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10月17日】

*正見網2007年10月6日登載「國殤日」:

舉國殤, (改作:國殤日)
神佛淚,
喚醒迷茫灑慈悲,
法輪燦燦放光輝。 ( 選擇作者提供的「法徒無私又無畏」)
正洪微,
清爛鬼,
度眾歸。
註:十月一日早晨一睜開眼睛就聽見外面雨下的稀裡嘩拉的,掀開窗簾一看:天還黑蒙蒙的。

此詩採用元曲「四塊玉」的句式,並在韻腳和平仄方面儘可能靠近曲譜的要求。但因有幾個字平仄不合譜,而且改動後原意變化會很大,因此放棄形式、保存內涵,以詩的形式登載。首句「舉國殤」因為「舉國」的使用頻率和穩定性遠遠大於「國殤」,因此讀者多半會讀成「舉國--殤」,而「殤」作動詞表示「早死、夭亡」,這就完全不是作者要說的意思了。因此改為「國殤日」(因不作為曲登載,就不考慮平仄了)。第四句我們選用了「法徒無私又無畏」,因為相信「法輪燦燦放光輝」的基本上是弟子,能看到的就更少了。而「法徒無私又無畏」是可以通過眾多弟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常人都能看到的,而且其內涵與後面三句連接得很好。不過,這樣選擇後,兩個七言句的標點符號應該對還,當時疏忽了,在此向作者和讀者表示歉意。順便說一句,象這種地方標點符號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建議寫詞、曲的作者最好還是使用標點。現代人都習慣了標點,我們應該主動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我們的作品。

原作只有二十九字,但給人實在、豐滿的感覺;思路清晰,不會被誤解。短小的詩、詞、曲要滿足這些要求,就必須集中話題,否則必然是蜻蜓點水:說到了許多點,一點也沒有說明白。詞句的錘鍊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講「鍊字」和「鍊句」)。別看作者這二十九個字,脫稿前作者寫過多少字、試過多少句,我們就看不到了。個別作者非常認真,每次把自己試過而不能決斷的句子、乃至寫這些句子的思考過程都寫了寄來,結果是兩三首四句的小詩,來稿卻有滿滿的好幾頁。作者的汗水不會白流,這樣的作者往往提高得快。其次,儘可能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不但擴大作品的內涵,也能提高作品的質量。如「喚醒迷茫灑慈悲」就非常恰當的用了兩個修辭手法:詞類轉換(「迷茫」由形容詞轉為名詞);抽象名詞(慈悲)具體化。「迷茫」的選用固然與曲譜的平仄要求有關,但作者不是沒有任何名詞可選了才用的。「迷人」「迷魂」都是其他弟子用過的、滿足此處平仄的詞彙。但「迷茫」一詞轉成名詞指人時,具有生動、形像的特點,一讀就展現出一副滿臉迷惑不解、無可奈何的面孔來。「慈悲」一詞通過動詞「灑」就變得具體了。但這個「灑」卻是有來頭的:「神佛淚」是可以用「灑」的,而且是從天上灑下來;神佛的淚當然是「慈悲」淚了,於是「灑慈悲」就順理成章、顯得自然了。這裡的意象構造實際上是通過「淚」產生出來的。使用過以上兩種修詞手法的作者也不止一個兩個,但用得恰到好處的還是不多。

此詩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注」。我們的詩歌作者中於詩前加「序」或詩後加「注」的人不多,加得很好的就更少。其實,「序」「注」加得好對詩歌有很大的改進,不但能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作品,還往往能彌補詩歌的不足、有效的擴大詩歌的內涵,甚至成為詩歌技巧中不可取代的一部份。就以此詩為例:此詩的標題和正文中都沒有提到「雨」字。儘管詩中各句的內涵都清楚明白,但「神佛淚」是真指神佛的眼淚還是以物比擬,並沒有講明,因此有這一層「懸念」。但它又不足以引起讀者理解上的困難,只能引起程度不同的好奇心。等到詩一念完,
「注」一讀完,才恍然明白「神佛淚」是由「雨」而來,是直指還是比喻,就看讀者信念不同而定了,但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就是效果,就能加深讀者對作品的印象。同時此注的後半句說:「掀開窗簾一看:天還黑蒙蒙的」。對語言稍微敏感的讀者立刻就能意識到作者微妙的喻義。寥寥十二字,生動形像、喻義豐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何時寫「序」何時寫「注」呢?這要看具體的情況而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如果缺其內容就會影響讀者的理解、甚至讀不下去,那就必須寫在「序」裡;如果不會影響讀者大體上的理解、讀者能讀下去,或只是解釋某些詞
語的確切意義,就可以寫在「注」裡;如果象此詩一樣可以起到加深讀者印象的作用,就以作「注」為宜。

*正見網2007年10月6日登載「詩三首」:

中秋感懷(一)
人間處處慶團圓,天上不只月難眠。
好人向善被迫害,幾人挺身仗義言?
中秋感懷(二)
揣著明白裝糊塗,自欺欺人歸途阻。 (後三字改為:阻歸途;換成平聲韻)
莫要懼怕邪黨惡,良知善念天佑護。 (後三字改為:把惡誅;積極、主動些)
法力 (標題改為「法光」)
一絲一念法衡量,一言一行法導航;
放下人心與觀念,正念正行射法光。 (「射」改為「沐」)

這三首小詩是從作者自己提供的許多詞、句中挑選出來的,總共只改了八個字。第一首中第二句「天上不只月難眠」寫得很好:構思巧妙,出人意外而言在理內,道地的「借景抒懷」,內涵豐富、耐咀嚼。第三首末句改「射」為「沐」,因法光來自法,說弟子射出法光,恐有不妥,「沐法光」也顯得更平和、莊重。

*正見網2007年10月6日登載「秋雨夜思」:

綿綿細雨潤心田,淚眼凝神向世間。
天地茫茫歸路遠,常人噩噩不思前。
本性深埋未自覺,誰識法船岸邊泊? (後三字改「泊岸邊」;守住原韻不轉)
千呼萬喚難回首,淚花灑盡雨花落。 (改為「淚如雨落灑不完」;守住原韻)
花落有情化甘泉,淨洗風塵盪污濁。 (以下四句刪去)
自來金剛哪怕烈火煉?
可嘆人心總需細雕琢。
勸眾生,明善惡; 開慧眼,莫執著。
千年輪迴多寂寞, 跳出三界齊天樂!

對第三、四行稍改以保持原韻,因前四行內涵相關,能不轉韻更好。中間四句刪去是因為其內涵和形式都與前四行不太相融,而且語義有含混處(如第四句)。最後兩行內涵與前四行有較大的區別,又轉了韻,因此分開另作一節,與前四行形成反差。這樣既有聲韻變化之美,又有反差形成的鮮明印象,應該說是改進了不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