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君子人也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7月2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曾子說:「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裡之命(2),臨大節(3)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4)?君子人也。」(《論語・泰伯第八》

【注釋】

(1)托六尺之孤:言受前君之命輔佐幼主。孤:死去父親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歲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託孤,受君主臨終前的囑託輔佐幼君。
(2)寄百裡之命:寄,寄託、委託。「百裡」,指大國。百裡之命,指掌握國家政權和命運。
(3)大節,言國家存亡,個人生死之重要關頭。
(4)與,同「歟」,疑問語助詞。

【語譯】

曾子說:「可以把輔佐幼主的重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大事託付給他,面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也改變不了其志節。這樣的人是君子嗎?這樣的人真是君子啊!」

【研析】

此章孔子談到君子該有的德性,君子要具備道德、知識、才幹等,他可以在國家臨危之際受命輔佐幼君,也可以是託付國家大事的最佳人選,因為君子如「松柏後凋於歲寒」,即使面對生死關頭也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是真正具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能做到的啊。

【延伸思考】

1、什麼樣的人能勝任國家「股肱之臣」的重任?請舉例說明。
2、曾子在此章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來定義君子,你贊成嗎?

【相關資料】

「忠義雙全」的諸葛亮

諸葛亮人稱孔明,是三國時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身高八尺、氣宇軒昂、隱居於隆中,人稱「臥龍」,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呼風喚雨,深諳奇門遁甲,以致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出這位奇士高人,也是三國故事一連串高潮迭起的開端。

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木牛流馬、嚇退司馬懿等精彩的故事說明了孔明是個足智多謀的智者,而他卻心甘情願的在白帝城答應了劉備託孤終生之責,至死不渝!

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孔明二十七歲就開始為劉備策劃定計-《隆中對》,為蜀漢盡一份心,並於輔佐劉禪時上呈前後《出師表》北伐曹魏,而蜀漢在諸葛亮劬心勞力,衣不解帶的治理下,展現出無比的蓬勃朝氣。

然而,也許是命定,在長期的體力透支下,孔明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而伐魏大業的希望卻一天比一天渺茫,在這心力交瘁的情形下,孔明病逝於秋風蕭瑟的五丈原上,享年五十四歲。

二十七歲即輔佐蜀漢的孔明,自始自終忠心耿耿的盡著一個為人臣子所應盡的義務。三分天下的壯志雄心猶存,興復漢室的余願卻未了,吾人為之唏噓落淚之餘,卻也深深領悟孔明一生著實是為人類文化演繹了一出名為「忠義」之大戲!

孔明死後受封為武鄉侯,儘管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的雄心壯志雖然以走入歷史的洪流,然而他的忠義氣節將一代復一代,伴隨著滾滾江水,永遠為後人所傳唱。

【課後作業】

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木牛流馬、嚇退司馬懿等故事相當精彩,請分享其中或其它你熟悉之《三國演義》的故事給大家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