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源子雍平叛(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9月12日】

【原文】

魏朔方(1)胡反,圍夏州(2)刺史源子雍(3)。城中食盡,煮馬皮而食之,眾無貳心。子雍欲自出求糧,留其子延伯守統萬,將佐皆曰:「今四方離叛,糧盡援絕,不若父子俱去。」子雍泣曰:「吾世荷國恩,當畢命此城;但無食可守,故欲往東州(4),為諸君營數月之食,若幸而得之,保全必矣!」乃師羸弱(5)詣東夏州(6)運糧,延伯與將佐哭而送之。子雍行數日,胡帥曹阿各拔邀擊,擒之。子雍潛遺人齎書,敕城中努力固守。闔城憂懼,延伯諭之曰:「吾父吉凶未可知,方寸焦爛。但奉命守城,所為者重,不敢以私害公。諸君幸得此心!」於是眾感其義,莫不奮勵。子雍雖被擒,胡人常以民禮事之,子雍為陳禍福,勸阿各拔降。會阿各拔卒,其弟桑生竟帥其眾隨子雍降。子雍見行台北海王顥,具陳諸賊可滅之狀,顥給子雍兵,令其先驅。時東夏州闔境皆反,所在屯結,子雍轉羿而前,九旬之中,凡數十戰,遂平東夏州,徵稅粟以饋(7)統萬,二夏(8)由是獲全。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梁紀六》)

【注釋】

(1)朔方:北方。
(2)夏州:北魏夏州統治萬城,今賧西靖邊東北白城子。
(3)源子雍:北魏西平人。孝明帝時,自秘書郎累遷夏州刺史。正光五年,鎮壓六鎮義軍,轉戰東、西二夏,積戰功除給事黃門侍郎,封樂平縣公。
(4)東州:東夏州。
(5)羸(音雷)弱:身體瘦弱。
(6)東夏州:指北魏東夏州,今賧西靖邊延安東延河東岸。
(7)饋(音愧):進獻食物。
(8)二夏:夏州及東夏州。

【語譯參考】

北魏北方的胡人反叛,圍攻夏州刺史源子雍。城裡的糧食吃完了,就煮馬皮吃,大家全心全意固守城池。源子雍想親自出城尋找糧食,留下自己的兒子源延伯守衛統萬城,他手下的將領僚佐都說:「現在北魏全國到處發生叛亂,糧食用盡,援助斷絕,不如你們父子一起離開統萬城。」源子雍流著淚說:「我家世世代代蒙受國家的恩惠,就是死也應該死在這裡;只是沒有糧食來堅守,所以想到東夏州,為大家籌集幾個月的糧食,如果有幸能獲得,就一定能守住統萬城。」於是率領身體瘦弱的士兵到東夏州運糧,他的兒子源延伯與將佐們流淚為他送行。

源子雍走了幾天,胡人將領曹阿各拔率兵攔擊,將他抓住。源子雍偷偷派人送信到統萬城,命令城中將士努力堅守統萬城。全城的將士都憂慮恐懼,源延伯勸導他們說:「我父親吉凶未卜,我內心十分焦急。只是奉命守城,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因私害公。希望各位明白我的心意。」大家被源延伯節義感動,全都奮發自勵。源子雍雖然被抓,胡人經常用百姓對待長官的禮節對待他,源子雍就給胡人陳述禍福利害,勸說曹阿各拔投降北魏。正好碰上曹阿各拔去世,他的弟弟曹桑生竟率領部隊跟隨源子雍投降北魏。源子雍去拜見行台北海王元顥,詳細陳述各方賊寇可以平定的理由,元顥撥給源子雍軍隊,命令他當先鋒在前面開路。當時東夏州全境都反叛,到處都有賊寇聚集,源子雍轉戰推進,九十天之中,共打了數十戰,終於平定東夏州,徵收稅糧以供給統萬城,夏州和東夏州因此得以保全。

【研析】

北魏末年許多邊鎮反叛,造成局勢動盪不安,統萬城亦遭胡人圍攻,城裡已至無糧可食窘境,但大家仍固守城池,源子雍遂決定親自到東夏州籌集糧食。才走了幾天就被曹阿各拔擒住,幸好還得到長官的待遇,胡人並未為難他。源子雍利用機會,一方面寫信給他兒子,命城中將士努力堅守統萬城,他方面遊說胡人投降北魏。接著拜見王元顥,提出他可平定賊寇的理由,請求出兵,果然在三個月中,打了幾十仗,將東夏州平定,取得糧食解決統萬城糧食危機,而且二夏兩州得以保全。

此事件與當時(南北朝時代)頻頻發生的將領背棄城池投降之事相北,突顯出源子雍父子之忠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遇到問題不繞開走,反而思考該如何突破困境,縱使死也要死在統萬城,絕不辜負國家的恩惠,可見其決心是多麼堅定,對國家完全忠誠,才能皇天不負苦心人,平定叛亂,獲得糧食。

【延伸思考】

1. 碰到問題有人選擇逃避,有人謀思對策,如果是你,會選擇如何應變?請舉例說明。
2. 古人忠於國家,不敢因私害公;今日之人卻是自私自利者居多,一切以自己利益為前提。處在此種社會大染缸,你如何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3. 源子雍說服元顥,才能求得軍隊。而當你也想說服別人進行某件事時,通常你會預先做哪些事?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33)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冊) 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4.《資治通鑑輕鬆讀》3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