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妒嫉心

安徽合肥大法弟子 淨心


【正見網2018年08月22日】

去年5月,我寫了一篇《也談修去不易察覺到的妒嫉心》與同修交流。到今天已經一年多了,再總結一下,我去妒嫉心執著的新的體會,與同修交流。師父說:「這有一個規定:人在修煉當中,妒嫉心要不去是不得正果的,絕對不得正果的。」(《轉法輪》)所以,我對妒嫉心也是很認真的對待,不希望自己有這個不好的執著心,經常看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這個執著,發現就修去它。

前幾天,本市一位同修來到我地社區學法點,將幾位同修一個個的批評了一頓,從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同修們的一些不足之處都口氣高揚的講了出來,語氣強硬,不容人分辨。因為這位同修七、八年來在佛教中與那些出家人走的很近,把大量的錢捐獻給廟裡,買佛教的書散發,說是弘揚佛教知識,買魚放生做一些佛教的有為之事說是積德等。也在同修中傳佛教的書,因不被同修接受而不高興。幾年前同修還勸解他不能這樣做,他也不聽;同修看看勸說無效也就漸漸疏遠了他,勸善、勸善,不聽也就不再執著別人的執著了。

這次來到我家也很嚴肅的批評了我:說我牙齒不好是因為不修口造成的,身體瘦、不胖是因為我心胸狹小、敏感造成的;又將我這修煉十幾年來說的、做的一些不足之處,都一一數落,說我十分可笑等等。在他講話的時候我就靜靜的聽,心裡在想,這是去我什麼執著心呢?這幾年來這位同修一直這樣又是為什麼呢?

當他準備要說其他同修的不足時,我立即揮手打住他:不要說別人,我也不聽,我不希望背後議論他人的短處、缺點。他問我,誰誰誰有什麼缺點?我說,我不知道,也不關心,我只關心我自己的缺點,和我自己的不足。若在以前,我是喜歡聽同修說別人的,雖然我自己不說,可有人在我面前議論別人時,我是喜歡聽的,通過一年多的修煉,這個心淡了許多。師父說:「人與人之間有矛盾,你好啊,他不好啊,你修煉的好啊,他修煉的不好啊,這些本身就是矛盾。」(《轉法輪》)師父的話提醒我不要議論他人為好,修口。

這麼多年的修煉雖然不是很精進,可是有一點我是做到的:那就是遇事向內找,找自己的不足。既然這位同修來我家說了這些,我想,肯定是有什麼執著心需要我修去的,否則師父不會允許它發生的。

妒嫉心,我想到了這個執著,是的,看不到同修的優點、長處,只看到同修的不足之處,錯誤之處;也記不住同修的優點,長處,可是對同修的缺點,不足之處記憶深刻;記憶尤深;十年穀子八年糠都記得清清楚楚的;特別是對那些曾經說過我不足,或者傷害過我的人,更是這樣。這種心即是妒嫉心,也是怨恨心的暴露。

我想到自己的這種執著心的形成也與做常人時的屈辱生活經歷有關。自己有執著,不是加強學法努力修去它,而是,看同修的不足、執著,來掩蓋自己的執著心,同時,用同修的執著消去了同修的優點,好像算數中的減法那樣,把同修的威德用自己的一把標尺給無形的抹去了。這是多麼不好的一顆執著心啊,強烈的妒嫉心。同修修得好的一面我們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只是同修還沒有修去的一面。怎麼能用這個表面來衡量別人呢。師父說:「不是我們看不了微觀下的東西,不是人沒有這個本事,而是人天生就具備著這樣一種本事,在一定微觀下的東西他是可以看的到的。恰恰我們人有了這個物質空間的這雙眼睛之後,就能給人製造這樣一種假相:讓人看不見。」(《轉法輪》)那麼,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師父講:「修煉界歷來認為這種人悟性不好,被常人的假相迷住了,迷在常人中了,這是宗教中歷來講的這句話,其實我們看也是有道理的。」(《轉法輪》)受師父的講法點化,這種心態是我被常人的假相所迷,這背後有常人的執著心支撐,看不到修煉的人都在大法中修煉,都被大法熔煉著。一切都在微觀下發生著巨大的煥然一新的變化。而我們有時卻用常人心對待。

不管時間走了多久,用固定的、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別人,看不到一切都在時間中變化著,這也是黨文化的教育而形成的思維定式。在大陸的黨文化教育中,分析文章,歷史人物都是一成不變的觀點,就針對某一位人,他的思想,性格也是僵化的、固定不變的。而看不到人與物是變化的、動態的,人的思想也是隨著時間、地點、事件與其經歷在發生著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這種黨文化的教育和環境下,骨子裡已經形成了這種僵化的思維,簡單的對待身邊的事情。修煉難啊,也就是被黨文化的毒素侵蝕,自己還無法察覺。需要反覆的摔摔打打才能悟道,正如師父說的:「讓你摔跟頭,從中悟道,就是這樣修煉過來的。」(《轉法輪》)

還有一種妒嫉,就是,看到別人的優點,自己也就心生和他暗暗比較的心,不是說別人的壞話,不是拆別人的台,而是自己發奮努力,爭取比別人還要好,還要出色。這也是一種攀比心、妒嫉心,一種求名求利的虛榮心——你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我要做比你做的還要好等等。這也是妒嫉心,在我身上也有很明顯的表現,只是以前還認為這很好。現在發現不對頭。我們做什麼,一定要盡心盡力的,腳踏實地的去做,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自己的努力可不是與別人比較,競爭。看到別人有什麼能力,自己心生羨慕,為了迎來同樣的掌聲,自己也去做,而不去考慮自己的條件,環境是否允許;更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認識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認識不到自己應該做什麼等,看到有同修繪畫,自己也去學繪畫了,看到同修唱歌作曲,自己也就想學唱歌作曲了。在工作中看到同事有什麼技能自己也就去學……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表現為一種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樣子。可是,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人的特點也不同,別人能做到的自己未必也同樣做到。時間一長,回頭一看,許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廢,淺嘗輒止。

萬事萬物的生長自有其自然規律,順其自然屬性的生長才是生命本性的自然展現。可不是為了與其他相比較才生長的;有大樹的偉岸,也小樹的多姿;有春花的鮮艷,也有冬梅的孤傲。人也是一樣的,我自有自己被師父造就的生命屬性,也有師父給我安排的一條路、一個正法修煉的使命。走自己的路,秉承師父給我安排的三件事努力精進的去做,這才是最好的。不是為了與別人比個高低,百花齊放,各展仙姿。

這樣一想,也就心不外求了,淡泊生涯修煉路,不為掌聲,而是自然而然。這樣發現自己那種孤獨寂寞的心態少了;沒有了妒嫉心,心淡泊了,也就不在意別人獲得的掌聲和鮮花了,也不在意自己有沒有「知音」、「知己」,不在意掌聲和鮮花了。能自己坦然的安心、安靜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了,有沒有人走進自己都無所謂了,自己就是一個自足而豐富的世界。在這樣的心態下,手捧大法經書時,心被無邊的佛法充盈著,喜悅而快樂。

註:
(1)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3)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4)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5)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