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10月05日】

*正見網2007年9月7日登載「普度眾生大圓滿」:

原詩一百句。作者以前完全不懂詩歌,也沒有寫過詩歌。向正見網投了兩次稿後,便從閱讀他人詩歌和「詩歌評議」中摸索出押韻的基本概念,很快就能將詩歌寫到如此水平,實屬難能可貴。作者的詩不以文彩和格律見長,而是以豐滿的內涵、樸實的文風見重;作者的字詞俗而不庸、構句平而不淡,讓人想起白居易的詩風。原詩較長,此不全錄,只將詩中表現出的、作者應該改進或應該明白的地方著重談一下,希望對其他讀者也有些幫助。

長詩與組詩:當詩人要寫的內涵比較多,不是一兩首小詩所能容納時,他就會考慮寫一首長詩或者組詩。長詩本身只是一首詩,但又比較長,就必定有謀篇布局、前後照應、互相支撐、協調全局等不可避免的問題,韻腳的轉換也要考慮到內涵的變化,使其表現的情緒、色彩與內涵相配合。組詩則只是把內容相關的一些詩歌放到一個標題下,讓讀者對該標題所要表達的內涵有更廣泛、深刻和全面的認識。由於組詩的每一部分都是獨立的詩歌,只考慮自身內部的完整和協調,因此處理起來就容易得多。從學習詩歌寫作的目地來講,最好是先寫組詩。等到自己寫的組詩明顯的有相關性時,再仔細考慮各詩的邏輯聯繫,安排其恰當的順序,建立各部分之間的照應和支持,自然就成為一首長詩了。作者這一首詩,由於內涵上沒有緊密的聯繫和照應,最宜寫成一首組詩(特別是考慮到下面要說的轉韻問題時)。

轉韻與守韻:任何一首長詩都存在轉韻的問題。詩寫得越長,守韻也越難;不但難,也不必要,甚至不應該!因為不同的韻部是有不同的色彩、情緒的,長的詩歌,其色彩、情緒也肯定是有變化、甚至變化很大的,那麼韻腳也必定要有相應的變化,所以長的詩歌很少有一韻到底的。除了色彩、情緒外,作者對自己喜歡、不願改變的句子的保留,也在決定著韻腳的選擇。轉韻的方法,通常是在起句(即不帶韻腳的句子,通常是單數句)的句尾就用一個作者希望轉換的韻腳,但因起句的尾字平仄通常與韻腳相反,因此轉韻時往往出現一平一仄的兩個尾字(在《詞韻簡編》中屬同一韻部)。如果在起句尾字沒有用自己要轉的韻,下一句韻腳卻變了,就給人突然、不順暢的感覺。比如作者詩中的前四行:「歲月悠悠幾十年,只為真愛而纏綿。迷戀紅塵這點事,結下人世這段緣。身為人父做人夫,顧妻教子費思考。社會工作要做好,家庭瑣事要操勞。」韻腳從「緣」變到「考」,就轉韻了,但該行的起句「身為人父做人夫」的尾字「夫」卻不與「考」同韻,因此沒有起到「引導轉韻」的作用。而下一個起句「社會工作要做好」的尾字「好」卻和韻腳「勞」同韻部,而且是一仄一平,剛好滿足我們所說的要求。不妨把轉韻的四句重新安排一下次序:「社會工作要做好,家庭瑣事要操勞。身為人父做人夫,顧妻教子費思考。」從轉韻這個角度來講,這樣就合要求了,讀起來也比較連續和平順。轉韻比較極端的情形是「一韻一轉」,也就是每一行的韻腳都不一樣。在這種情形,起句如果不入韻,那就不單是「讀起來不順暢」的問題,而是完全失韻了:一個孤零零的尾字,前後左右沒有和自己相押的字,也就沒資格稱為「韻腳」了,那一行沒有韻腳了,當然就「失韻」了。再看下面的三行:「打針吃藥平常事,花錢遭罪不管用。感覺人生真是苦,生老病死擋不住。稀裡糊塗混春秋。迷迷茫茫向何處?」從韻腳「用」到「住」是轉韻,轉韻行的起句「感覺人生真是苦」的尾字「苦」和韻腳「住」是同韻的,因此起到了引導轉韻的作用,這個轉韻就算合格了。由於構成組詩的詩歌通常都不長,有許多是四句的小詩,因此轉韻的問題要簡單得多。如果一首組詩全部由四句的小詩構成,那就根本不存在轉韻的問題了,因為每首詩的第一句是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的。

