法、修煉的體會是沒有問題的。至於一首詩是在講法理還是在講修煉體會,從理論上探討起來還比較麻煩,但從詩歌的內涵和寫法上,還是比較容易分別的。過去沒有專門明確的講過這個問題,現在講了,希望大家寫詩時注意就行了。

***************************************************

作者想他在10月16日、17日、26日寄來的、沒有登載的三首詩:

10月16日初稿:
詠風箏
身輕御長風,體空越千峰。了斷捆仙索,翩翩已無蹤。

字裡有乾坤,意可達佛神。推敲編法網,亂鬼已驚魂。
笑江鬼
江鬼最可笑,畫皮亂鬼跳。蹣跚又攙扶,天下幾人曉?

10月17日再稿:
詠風箏
身輕駕長風,體空飛千峰。 了斷捆仙索,翩翩瞬無蹤。
笑江鬼
江鬼最可笑,畫皮亂鬼鬧。蹣跚又攙扶,演戲幾人曉?
詠風箏
身輕駕長風,體空飛(越、跨)千峰。真相解繩索,層層往上沖。(悠悠飄無蹤)

10月26日三稿:
詠風箏
身輕駕長風,一覽眾山峰。掙脫捆繩索,翩翩升仙宮。
折騰
江鬼最可笑,畫皮亂鬼鬧。蹣跚又攙扶,演戲幾人曉?

字裡有乾坤,意可達佛神。法中悟正見,亂鬼已驚魂。

簡評:這三首詩,難為作者寄了三次,其中第一首改就改了三次。我們把作者的原稿和各次修改稿按投寄時間分錄於上。每次投寄,作者還有說明和討論的附言。這裡就不擬照錄了,只是在下面的評議中順便就作者的問題和討論做簡單的回覆和解釋。三首詩三投而未登,其原因,簡而言之就是作者的修改總是局限在詞語的選擇上,間有整句的改動,於全詩的思路也無濟於事。下面我們就對每一首詩及其修改稿,做一個簡單的評議。第一首詩改了三次,有四個版本,但根本的問題一點也沒有觸及到。作者是要用風箏寫詠物詩。那麼風箏有甚麼特點可以用來彰顯甚麼人的甚麼品格、氣質或業績等值得我們向讀者推薦的?作者似乎沒有考慮或者沒有考慮好。更深的原因是作者沒有對風箏做很深刻的觀察和思索,只是看過放風箏或自己放過風箏而已。作者在詩中寫風箏的有兩句:身輕御長風,體空越千峰(身輕駕長風,體空飛(越、跨)千峰;身輕駕長風,一覽眾山峰)。這兩句(包括原稿和修改稿),就只是說風箏在風中可以飛的很高,似乎比山還高。「御、駕」在詞義、內涵和讀音上都沒有很大區別。「越」字比「飛、跨」好些:「飛」字沒有助詞「過、上、向」等,無確切內涵;「跨」要用腳,形像上不合風箏。但總的說來,「越千峰」與放風箏的實際是不相符的:那就放到無限遠處了。也與作者後來說的「層層往上沖」或者「翩翩升仙宮」不合。第三句是作者的關鍵句子,是第四句的橋樑,而第四句是作者要用風箏擬人的核心、結論。第三句:了斷捆仙索(真相解繩索;掙脫捆繩索),無論原稿還是修改稿,作者都不是抓住風箏的一個顯著特點,把它巧妙的遞給第四句,讓第四句演化出作者希望的結論來。而是生硬的、武斷的給風箏戴上一頂仙人的帽子,賦予它一個想要掙脫風箏長線、獲得自由的人格。這就不對了。而且這樣寫也違背情理:風箏能飛上去,是靠鬥線的良好角度和長線拉住它而讓有速度的風產生出的升力。豈不聞「象斷了線的風箏」這個有名的比喻嗎?風箏斷了線就像人失了魂一樣,不能把握自己,只會跌個粉身碎骨,還往甚麼「仙宮」上飛啊!寫詠物詩要使用大家都承認的物的特點,違背常理的假設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由於第三句這個橋過不去了,第四句這個目的地也就達不到了:「翩翩升仙宮」是無法實現了。但第四句的初稿或一改稿「翩翩已無蹤」或「翩翩瞬無蹤」卻是說得通的,只不過是掉下去了,不是作者希望的飛上去了。第三句中作者把「繩」改為「索」是對的,因為全詩押平聲韻,不押韻的第三句應該以仄聲字收尾。

