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人都應該愈變愈好!(數文)

慧勉


【正見網2016年12月08日】

一、晉文公迅即認錯!

晉文公的馬車攀爬山道,大夫們都趕快幫忙扶車,以免發生意外。只有隨會一個人,完全不管。

晉文公很生氣,說:“像隨會這樣不顧君王安危的人,要處以怎樣的刑罰?”

眾人說:“處以雙重的死罪,就是自己,還有他的妻子、兒女,一起處死。”

隨會說:“您只問當臣子的不顧君王安危的罪刑,不想知道當君王的若不顧臣子的安危,又有怎樣的懲罰?”

晉文公問:“那是怎樣的懲罪?”

隨會說:“懲罰很簡單:聰明的臣子不會再為他策謀,雄辯的臣子不會再為他說話,仁德的臣子不會再為他盡力,勇敢的臣子不會再為他犧牲。”

晉文公一聽,覺得問題十分嚴重!於是,立刻下車(他能夠下車,他當時卻沒有下車),向所有的大夫陪罪:“我因為有嚴重的風濕病在身,自己沒有下車,讓諸位大夫,方才有如此的辛勞。請大家不要責怪隨會。”

二、戰敗是上天示警,不可亂殺忠臣!

晉國和楚國,大戰於邲。晉軍大敗。身為主帥的荀林父,請求以死罪負戰敗的責任。晉昭公起初時,也同意了。

士貞伯(人名)卻說:“我們晉國不可殺主帥荀林父!想當年的城濮之戰,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不僅沒有喜色,反而憂心忡忡地說:‘楚國的大將子玉還在。人們說,陷入險境的野獸,還有兇猛的最後一擊,何況像楚這樣大國的主帥?我擔心晉國的麻煩還沒有結束。’等到楚王以敗戰的罪名,殺了自己的主師子玉,這時,晉文公才高興起來,說:這下子我總算可以放心了。”

“今天,晉軍打了敗仗,我們應該把它視為上天對晉國的一次警誡。而且,荀林父對晉國和您,一向忠心耿耿,盡心盡力,是晉國得以生存的棟樑之臣!殺了荀林父,不是等於白白又送給楚國一次更大的勝利嗎?”

晉昭公點頭稱是,於是,免除荀林父的罪責,依然讓他擔任晉國的主帥。

三、想到戰爭的後果

中行穆子(人名)帶兵圍攻鼓城,城裡有人要求歸順,並願意想辦法策反全城不戰而降。中行穆子搖搖頭,卻不接受。

手下人覺得很奇怪,問:“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鼓城,不是很好嗎?您為什麼拒絕呢?”

中行穆子說:“如果我方有這類背叛的行為,我們一定很厭惡。為什麼發生在敵人那邊,我們就高高興興的接受?這不是很沒原則嗎?而且,有人讓我們不費氣力就能得到一座城,論起功勞是不是應該嘉賞他?不賞賜,是失信的行為;但若賞賜,豈不是嘉許一種不忠的行為。這樣的賞賜,絕對是錯誤的。不管是失信或是賞賜錯誤,對人民都有很壞的影響,我們將來又能拿什麼,來教導人民呢?”

圍攻了一陣子,鼓城的人,正式來請降,中行穆子派人去城中查看,發現還有存糧,又不接受投降,一直圍攻到鼓城的人,來報告:糧食吃完,實在沒辦法再堅守下去。中行穆子才進城受降,並秋毫無犯的班師回國。

【附言】
一、中行穆子,原名叫荀吳,是我們前頭提過的那個身為晉國主帥,被楚莊王打敗於邲的荀林父的孫子。

二、這顯然是一場典型的“春秋型”戰役,帶兵打仗只是為了懲罰或屈服別人,並能留下一個美好的故事和教訓。打仗要講正義,人們敬重正義之師。

四、人不可無所作為!

陽虎有罪,從衛國出走,北入晉國,去投靠了趙簡子。

有一回,陽虎很感慨的說:“從這次被逼離開衛國的教訓,以後,我再也不提拔人才了。”

趙簡子問:“為什麼?”

陽虎回答說:“您看,衛國朝堂上的大官,有一半以上是我推薦的;一般的官吏,也有一半以上是我提拔的;而帶兵守國的將帥,更有一半以上是我任用的。今天我出了事,大臣在國君面前告我的狀,下級的官吏想依法定我的罪,守衛的將帥帶兵要抓我回去。您說,這種後果,我還提拔人才做什麼?”

筒子說:“知恩必報,這是賢人才有的行為,不肖的人怎麼能做得到呢?我打個比方好了,我們種植桃李,夏天可用來遮蔭乘涼,秋天就能結出果實;若種的是荊棘,不但別想遮蔭、結果實;不小心還會刺得你皮破血流。說起來,你在衛國所做的,便是種下了一大堆荊棘。錯的是你種了壞東西,而不是種植這個行為本身。”

做事本身沒有錯,做了壞事才有錯。人不能做壞事,但不可無所作為!

五、人都應該愈變愈好!

趙簡子問成摶(人名):“我聽說羊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你跟我講一講: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成摶說:“我不知道。”

簡子覺得很奇怪,說:“你和他不是好朋友嗎?怎麼會不知道呢?”

成摶說:“因為羊殖這個人變化太大、太快了,我只知道他十五歲時,是個非常有操守又不會掩飾自己過錯的人;到了二十歲,他變成一個充滿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人;三十歲時,他出任晉國的中軍尉,勇敢而又仁恕;到了五十歲時,擔任晉國邊城的守將,連別國的人民,都樂意親附。如今我已經五年,沒和他見面了,恐怕他又有新的變化,所以只能說不知道。”

筒子聽完,感慨地說:“羊殖果然是個了不起的賢人,愈變愈好。”

成摶說:“是呀,人都應該愈變愈好!”

(均據西漢劉向《說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