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7月28日】
孩子聰明不是壞事,但卻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歷史上年輕時聰明的孩子很少有好結果的。秦朝的甘羅十二歲拜相,卻在一年內被殺;孔融讓梨聞名天下,被曹操斬殺;曹沖稱象被人們熟知,卻因疾早逝。為甚麼他們大都沒有好下場呢?
古籍中,其實都提到一些經驗和緣故。王安石的《傷仲永》,已經被人們熟知,甚至很多人都能夠背下來。在這裡就不贅述了。其實還有一位古人,對此有著他自己的理解。
宋朝著名詩人陸游,有一篇《放翁家訓》。內容如下: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情況,做長輩的應當把它看作憂慮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經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就這樣十多年後,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成。不這樣的話,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就不會只有一個。我這些話,是年輕人治病的良藥,都應該謹慎對待,不要留下遺憾。(《放翁家訓》)
少時聰明的人,自然會有優越感的。被家長喜歡、老師看中、夥伴羨慕推崇。就會形成驕奢的習慣。可能就容易把聰明用在別處。因此正確的引導很重要。這是陸游的看法。
甘羅或許是過於自負的緣故、孔融也是如此、仲永則是被家人所誤。而曹沖就像是過早成熟的果子,也是很難善終的。
前段時間,買了一盆老樁(花),賣家說需要很長時間的養護才能慢慢的發芽。我為了早一點讓其發芽,便使用了催芽劑。確實發芽很快,但不久便枯萎死掉了。原因很簡單,營養跟不上。
兒時的聰明,被人人為的催熟和干預,才是聰明孩子的克星。
師父講:「對小孩教育的時候,大人往往為了他將來在常人社會中能有立足之地,從小就教育「你要學尖一點」。「尖」在我們這個宇宙中看就已經是錯的了,因為我們講隨其自然,對個人利益要看的淡。」(《轉法輪》〈第二講〉)
對今天的人來講,教育更是要注意。因為今天的人會把自己的那些不好的認識傳授給孩子。而聰明的孩子,因為聰明學得快,更容易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