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修煉文明 (一)

子川


【正見網2003年12月02日】

昔時,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在回望中嘆息的,又豈止於漫漫逝水?豈非還有不知回頭的世間淪落客!有言曰:找不到來時的路,走不出今天的錯。在我們的宇宙中,回頭有路,只是我們要找到它。

在社會的大潮裡,順流者下,逆流者升。修煉之路就是我們的回歸之路,回歸就是返本歸真,就是逆流而還。華夏5000年文明,是修煉的文明,只有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我們才能更清楚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事實。今人津津樂道的中國古老的宇宙演化學說,被很多人視為人類蒙昧時期的樸素想像,殊不知恰恰相反,這裡面包含著中華文明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演化和存在方式。這對於世間的人來講,就是修煉。

演化

道家修煉是華夏傳統的修煉類型。道家歷來所說的道,一般而言就是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原始物質,叫太乙,也可以叫做本源之水,這本源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來講都是不動的。而當這水不斷組合,就產生我們宇宙的最基本物質,所以叫道生一,叫元始,也叫混沌。再組合就出現了陰陽、也就是天地,所以叫一生二,叫太極。陰陽與天地各在其位,於是就創生我們宇宙最珍貴的生命因素:人,所以叫二生三,叫混元。等得有了人的因素,那麼接下來就是為人創造萬事萬物,這就叫三生萬物,叫六合。這是從一個有時間順序的角度來講述,實際上這種組合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我們所熟知的太乙真人、元始天尊等,其層次也是不同的。對於這種宇宙演化理論,其實古老的西方也有這樣的說法,比如《舊約•創世紀》裡面的上帝創造世界。雖然表達方式不同,實質上東西方說的是一個意思。而且從創世紀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上帝的層次大約相當於道家所說的元始天尊的層次。

這裡的天和地不是我們目前認識的概念,不是天空、大地,是清揚之氣和濁重之氣。那天陽之氣升騰上而煥麗,便成為日月星辰之光,用我們現代科學的認識就是能量。那地陰之氣積滯而凝結,變成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也就是說,三才、四象、五行、六儀、七政、八卦、九宮等,莫不出自陰陽。七政就是:太陽、太陰(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而對於人,來到這個世界的過程,從母親懷孕、出生、成長、衰老以至於死亡,生命也是一個同樣的從無到有、從簡至繁的過程,最終被這個物質世界污染得越來越多。人都有性命。在過去道家講,性就是先天之性,屬天,是不隨著命而變化的。命是後天之命,屬地,是有時間限制的,會老會死,短暫。

那麼,宇宙的創造是從簡至繁,按照道家的說法就是:順則生人。而如果能夠從繁歸簡、返本歸真,就是修煉,所以道家有句話:逆則成仙。怎麼個逆法呢?當然不是大頭朝下、處處跟別人對著來,是去假存真、避實就虛、化繁歸簡。去假存真就是識別和去掉後天的私心雜念、痴心妄念。避實就虛就是不憑著感官感受不為這個虛幻的世界所迷、內心清淨光明。化繁歸簡就是採藥煉丹、化氣歸神、化神為虛、最終與道合一,甚至是超出三界。

和氣

孔子的弟子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和,在儒家是一個十分重的信念。可是,拿什麼來「和」呢?各種後天彼此不和的東西,合各種彼此對立的東西,其實就是為了「和氣」,合陰陽之氣。為什麼要避免各種極端的思想與行為,保持平和的心態與舉止?就是為了這個。古人坐臥有常,舉止有方,一舉一動都中規中矩的,原非只為了圖表面光、面子上好看,其實都是有更深層道理的。《論語》裡面記載孔子,甚至連睡覺都要講究姿勢,蠻不似我今人倒頭便臥乃至四仰八叉。歷史上有名的陳摶,就是睡覺修煉的典型。當然他這叫胎息,不叫睡覺,也和常人睡覺完全不同,他其實是長期處於那種惚兮恍兮的狀態,唯一念僅存。可是,修道不會象我們今人以為的是那麼的死板無趣、枯燥乏味,裡面有著不為人知的樂趣。凝神寂思、肢體通泰、心下澄明智慧,這身心清淨的快樂當然是凡夫俗子們不可想像的。

古代修煉人的行、住、坐、臥,都是為了把中和之氣歸藏於丹田,所以行住坐臥都是一種修煉的方法。孔子是按照這方法在修煉,孔子的弟子們都理解不了,甚至連孔子所說的修煉入門概念「性與天道」都難於理解。弟子顏回深得其中三昧,可是顏回早死,以至於儒家的修煉部分失去了修煉的心法,後世的儒生,只有那些從道家其他法門打下修煉基礎的人,才得以一窺儒家修煉的實質。這樣的儒生,漢唐之世比比皆是;宋儒愚昧,被拖著陷入道學理學的爛泥坑,以後的儒生幾乎什麼都不知道了。

