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孟之反不伐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3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將入門,策(5)其(6)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論語•雍也第六》)

【注釋】

(1)孟之反:又叫孟之側,魯國大夫。
(2)伐:自誇。
(3)奔:敗走。魯弱而齊已備妥攻魯,但子貢說服吳以救魯之名聯魯攻齊,公元前484年吳軍在艾陵(今山東萊蕪縣東)下寨,吳王與魯季康子會謀,齊軍15萬已攻來,吳王讓魯、齊兩軍先戰以觀察齊軍實力,魯軍左右師冉求、樊遲不敵敗走。
(4)殿:殿在最後,指留在最後掩護魯軍安全撤退。孟之反當時是統帥,不但掩護成功而且還打敗齊軍。
(5)策:用箭鞭打。
(6)其:指孟之反自己騎的(馬)。

【語譯】

孔子說:「孟之反不誇耀自己的功勞。當齊魯兩軍打仗,魯軍敗退的時候,他留在最後掩護魯軍安全撤退,並打敗齊軍。當他快進入城門時,聽到大家都在熱烈稱讚他的戰功,他卻謙遜地用箭鞭打著自己騎的馬說:『不是我敢走在最後,是我的馬跑得不夠快。』」

【研析】

人往往容易受盛名所連累,有些人還經常為了出風頭、為了爭強好勝、為了居功諉過、為了顯示自己,互相爭鬥、嫉妒、氣恨。因此當孟之反表現這麼謙遜的美德,就特別難得。淡泊名利的君子,在亂世中,做事要保持嚴正,說話可要小心謹慎了,以免惹禍上身,孟之反立下那麼大的汗馬功勞,贏得大家的讚賞,幸好孟之反知道要壓低自己的姿態,把握好自己。

在亂世中有多少人活在爭爭鬥鬥之中,不擇手段,為的就是爭奪名利,享有幸福,卻無法免除互相殘害的下場。當一個人越受到讚揚,越容易滋長名利之心,越容易狂妄自大,越是應該保持謙卑,凡事講究個中庸,表現出來的才是美德。

【延伸思考】

1、你認為自己是謙虛的人嗎?有沒有發現自己什麼時候容易自以為是、了不起?為什麼?
2、碰到矛盾時,你能不能做到先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不一味的要改變別人?

【引導參考】
謙虛是美德,常想著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要改進的人,往往能使自己真正得到昇華,漸漸去掉狂妄自大、看不起別人、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心。

這種人不會經常放大別人的缺點盯著看,也不會妄想改變別人以符合自己的觀點,謙虛的人往往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使自己更合乎道德標準。謙沖為懷、虛懷若谷,不要有在他人之上的優越感,才能更好地修心養性。

3、你有沒有發現許多商品廣告誇大不實,名流會有醜聞?為什麼商品的廣告要誇大、名流要打知名度?是不是因為很競爭、要生存?是迫不得已的呢?還是欺騙大眾呢?

【引導參考】
越是講究現實的社會,誇大不實的現象越是普遍,無情的、惡性的競爭也越激烈,工作和生存也越疲累、越不容易,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過度重視物質現實,就離宇宙的規律、純真本性、生命的繁榮的境界越遠,當然生命偏離正確的狀態越嚴重,生存條件就越差,生命體驗到的感受就越不好,陷在其中,迷在其中,也很難擺脫這種命運。例如:虛假不實、空虛失落、激烈爭鬥、忙得團團轉、疲累痛苦等。

【成語故事】

言過其實

馬謖(音「素」sù)才器過人,喜歡討論軍計,諸葛亮很喜歡他,劉備臨死的時候對諸葛亮說:「馬謖說話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

六年後,諸葛亮出兵祁山,派馬謖作了先鋒。在街亭(今甘肅莊浪縣東南)戰役中,馬謖被魏國打得大敗,部隊潰散。諸葛亮失去了依據地,只好撤軍,最後不得不依軍法斬了馬謖,後悔忘了劉備的話。

「言過其實」指言詞浮誇,超出他的實際能力。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夜郎自大

夜郎是漢朝時西南地區的小國家(今貴州省桐梓縣),它國土小,只有漢朝一個縣大,人口也少,沒有什麼物產。

有一次,漢朝使者來到夜郎。因為道路不通,夜郎國國王不知道漢朝的廣大,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夜郎自大」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

沾沾自喜

竇(音「豆」)嬰是漢景帝母親竇太后的堂侄。

漢景帝初期,竇嬰擔任詹事(官名,負責太后、太子宮中事務)。一次酒席上,景帝酒喝得高興,對竇太后說:「我死後會把皇位傳給梁王。」梁王是景帝的弟弟,竇太后很喜歡他。竇嬰說:「從漢高祖開始皇位都是父子相傳,皇上為什麼偏偏要傳梁王呢?」竇太后很憎恨竇嬰。竇嬰就以生病為由辭職了。

景帝三年,七王作亂,景帝想起用竇嬰,竇嬰堅決推辭,竇太后也很後悔,景帝說:「現在形勢緊迫,你作為王室成員怎麼可以推辭呢?」任命竇嬰為大將軍。由於竇嬰指揮有方,終於平定了叛亂,被封為魏其(漢時縣名,今山東臨沂南)侯。

景帝四年,栗被立為太子,竇嬰是栗太子的老師,四年後,栗被廢除了太子地位,竇嬰幾次力爭也沒有結果,就居家數月不出。

後來丞相職位空缺,竇太后幾次說起竇嬰,景帝說:「母后認為我不想讓竇嬰當宰相嗎?竇嬰這個人沾沾自喜,老是改變主意,難以勝任丞相的重任。」最終也沒有任命竇嬰。

「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不錯而得意洋洋。

(出自《史記•魏其安武侯列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