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張遼勇守合肥(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3月0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八月,孫權率眾十萬圍合肥。時張遼(1)、李典(2)、樂進將七千餘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徵張魯也,為教與合肥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3)。」及權至,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4)。」諸將以眾寡不敵,疑之(5)。張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進等莫對。遼怒曰:「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若疑,遼將獨決之(6)。」李典素與遼不睦,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請從君而出。」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饗(7)。明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8),殺數十人,斬二大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急擊圍開,將麾下(9)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前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10),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乃還修守備,眾心遂安。(出自《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七・漢紀五十九》)

【注釋】

(1)張遼:(公元一六九~二二二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人。為曹操身邊一隻猛虎,轉戰南北,屢建奇功。和孫權作戰中生重病,在江都去世。
(2)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山陽巨野人。年輕時喜歡讀書,不樂兵事,義兄去世後,接替義兄的事,出任潁陽令,為中郎將,遷離狐太守。
(3)發:打開。
(4)護軍勿得與戰:護軍不得與孫權交戰。胡註:「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與戰。」
(5)疑之:疑曹操所教不足以應敵。
(6)獨決之:獨自出戰以決勝負。
(7)椎牛犒饗:殺牛設宴隆重犒賞。
(8)先登陷陳(音陣):先沖進敵陣。
(9)麾(音灰)下:部下。麾,指揮軍隊用的旗幟;對將帥的尊稱,也可稱將帥的部屬。
(10)披靡:潰敗逃散的樣子。

【語譯參考】

八月,孫權率軍隊十萬人圍攻合肥。當時,張遼、李典、樂進率七千人駐守合肥。魏公曹操去征討張魯時,寫一份教令給合肥護軍薛悌,在教令的信封邊上寫道:「敵人來了,再打開看。」等孫權到來,薛悌等人打開教令,教令中寫道:「假如孫權來,張、李將軍出城迎戰,樂將軍守城,護軍不得參戰。」將軍們認為寡不敵眾,對曹操的指令有所懷疑。張遼說:「魏公遠征在外,等他派救兵到達,敵人必定已將我們攻破了。所以他指示我們趁敵人未集結時予以迎頭痛擊,以挫傷敵軍銳氣,安定我軍軍心,然後才能防守。」樂進等人都不答話。張遼氣憤地說:「成敗的關鍵,就在此一戰。諸位若還有疑問,我將單獨出城決戰,與敵軍一決勝負。」李典一向與張遼不和,卻感慨地說:「這是國家大事,只是看您的計謀怎樣罷了,我怎能因為私人的恩怨而忘掉公義呢!我請求和您一起出戰。」於是張遼當夜募集敢死戰士八百人,殺牛設宴隆重犒賞他們。第二天清晨,張遼身穿鎧甲,手持戰戟,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殺死數十人,斬了兩員大將,大聲喊著自己的名字,衝破敵兵營壘,直闖到孫權的大旗下。孫權大驚,不知所措,退上一座高丘,用長戟自衛。張遼大聲斥罵,叫著孫權下來決戰,孫權不敢動,看到張遼所帶的人馬並不多,乃下令將張遼重重包圍。張遼急忙打開重圍,帶領部下數十人衝出來。餘下部隊大聲高喊:「將軍要拋棄我們嗎?」張遼又上前突圍,救出其餘的戰士。孫權的人馬都望風披靡,沒有敢抵擋的人。從清晨一直戰到中午,東吳的士兵喪失了鬥志。張遼這才率軍回城,部署城防,整修工事,城內人心才安定下來。

【研析】

能掌握先機是致勝要素,所以曹操指示張遼他們要趁敵人未集結時予以迎頭痛擊,那麼即使以寡擊眾,也有獲勝可能。但諸位將領,對曹操的指示表示懷疑,獨張遼能明白曹操的用意,故他意志堅定,縱使單獨出城決戰也在所不惜。而李典也為公而忘私怨,願意同他出戰,所以當夜立即召募敢死隊八百多人,第二天清晨,直闖到孫權的大旗下。其來勢洶洶的氣勢,令孫權措手不及,大為吃驚,充分發揮了攻其不備的策略。

能守住合肥,可說全憑張遼的勇氣,他力排眾議,按曹操的妙計去執行,在戰中又身先士卒,戰鬥激昂的激勵部屬,令吳軍喪失鬥志,此戰可說完全以士氣取勝,達到守城的目的。而另一值得一提的是李典,他與張遼不和,但在緊要關頭卻能捐棄己見,以國家為重,配合張遼行動。說明一件事若能整體配合,眾志成城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延伸思考】

1.你能與一位同你理念不和的人共事嗎?請你從不同角度分析,你會如何去取捨。
2.張遼以寡擊眾,發揮高度勇氣,令人讚賞,真不愧是曹操身邊的一隻猛虎。而在他做決定前,也要有所慎思,才不致成好勇鬥狠,你想他為什麼能果敢的下此決定?
3.曹操留妙計,讓張遼立功,兩者配合的天衣無縫。請你再舉例說明,大家分工合作成就一件事的例子。

【參考數據】

1.《資治通鑑(15)》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輕鬆讀2》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
3.《資治通鑑今譯(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4.《三國志的故事》 郭豐偉編輯部 添翼文化出版1994年出版
5.http://www.twseasea.idv.tw/viewthread.php?tid=269&extra=page%3D12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