雖然後世的人們大多不知道儒家修煉的內涵,但是孔子卻留下了很好的符合修煉要求的外在的思想言行舉止形式,就是後世人人身體力行的那些做人的道理。而且,後世的人間幾乎一切都是圍繞著這些淺層修煉道理展開的。中國人為什麼講涵養,為什麼是禮儀之邦,其實都源自這修煉的內涵。雖不修道,也在道中。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在符合著做人的道德和行為準則,真正的人應該遵守的規範,這規範不是束縛,而是教人如何從方方面面同化於人這一層的道、也就是法,從而得到真正的生命和生命的幸福,並且能夠得以長久的維持。而人這一層的道理,是整個宇宙體系的有機一部分,和宇宙其他的部分息息相關、彼此生生不息。那麼,真正的人的道理,就必然是符合宇宙演化的,也就符合修煉的要求。換句話說,真正的人類文明,就應該是修煉的文明。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因為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遵循一個道理而存在的。過去的人選拔官員,唯一的標準就是道德,根據道德的大小任命不同階層的官員。那如果這個人有大德卻沒有本事怎麼辦?古人說,雖然大德的人表面沒有本事,可是因為他有那麼高的層次,他就能夠做到更好地順天意而行,順民心而動,盡民才之用,這是個人的什麼本領技巧都比不了的。而且,他能夠更好地帶動百姓的修心養德,使百姓都能夠回升,讓大家都走上返本歸真之路,實現做人的真正目的,這不是只有大德大賢之人才能做得到的嗎?有其他的本領當然好,但那不是根本。古之開國聖君李世民、趙匡胤,他們最為可貴的就是懂得順天意民心,盡人之才用。

當人內在的外在的陰陽之氣、五行之氣都處於平衡的狀態的時候,就是沒有外邪入侵、自己清醒且能自主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最契合於宇宙的演化之中,自身自然就隨著大宇宙的演化而演化著。過去剛入門的修道之人走小周天,專門挑選子時采天陽之氣,就是因為這是陽氣生長的天人合發之機。甚至是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常人,只要能夠真正做到和氣,那麼他的小周天就會被更高層生命給打通,其身體內的污濁鬱積的壞氣就會被滌盪乾淨。沒有了這惡濁之氣,自然就不會生病。道理就這麼簡單而且容易,但是古人說得好:「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若使不難,則滿市皆神仙矣。」

執中

氣之和乃見本性,則得中,能守中者才是能夠堅持自己本性、能夠儘量地時時刻刻堅持自己本性的人。《論語》裡,堯教導舜說:「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這是帝王之道,執天下之中。儒家要求的做人道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無不是為了讓人們保持自己的本性。仁,是拿果仁的仁比喻我們人的本性是這個肉身軀殼裡面的「仁」,這個仁可以發芽,可以演化生長,可以突破這個殼。仁義禮智信,對應五行的土金水木火。本性之仁,屬天之陽,淪落五行之土而深埋,可是土是五行之中,土為坤,坤德就是可以化育涵養萬物,故修道者卻可以在土中修煉昇華。老子講「萬物抱陽而覆陰,沖氣以為和」,易經講「柔外而剛中」。老子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裡的玄牝之門、天地之根,就是一個人的本性,儒家叫仁,道家叫太極。易經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天天用卻不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本性,一個人若是不修煉,是根本分不清哪個是自己的。人的本性高於這個物質世界,是這個物質世界所根植的境界,也是創造這個世界的原因所在。孔子誇獎顏回:「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儒家這個層次,就對應於道家的安鼎設爐、採藥煉丹了,因為人體的濁氣已經排除、私心雜念也已經排除,找到了自己的本性,那麼接下來就進入這下一步的真正修煉,通大周天。過去講,武以得天下,文以守天下,這其實是來自於修煉的一句話。道家修煉的起步階段,這個手法那個手法,排除雜念、滌盪濁氣,這麼修那麼煉的,就是武以得天下,用各種手法來排除外來干擾獲得對自己身心的支配權力。道家的這個真正開始修煉,就是長期地堅忍不拔地守住自己的本性防止魔幻的干擾,防止走偏陷入各種極端,過去這叫修煉的火候,用文火,就是文以守天下,守住本性,守住自己。顏回三月不違仁,曾參日三省悟身,孔子不知老之將至,都是道儒修煉的火候,也是老子說的:「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錯字,應該是堇,乾涸的意思)。」

老子的《道德經》,每一句都是修煉的指導,完全不是我們以為的什麼哲學什麼思想。今天的人誤會老子,主要的原因有:一,過去都是副元神修煉,不准人清楚真正的道理,所以都得含含糊糊地寫。二,根本就不知道修煉為何物、也不信;三,不知道裡面的許多名詞都是道家修煉術語,被文字障礙住了。比如被今人誤會,甚至被用來當作愚民思想的一句話:「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本是道家性命雙修的修煉到世間法的高層,去掉一切常人之心、都虛了,也沒有了常人的那種追求嚮往、志也微弱了,然後身體也轉化到幾乎純淨、沒有這個世間的物質了,然後繼續實其腹、意守小腹部位的丹田、演化能量結丹,元嬰越來越大,而轉化後的肉身其實也是越來越強大。等到一切都沒有了,那麼就是跳出了三界,進入了常人認為的什麼都沒有的虛界、同化於這一層次的道。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聖人治理國家,都倡導百姓修煉,返本歸真,因為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而這幾句話,就是具體的修煉方法。

