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駕車馭馬與治國愛民

華翰 整理


【正見網2012年10月02日】

魯定公問顏淵說:“東野畢這個人,善於馭車(駕車馭馬)嗎?”顏淵回答說:“就其技術來說,他是善於馭車的。問題是:他所使用的馬,就要跑掉了。”

魯定公聽後,心裡很不高興。他回宮後,對左右侍臣說:“唉!看起來,他像個君子(指顏淵),原來卻是個讒口小人呀!”
    
過了三天,管養馬的校人,進來報告說:“東野畢的馬,已經跑掉了。兩匹套馬,掙斷韁繩跑掉;兩匹轅馬,也跑回馬圈裡。”魯定公聽後,從坐席上忽地站起來,說:“趕快駕車,把顏淵請來!”
    
顏淵到來,魯定公說:“前天我曾問過您,您說:‘東野畢就技術來說,是善於馭車的;問題是:他所使用的馬就要跑掉。’我不明白:你怎麼能夠預先知道的?”
 
顏淵回答說:“我從事物發展的規律,推斷出來的。從前,虞舜極懂得使民,而造父極懂得使馬。虞舜不困窘他的(人)民,造父不困窘他的馬,因此,虞舜沒有失民,造父沒有失馬。我看到東野畢這個人趕車,上車拉起韁繩,勒口和身體都已端正啦;馬的步驟馳騁,也都已經調習,而且合乎禮儀啦;經歷險阻,奔赴遠道,馬的力氣已經耗盡啦;可是,他還仍然不停地對馬加鞭驅趕,因此就知道他的結果了。”
    
魯定公說:“好!您能夠說得再清楚明白一點嗎?”
    
顏淵說道:“我聽說,鳥困窘了,就要去啄;獸困窘了,就會去撕抓;人困窘了,就會去欺詐、去造反。從古到今,沒有困窘他的下屬,而不遭到危險、甚至被推翻的呀!”

【筆者附言】

在這篇文章中,通過人物對話,把“使民”與“使馬”作比較,把“失民”與“失馬”相併論,說明:馬的力氣已經耗盡了,仍然不停地對馬加鞭,由此,可以想見馬的結果;人民已經相當困苦了,仍然不斷地加以剝削、打壓,由此,也可以知道人民的結果。從而告誡人們:事情不要做得太過份、太嚴酷了,那樣一定會走向反面。同時也警示一切上級官員,都要體察民情,為下屬、為百姓著想。

(事據《荀子•哀公》)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