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9月14日】
【原文】
遠公(1)在廬山(2)中,雖老,講論不輟(3)。弟子中或有墮(4)者,遠公曰:「桑榆之光(5),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6),與時(7)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8),詞色(9)甚苦(10)。高足之徒(11),皆肅然(12)增敬也。
(出自《世說新語.規箴第十》)
【注釋】
(1) 遠公:即釋慧遠,俗姓賈,晉雁門樓煩(今山西省崞縣東)人。東晉時高僧,廬山東林寺主持。
(2)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縣南。
(3) 輟:停止。
(4) 墮:同「惰」,懶惰。
(5) 桑榆之光:照在桑樹、榆樹上的落日餘暉。比喻來日不多。
(6) 朝陽之暉:比喻學生正值壯年,來日方長。暉,日光。
(7) 與時:隨著時間的流轉。
(8) 諷誦:吟誦。
(9) 詞色:言辭和表情。
(10) 苦:熱切。
(11) 高足之徒:程度好的弟子。
(12) 肅然:恭敬的樣子。
【語譯參考】
遠公在廬山中,雖然已年老,但仍不停講論佛經。弟子中有人學習怠惰,遠公就對弟子們說:「我就像照在桑樹、榆樹上的落日餘暉,自然不會照得長久;但願你們像早晨的陽光,隨著時間,越來越明亮。」然後他拿著佛經,坐上講壇,誦經的言辭和神情充滿了熱情。程度好的弟子都面色恭敬對他更加尊敬。
【研析】
這則故事是描述釋慧遠高僧晚年勉勵弟子應珍惜時光,努力向學的情況。俗語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釋慧遠看到弟子不認真學習,於是苦口婆心說明自己就如落日餘暉,來日不多,但弟子們正值壯年,期許他們的成就能與時俱進。話一說完,就身體力行以充滿熱情的態度誦經。他的認真態度感動了弟子,也讓弟子們對他更加尊敬。
成功絕不是偶然的,尤其是做學問,更必須是以風扎風打的方式,並經過長期經年累月的累積,才能有所成。
【延伸思考】
1、請自我評估,自己在當學生時的學習態度如何?如果讓你重新過一次學生生活,你將會以何種態度來面對?
2、如果你是學校的老師,對於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你會如何處理?
3、有人認為,人一生下來,他的一生就已經是定論,後天的努力,並無法改變命運;也有人認為,人的一生是靠自己的努力來決定。請分享你對人生的看法。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 1996年
2、《【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