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0月31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夏禹(1)治水,初奠(2)山川。
【注釋】
(1)夏禹:亦稱禹、大禹。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任人。
(2)奠:奠定。
【語譯參考】
夏禹平治洪水,才奠定了九州和山川的位置。
【說故事時間】
鯀、禹治水
《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息壤是一種很特別的土壤,它具有生命力,會快速的生長,為天帝的神物,鯀卻偷了息壤下到凡間防堵洪水。天帝知道後非常震驚,十分生氣,派火神祝融趕到凡間,在羽郊(羽山)這個地方把鯀殺了,並把剩餘的息壤帶回天庭。
鯀死了以後,經過三年,屍體不但沒有腐爛,腹中還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天帝派一個天神到羽山,用吳刀剖開鯀的肚子,竟然跳出一隻虬龍,就是禹。而鯀的屍體在生禹之後發生了變化,化為黃熊(一說是黃龍)躍入羽淵,消失了蹤影。
《山海經・海內經》:「帝乃命禹,卒布工,定九州。」大禹繼續父親未完成的遺志,要平息洪水。天帝還派了天神幫忙,伯益負責掌火,焚燒山林沼澤中茂盛的草木,驅逐禽獸,暢通水道;應龍幫忙測量,導引水路。治水初期大禹還獲得了兩樣寶物,一是羲皇所給的「玉簡」,可以用來度量天地;另一個是河精所授的「河圖」,記載所有的河川道路,用來觀察地形。天神、寶物的幫忙,再加上地上百姓的通力合作,大禹治水有了很大的成效,河川都順著水道流向東方的大海,而人類居住的土地也都加高了。
相傳禹在治水時曾以神力開鑿龍門。龍門山原本是座大山,位在今山西和陝西兩省交界地帶,正好擋在黃河的河道上,水流受阻泛濫成災,禹運用神力將龍門山一分為二,使它分跨黃河的兩岸,河水從中流過,真的就像兩扇門一樣。
《山海經》、《淮南子》等書上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曾測量大地的面積,劃分為九州。
【動動腦、想一想】
各民族、各宗教都有大洪水的傳說,找一找,想一想,把找到的故事和其中所得到的啟發與大家分享。
【參考書籍】
本段原文參考三民書局發行之《幼學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