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蕭大器神貌怡然居困覬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1月22日】

【原文】

景殺哀太子大器(1)、尋陽王大心、西陽王大鈞、建平王大球、義安王大昕及王侯在建康者二十餘人。太子神明端嶷(2),於景黨未嘗屈意,所親竊(3)問之,太子曰:「賊若於事義,未須見殺,吾雖陵慢呵叱(4),終不敢言。若見殺時至,雖一日百拜,亦無所益。」又曰:「殿下今居困覬(5),而神貌怡然(6),不貶平日(7),何也?」太子曰:「吾自度死日必在賊前,若諸叔能滅賊,賊必先見殺,然後就死。若其不然,賊亦殺我以取富貴,安能以必死之命為無益之愁乎!」及難,太子顏色不變,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耳!」刑者將以衣帶絞之,太子曰:「此不能見殺。」命取帳繩絞之而絕。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四.梁紀二十》)

【注釋】

(1)大器:蕭大器,字仁宗,是蕭綱長子,被侯景殺死時才二十八歲,諡哀。
(2)神明端嶷(音逆):神色端莊凝重。
(3)竊:私自。
(4)呵叱:大聲怒罵、斥責。
(5)困覬(音餓):艱苦窮困。困,危難。
(6)神貌怡然:神色輕鬆,泰然自若。
(7)不貶平日:太子神貌怡然不減平日。貶,減。

【語譯參考】

侯景殺死哀太子蕭大器、尋陽王蕭大心、西陽王蕭大鈞、建平王蕭大球、義安王蕭大昕和其它在建康的王侯共二十多人。哀太子蕭大器平日神色端莊凝重,對侯景亂黨從沒屈意逢迎過,身旁的親信私下問過他,太子說:「賊黨如果明白事理,未必就要殺我,我即使對他們傲慢輕蔑,甚至辱罵,他們也不敢說什麼。如果殺我的日子到了,即使我一天跪拜他們一百次,也沒什麼用處。」又問:「殿下如今處於困難艱危的境地,但神色氣度顯得那麼平靜輕鬆,也不比平日差,這是為什麼?」太子蕭大器回答說:「我自己估計死的日子必然在亂賊之前,如果外面各位叔父能消滅亂賊,賊黨必然先殺了我,然後再去死。如果賊黨沒有被消滅,賊黨也會殺死我篡奪帝位以取得富貴,怎麼能用一定會死的生命去作無益的憂愁呢!」

等到遇難時,太子蕭大器神色泰然不變,慢慢地說:「早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我不過感嘆它來得太晚了!」行刑人員準備用他的衣帶絞死他,太子蕭大器說:「這種東西不能殺死我。」吩咐拿系帳幕的繩子來絞死自己。

【研析】

人往往貪生怕死,為求生存而做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甚至出賣自己的人格。但我們看到蕭大器,遇難時,卻不把它當一回事,輕鬆平常待之,還告訴行刑者得用系帳幕的繩子才能絞死他。之前左右親信也問他何以能如此輕鬆泰然自若,他以「安能以必死之命為無益之愁乎!」答之。好一個豁達之人生態度呀!

的確生到死是人生必經之路,不管短暫或長壽均逃不了此命運,只是人多數執迷於長生不老,冀求活得越久越好,能像太子蕭大器年紀輕輕的,二十幾歲就看淡生死的,似乎少之又少,何況他生在帝王之家,卻能不動心如此淡然處之,或許是時代的悲劇,目睹太多的殺戮,使他悟到生死並不可怕,還是放下一切,順其自然吧!毋庸去對必死的生命再多作煩惱。

【延伸思考】

1.要放下執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太子蕭大器卻能放下生死,你想他為什麼能做到?
2.如果你處於困覬之中,心情會受影響嗎?如何去面對呢?請共同討論之。
3.任何情況之下均能神貌怡然待之,必定是修為已達到不動心的境界的人,方能為之,想想自己與之相去多遠?

【參考數據】

1.《資治通鑑》(38)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