第二首「詩」: 字裡有乾坤,意可達佛神。推敲編法網(法中悟正見),亂鬼已驚魂。只有第三句改了一次。前兩句寫得太泛,就沒有特殊意義了:誰寫的字都有這樣的作用。後面的說法「推敲編法網,亂鬼已驚魂」 等於是前面兩句的具體例子,沒有前面兩句也能成立。而且有了前面兩句,就把「亂鬼」提高到「佛神」的地位上來了,反而成拙。再說,「鬼」就是人的「魂」,它還驚甚麼「魂」呢?注意,師尊說「爛鬼」不是指人的魂。而作者是用的「亂鬼」。如果第三句改為「法中悟正見」就不一定是寫文字了,也就和前兩句完全沒有關係了。

第三首「笑江鬼」(折騰) :江鬼最可笑,畫皮亂鬼跳。蹣跚又攙扶,天下(演戲)幾人曉? 我們不太明白作者寫此詩的意圖:是告訴讀者們,江鬼在演戲嗎?政治舞台上演戲的人太多,那不算稀奇。它演的甚麼戲?為了甚麼目的?作者卻不說。那這首詩要起甚麼作用,我們把握不好,也就不便登載。

在最後一稿的附言中,作者說「不分絕句,只考慮能表達完整意思就可以了」,否定了原來作者所說「今後練習絕句和律詩」的打算。我們認為這是很理智和實際的想法。從上述評議可以看出,作者目前的當務之急,不是學會運用字詞的平仄,而是把自己的詩歌寫得既合乎大法法理,又不悖常情和常識,讓大法弟子和一般人都
能讀懂、能接受。

作者平和在10月26日寄來的、沒有登載的詩:善惡報

德可不僅指精神,特定空間白物純。
黑色物質叫業力,黑白物質同時存。
人做好事積白物,吃苦受難福星照
人做壞事造黑業,上天公平善惡報。
人要沒德形神滅,元神銷毀全死絕。
修煉把德化成功,脫去人身做仙傑。

簡評:這首詩沒有登,主要是因為其內涵基本上是在講解法理。關於這個問題,請參閱開篇必讀的條款(3)。

作者甘霖在10月30日寄來的、沒有登載的詞:沁園春・贊神韻舞蹈《仙韻》

沁園春・贊神韻舞蹈《仙韻》

雲海茫茫,一望無邊,萬馬涌潮。
眺紫霞閶闔,白濤樓闕,金墀帝閣,綺瑣青雕。
神邸安寧,仙家清淨,一百瑤台雲海飄。
洪聲起,現悠悠笛管,杳杳琴簫。

垂髫,曼舞青霄。睇袂帶飄飄揮彩綃。
遍仙宮帝所,神廊道觀,雲庭渺渺,閬苑瀟瀟。
舞若鴻?,翩如鸞鳳,簪萼仙娥團舞簫。
蓬壺殿,贊福如瀚海,壽比O?A。

附: 「垂髫,曼舞青霄。」依《白香詞譜》如此,如不妥可另行處理。

簡評:此詞以作者對觀看一個舞蹈節目的印象為素材,極盡想像、描寫之能事,希望讀者能分享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以此為目標來衡量,此詞基本上是成功的。其沒有登載,主要是在詞彙的運用上有幾個值得斟酌的地方。

第三行第三句中數詞「一百」欠妥。「瑤台」這裡泛指仙境,因此不宜加任何數詞;如果回到其本義上去,則「瑤台」只有一個,亦不可言「一百」。下片第三行首句「舞若鴻□」是從「翩若驚鴻」化來,但這樣的化用不好。有的比喻,可以通過推理、模仿而化用,但有的比喻比較特殊和固定,一化用就給人不對味的感覺(「驚鴻」的形像比較具體,而「?」「舞」就比較抽象)。而且下一句「翩如鸞鳳」,在內涵上就基本重複了(注意「?」和「鳳」同類)。如再考慮到這兩句是對仗句,則顯然是犯了「合掌」之忌了。全詞末兩句「福如瀚海,壽比O?A」顯然是化用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情況和「舞若鴻?」類似。而且請作者注意,「瀚海」一詞在明代之前有「海」或者大湖之類的含義,明代後就專指「沙漠」了。因此「福如瀚海」也不妥。

至於下片首句,作者寫成「垂髫,曼舞青霄」,並註明「依《白香詞譜》如此」,也是誤解了。白譜雖然在第二字後面加了「葉」,標明是一個句內短韻,但不是斷句,因此不能加逗號(注意:現代漢語的「逗號」和「句號」都是古人說的「句」;古人說的「逗」或「讀」只是句內停頓,沒有標點符號)。這種句內短韻,切不可太加注意:第二字碰巧入韻了,那就押了;沒有入韻,也不在乎,更不能改變自己句子的內涵去強求。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