刪節與添加:一般的說來,詩詞文章在繁冗的地方應該刪繁就簡,不必要的文字儘可能刪去;說得太簡略、甚至讀者完全不明白的地方,應該適當增添詞句,使讀者能明白和理解。但實際上詩詞和散文在這個問題上往往呈現出各走一端的趨勢:寫散文時往往可以多寫一兩句,讀者不會挑剔,說這兩句非得刪去才好;寫詩歌時,評論家往往會挑出一個字來,說這個字是「閒字」,必須刪節或者改成別的某字。而初學寫詩的人也確實絕大多數都有「寫得太多」「當刪不刪」的毛病,當然自己寫的句子讀者確實看不懂這種經歷也在起這種作用。比如作者詩中的幾行:「購買電腦印表機,同修幫助裝軟體。學習上網和列印,看到明慧和正見。上網下載再列印,看到經文心裡明。」這樣寫就未免太細緻、乃至有繁瑣的感覺了,因此刪了四句,只留下「同修幫助裝軟體,看到明慧和正見。」這兩句就夠了。這樣刪去後,下面的兩句「信師信法有正念,正法路上坦蕩行」就失韻了,因此把上面六句最後的三字「心裡明」去換上面起句中的「有正念」三字,構成一行一韻的格式。另外,在以前發表過的詩中已經用過了的句子或整個小詩,就最好不要再用到長詩或組詩中來。如果作者特別想強調其中的內涵,也最好改變一下句式或說法,使人讀起來有新鮮的感覺。詩歌是一字千金的藝術,不但把別人的句子拿來用很令讀者掃興,就是把自己的東西拿來重複,也不是個好主意。由於這個原因,作者詩中那些原來發表過(沒有修改或者修改得很少)的句子,我們也都刪節了。

其它的修改: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韻腳平仄的修改。雖然四句之上的詩歌我們不強調「平仄不通押」,但有些情況下,韻腳的平仄能明顯的影響到聲韻的和諧、內涵的表達,這時,只要可能,我們還是儘量把韻腳改一下,以便讀起來感覺好一些。比如下面的兩行:「難忘一九九二年,法輪大法開始傳。佛恩浩蕩度眾生,返本歸真能圓滿。」首句入韻,「年」和「傳」都是平聲,末句韻腳「滿」是仄聲,讀起來總有些不相稱的感覺。其實,單看這四句,就是我們說的「四句的小詩平仄不相押」的情形。因此把最後三字改為「回家園」,感覺就好多了。

*正見網2007年9月7日審閱「殊勝」:

原文:「龍飛鳳舞騰五洲,億萬法徒散陰霾。感嘆人間今更美,紅塵法淨殊勝來。」首句是很明朗的圖形,但「龍飛鳳舞」是用得太多、因而通常情況下都缺乏新鮮感的一個成語,而且近世用法多指書法上的筆勢活潑。第二句就突然晦暗下來了,與前一幅圖放不到一起。「法徒散陰霾」的「散」是動詞,卻沒有具體形像,本來具體的動作寫成抽象的了。後面兩句顯然是完成式,但「紅塵法淨」並未完成。末三字「殊勝來」把形容詞「殊勝」當名詞用,也沒有具體形像。把形容詞當名詞用,最好是它代指的名詞是確定的、具體的,這才可能產生具體的形像。從上所述,這首詩有些給人湊合的感覺。從格律上講,首句不入韻,但尾字是平聲,這也是談過許多次的小問題了。作者寫的詩是不少了,但原來存在、並反覆評議過的這類小問題,看來還是沒有解決。向正見投稿詩歌的作者中,有好幾位都不經常寫,但每寫一首都能看到一些進步和改進,有的改進還很大,讓人感覺得到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在往上走。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持續的一點一點的提高,與時俱進,天長日久自見功夫。急急忙忙的寫,對於基本的問題總是不細想、不解決,未免讓人惋惜。另外,作為大法弟子,詩歌的內涵日見稀薄,可能就要從修煉方面去改進了,在修煉上做好了,往往又能寫出內涵飽滿的作品來。祝願作者在修煉和寫作上都更上一層樓。

*正見網2007年9月8日登載「詩三首」:

「天梯:法輪大法是天梯,人間天上各一端。站在梯下向上望,雲霧繚繞渺無邊。過去世人修不成,沒有梯子怎上天?如今有了《轉法輪》,天梯矗立天地間。不想做人想成仙,那就順梯向上攀。轉變觀念去執著,全力攀登不怕難。所有人心都放下,就能攀到梯頂端。天上人間兩相望,站在梯頂就是仙。」將大法比作天梯,雖然師尊已經講過了,但用詩歌具體的加以描述,還是有寫頭的。只是這首詩的寫法稍嫌瑣碎,有的意思還有重複。刪去一些重複和太細節的部分,將原來的首句作為標題,就成為「法輪大法是天梯:天梯矗立天地間,人間天上各一端。站在梯下向上望,雲霧繚繞渺無邊。轉變觀念去執著,全力攀登不怕難。所有人心都放下,攀到梯頂就是仙。」只有最後一句的前兩個字「站在」改為「攀到」,其它都是作者的原句,只不過次序上面重新安排了一下。

「眾生未救誓不休」:此詩原有三十二句,刪去了八句,似乎顯得精練一些。另外一首沒有修改。

*正見網2007年9月8日登載「詩二首」:

「勸善:回頭是岸」,此詩一共有六十四句,照原作登載,未作任何修改。由於前面已對作者一百句的長詩作過細評了,這裡就略而不評了。

原稿中還有一首「法浴:恭恭敬敬捧起法,一字一句仔細讀;法海遨遊浴身心,塵世污染全清除。」此詩內涵是好的,但「讀」和「除」兩個韻腳一仄一平。對於四句的小詩,我們一般是要求韻腳要平仄相同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