有人說,《道德經》裡有兵法,接近胡扯;老子說的是修煉人在修煉過程中的降魔伏妖、把握自己的修煉。有人研究《道德經》裡有治國安邦的道理,在道家個人的修煉中,天地也指泥丸宮和丹田,王指元神,就是人的副元神,人體內的各種靈體是百姓。但是人體和宇宙的各個層次是相通的,人體內的天地就對應著身外的這個天地,人自己魔難也同時反映在這個外在世界的表現。

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了《道德經》之類的經籍被誤以為是常人的道理,修煉的道理都是高於人的理,這些道理貫穿到人這一層的表面的當然都是人這一層次的道理,但是修煉的道理常人根本是看不到的,那麼又是只能用人的語言來描述,自然人就看到了常人能理解的道理,就認為了這是常人的道理。不過,常人這種膚淺的認識方式很容易導致誤解,甚至走向反面。以上的那一句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守一

到這個時候,超越五行,陰陽和合,繼而重歸太極,進入所謂的惚兮恍兮,就是回歸初始的混沌狀態。道家在這個層次修煉,有一句話叫得意忘形,意思就是找到自己之後,達到了身心合一的無欲無求的忘我狀態,最終什麼都不知道了。要達到和保持這個狀態,就必須守一,守元神之一。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就是指人的元神:副元神。過去的修煉,根本就不考慮人的主元神。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老子說:「聖人抱一」。執中還必須守一,人在不同層次都有自己的本性,越往高層次本性越好,可是元神是不變的。修煉人在不同層次都要守住不同的心性要求,在過去的修煉中,也是不同層次都會遇到魔來干擾,產生魔幻,守不住心性就會結幻丹、魔丹。修煉人更要清醒地始終知道哪一個是自己,然而過去的一切修煉都是人的副元神在修煉,這句話不是對人的主元神講的。過去的道家修煉都把元神所居的泥丸宮還叫做玄中之玄、崑崙、靈山等,人也就不知所云了。

說到崑崙,屈原先生的大作《九歌》,描述的是初步修煉的過程,他半夜打坐修煉。可是他由於自己的問題,導致體內諸神難以調和、演化緩慢,經過了很艱難的努力才最終突破。《離騷》描述的就是修煉到這個地步的修煉故事和感受,元神出竅,得臨崑崙之山,結果因為層次相差太遠不得攀升,只好傷心而返。看他的詩,大概估計是他人心較重,修煉艱難。

修煉人的守一、儒家的守一,和宋明的偽儒學-理學、道學-所認識的截然不同,那是極端和僵化的認識,什麼臣子對君主毫無原則的從一而終、女人對男人毫無原則的從一而終。可是古人還講順天應道、棄暗投明、良禽擇木而棲呢。

過去的經書,寫在字面的全都是理論,具體如何排除魔障干擾,如何採藥煉丹,如何把握修煉的進度,乃至如何跳出三界,翻破億萬卷經書都沒有,只有在實修的過程中,高層空間的師父看哪個弟子有根器才進行指導的。特別是對於最後一步跳出三界,更是無人知曉,是以自古通過修煉達到祛病健身的以億萬計,得入修煉之門可以雲海飛馳的以百萬計,修到高層能夠變化多端神通大顯的以十萬計,而能跳出三界不入輪迴的人,卻寥寥無幾。

修煉是做人的真正目的,然而成者寥寥,可是更可悲的是,過去的一切修煉都是副元神修煉,人卻從來都沒有修煉過。而且,古人的修煉方法,只能對簡單淳樸的古人有效,因為道德高根基好的人才能符合他們的修煉標準。今天的人,已經淪落到任何修煉法門的修煉標準都不能接受的程度了。今天的人,甚至連副元神修煉都不可能了,已經骯髒到不能回頭,那些高層的生命都不准你回去啦。

不是說回頭有路嗎?路在何方?

真道

以上我說的許多道理,都是自己在法輪大法的修煉中體悟到的,對於中華傳統文明的修煉實質的認識,也是根據師尊的法具體體悟出來的,這個傳統修煉文明的優點和缺點,更是師尊直接講到過的,我是把自己的認識具體地根據歷史給展現出來了。

可是當我真的告訴你,法輪大法是人類的唯一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或許你還是難於接受,甚至根本就不信。這不要緊,從修煉的角度,當我一步步把中華失傳的文明和科技,用法輪大法的道理把它重建出來,你會思考的,你會相信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