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9月10日】
【原文】
爾朱榮(1)與元天穆議,以彭城武宣王(2)有忠勛,其子長樂王子攸,素有令望,欲立之。又遣從子(3)天光及親信奚毅、倉頭(4)王相入洛,與爾朱世隆密議。天光見子攸,具論榮心,子攸許之。天光等還晉陽,榮猶疑之,乃以銅為顯祖(5)諸孫各鑄像,唯長樂王像成(6)。榮乃起兵發晉陽,世隆逃出,會榮於上黨。靈太后聞之,甚懼,悉召王公等入議,宗室大臣皆疾太后所為,莫肯致言。徐紇獨曰:「爾朱榮小胡(7),敢稱兵向闕,文武宿衛足以制之。但守險要以逸待勞,彼懸軍千裡,士馬疲弊,破之必矣!」太后以為然,以黃門侍郎李神軌為大都督,帥眾拒之,別將鄭季明、鄭先護將兵守河橋,武衛將軍費穆屯小平津(8)。
榮至河內(9),復遣王相密至洛,迎長樂王子攸。夏,四月,丙申,子攸與兄彭城王劭、弟霸城公子正潛自高渚(10)渡河,丁酉,會榮於河陽(11),將士咸稱萬歲。戊戌,濟河,子攸即帝位(12),以劭為無上王(13),子正為始平王,以榮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封太原王。
鄭先護素與敬宗善,聞帝即位,與鄭季明開城納之。李神軌至河橋,聞北中不守,即遁還;費穆棄眾先降於榮。徐紇矯詔夜開殿門,取驊騮廄(14)御馬十匹,東奔兗州,鄭儼亦走還鄉裡(15)。太后盡召肅宗後宮,皆令出家,太后亦自落髮。榮召百官迎車駕,己亥,百官奉璽綬,備法駕,迎敬宗於河橋(16)。庚子,榮遣騎執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陰(17)。太后對榮多所陳說,榮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於河。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二・梁紀八》)
【注釋】
(1)爾朱榮:字天寶,生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年),卒於長廣王建明天年( 530年)。北魏北秀容(朔州南)人,先世為契胡部酋長。祖先因居於爾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經神池、五寨、保德縣之朱家川),故以爾朱為姓氏,後為北魏權臣。
(2)彭城武宣王:指北魏彭城王元勰,諡號宣武。
(3)從(音粽)子:侄兒。
(4)倉頭:奴僕。
(5)顯祖:北魏獻文帝元弘的廟號。
(6)以銅鑄像:胡人以銅鑄像來決定是否能當國君,故爾朱榮效之。
(7)爾朱榮小胡:爾朱榮本是胡人,北魏曾任他為秀容酋長,統治當地胡人,故徐紇稱他為「小胡」。
(8)小平津:在今河南孟津東北的黃河上。
(9)河內:北魏河內郡,治所在今河南沁陽。
(10)高渚(音主):在今河南孟津東。
(11)河陽:北魏河陽縣,治所在今河南孟縣西北故北中城,是黃河以北抵達洛陽的要衝。
(12)子攸即帝位:是為孝莊帝,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個兒子。
(13)以劭為無上王:劭為孝莊帝之兄,故尊為無上王,即至尊無上之意。
(14)驊騮廄(音華流就):穆天子傳周穆王有驊騮之駟。駿馬之稱,因以名廄。
(15)鄭儼亦走還鄉裡:走還開封,因鄭儼是滎陽開封人。
(16)河橋:今河南省孟縣南。
(17)河陰: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語譯參考】
