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7月0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黃歇(1)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2)於秦,秦留之數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3)善,於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4),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5)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6)。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願相國孰慮(7)之!」應侯以聞(8)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9)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後圖之。」黃歇為楚太子計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10),王若卒大命(11),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後,太子不得奉宗廟矣(12)。不如亡秦(13),與使者俱出,臣請止(14),以死當之!」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15)以出關。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16)。度(音惰)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願賜死!」昭王大怒,欲聽其自殺也。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17),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秦因遣黃歇。歇至楚三月,楚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
(出自《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注釋】
(1)黃歇:就是春申君,楚國貴族,招攬門客三千餘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2)質(音至):抵押。
(3)秦相應(音英)侯:秦相國應侯,即范睢(音居)。
(4)德相國無窮:感激相國的恩德無窮。德,感激。
(5)儲萬乘(音勝):王位繼承人。儲,保存待用。萬乘,君主。
(6)咸陽一布衣耳:咸陽城裡一個平民罷了。咸陽,秦都。布衣,古時庶人(平民)之稱。
(7)孰慮:仔細思考。孰,同「熟」。仔細,周密。
(8)聞:傳達,報告。
(9)傅:教導、輔佐太子的人。即黃歇。
(10)陽文君二人在中:陽文君又有兩個兒子在國內。陽文君,楚頃襄王的兄弟。在中,在楚國。
(11)卒大命:君王若死去。大命:君王之命。
(12)宗廟:古代天子、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這裡指王位。
(13)亡秦:逃離秦國。
(14)止:留住。
(15)為楚使(音是)者御:扮成楚國使者的車夫。御:駕車的人。
(16)謝病:推說有病。
(17)出身以徇(音迅)其主:為了他的主人獻出自己生命。出身,獻身。徇,通「殉」。
【語譯參考】
黃歇和秦國訂立了盟約返回楚國,楚王派黃歇與太子完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把他們扣留了好幾年。後來楚頃襄王生病了,秦王不允許太子回國探病。適巧太子與秦國相國應侯很要好,於是黃歇就勸說應侯說:「相國真的和楚太子很要好嗎?」應侯說:「是真的啊!」黃歇接著說:「現在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國不如讓太子回去。如果太子能立為楚君,日後對待秦國必定格外厚重,也感激相國的恩德無窮,這不僅是親善友好國家的表示,而且也為將來保留了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如果不讓他回去,那太子充其量是咸陽城裡的一個百姓罷了。楚國如果改立太子,肯定不會和秦國相好的。那樣就會失去友好國家的信任又斷絕了一個萬乘大國的盟友,這不是上策,希望相國仔細考慮這件事。」
應侯就把黃歇說的話稟告秦王。秦王說:「讓楚國太子的師傅先回去問候楚王的病情,回來後再作打算。」於是黃歇替楚國太子獻計說:「秦國扣留太子的目的,是想求取最大利益;但現在太子要使秦國得到好處是無能為力了,我因此擔憂得很!而陽文君的兩個兒子又在國內,大王如果不幸辭世,太子又不在楚國,陽文君的兒子必定被立為後嗣,那麼太子就不能奉祀宗廟了。既然這樣,不如逃離秦國,跟使臣一起混出關去,臣則留在此地,以死來擔當責任!」楚太子於是換了衣服,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趕著車子,一同出關。而黃歇在客館裡留守,有人拜見太子,就以太子生病為由,把來訪的人辭謝了。估計太子已經走遠,秦國追不上了,黃歇就主動向秦昭王報告說:「楚國太子已經回去,現在走得很遠了,我罪該萬死,請王賜我一死吧!」昭王大為惱火,想聽由黃歇自殺。應侯說:「黃歇為人臣,寧願為了他的主人獻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為楚王,肯定重用黃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讓他回國,來表示對楚國的友善。」秦王聽從了應侯的意見,就把黃歇遣送回國。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去世,太子完立為楚王,就是考烈王。
【研析】
本文是戰國末期楚相春申君黃歇的專傳。他曾以辯才出使秦國,並上書秦王言秦楚宜相善,又與楚太子完到秦國作人質,被扣留數年。後來值楚頃襄王生病,春申君求助於應侯,傳達於秦王無效後,遂不顧個人安危,用計私遣太子歸國即位,是為考烈王。
從春申君黃歇說服應侯、秦王不成,轉而設計太子歸國一事看來,文中充分表現出黃歇的「智」,應用其才能替太子謀策,取得王位,甚至抱著以身殉主的想法,反而獲得應侯賞識,全身而退回到楚國,被考烈王任為楚相。不過後來春申君欲長保權勢富貴由明智變為昏聵,中了李園奸計遭殺害,為戰國四公子下場最悲慘的一位,此乃後話。
戰國時代真不愧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時人均以辯才取勝,藉遊說能力得以出任要職,不管當時那些辯士他們的動機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均有一定的抉擇標準,縱使是出於私的概念,亦兼顧兩相得利,不悖常理而行之。換言之,人與人之間,仍恪守著傳統倫理,所以能各取所需。
【延伸思考】
1、「忠於君」,為傳統美德之一,而如今效忠國家,只成一句口號,請你分析其原因何在?
2、「以智取勝」為解決問題之最佳方式,你曾有過類似例子嗎?請與大家分享。
3、善於分析事理、冷靜思考,Yn煉出最佳決策,此為辯士之特色。你遇到問題又如何去找尋最佳解決之道呢?
【參考數據】
1.四書五經之路
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
2.史記全本新注(三) 張大可注釋 三秦出版社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4.史記精華 陳鉞譯註 正言出版社 60年9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