爾朱榮與元天穆商議,認為彭城王元勰對北魏忠心耿耿,建有功勳,他的兒子長樂王元子攸,一向有很高的聲望,想立他為帝。又派他的侄子爾朱天光與親信奚毅、僕役王相到洛陽,與爾朱世隆秘密商量。爾朱天光見到元子攸,詳細轉述了爾朱榮的意思,元子攸答應了。爾朱天光等人回到晉陽,爾朱榮還猶豫不決,於是用銅給顯祖的所有子孫鑄造銅像,只有元子攸的銅像鑄造成功。爾朱榮於是從晉陽起兵,爾朱世隆逃出京城,在上黨與爾朱榮會合。胡太后聽到此消息,很害怕,把所有王公大臣召集進宮商議,宗室大臣都痛恨胡太后的所作所為,沒有人肯講話獻策。只有徐紇一個人說:「爾朱榮那個小胡人,竟敢起兵進犯朝廷,文武大臣和禁衛軍就足夠來制服他。只要守住險要地區,以逸待勞,他們遠征千裡,人馬疲憊不堪,我們肯定可打敗他。」胡太后認為徐紇說的對,任命黃門侍郎李神軌為大都督,率領軍隊抵擋,別將鄭季明、鄭先護率領士兵守衛河橋,武衛將軍費穆駐兵小平津。
爾朱榮到河內,又派王相秘密到洛陽,迎接長樂王元子攸。夏,四月初九,元子攸與他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偷偷地從高渚渡過黃河北進,初十,在河陽與爾朱榮會合,將士們見了都呼萬歲。十一日,大軍渡過黃河,元子攸即帝位,任命元劭為無上王,元子正為始平王,爾朱榮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封爵為太原王。
鄭先護一向和孝莊帝元子攸友善,聽說孝莊帝即位,就與鄭季明一起打開城門把孝莊帝迎進城去。李神軌抵達河橋,聽說北中失守,就馬上撤回洛陽;費穆丟下部隊先去投降爾朱榮。徐紇假託胡太后的詔令在夜晚打開宮殿大門,從驊騮廄取了十匹御馬,往東逃奔兗州去了,鄭儼也跑回自己老家。胡太后把孝明帝後宮嬪妃全部召集起來,命令她們都出家,胡太后自己也削了發。爾朱榮召集文武百官迎接孝莊帝車駕入京,十二日,百官捧著玉璽和綬帶,準備了車輦,從河橋迎接孝莊帝聖駕。十三日,爾朱榮派騎兵抓住了胡太后和小皇帝,把他們送到河陰。胡太后對爾朱榮說了很多懇求的話,爾朱榮拂袖而起,將胡太后和小皇帝沉入黃河。
【研析】
北魏胡太后再次聽政以後,寵信小人,政務荒廢,恩德不施,導致國內盜賊四起。到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十九歲的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胡太后立年僅三歲的元釗為帝。爾朱榮聽說胡太后立小皇帝,大怒,決定率兵奔赴國都,哀悼皇帝,剪除奸佞小人,另立一位較年長的皇帝。遂與元天穆、爾朱世隆商議,策劃立新帝事宜。
因為胡太后荒淫無道,國家一片混亂,宗室大臣都痛恨她,所以爾朱榮以仁義之師肅清朝廷,瞬間即成功,讓孝莊帝順利即位。但他隨後發動了「河陰之變」,沉胡太后及幼主於河、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以鐵騎包圍,盡殺之。使得當時洛陽城居民,全部向外逃跑,留下的不到十分之一二,宮廷守衛無人,官府長久空缺。爾朱榮從而完全掌控朝政,使北魏政治更加混亂,吏治更加敗壞,加速了北魏政權分化瓦解。
其實爾朱榮也曾有稱帝的野心,高歡及身邊的人也鼓勵他稱帝,但我們看他河陰之變,殺死眾多無辜王公百官,殺戮如此之重,造孽之深,上天豈容得下他稱帝,難怪鑄了四次自己銅像欲占卜吉凶,都沒有鑄成。縱使他後悔也來不及了,天已註定,焉能改變,也埋下了日後被孝莊帝設計殺死的禍因。
【延伸思考】
1.爾朱榮生性殘暴,造孽無數。無德,故無法成就更大事業,道出人要積德才有福分,請你想想自己平常是如何積德的,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2.胡太后人心盡失,導致國家危難,宗室大臣無人肯提建言,甚至棄她而去。此歷史的教訓,讓我們明白做一個好人的重要,請你想一想如何才能做個好人?
3.朝中只要有像徐紇這種小人,定會使朝政混亂。可見用人得當與否,影響整個國運發展。如果你身為一國之君,你會如何舉才?
【參考數據】
1.《資治通鑑》(33)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4.《資治通鑑輕鬆讀3》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