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2月18日】
【原文】
晉侯(1)夢大厲(2),被發及地,搏膺(3)而踴,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於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於秦(4),秦伯使醫緩(5)為(6)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7),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8)之上、膏(9)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10)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左傳・成公十年》)
【註解】
(1)晉侯:春秋時代晉國國君,晉景公。
(2)大厲:惡鬼。
(3)搏膺:音伯英,手捶打著胸膛,表示憤怒。
(4)秦:春秋時代秦國。
(5)緩:春秋時代秦國的名醫。
(6)為:音圍,此指醫治。
(7)豎子:兒童。
(8)肓:音荒,在人體心臟下面、橫膈膜上的部位。
(9)膏:音高,古代指心臟下面的脂肪。
(10)達:此指針。
【故事闡述】
春秋時,晉景公夜裡夢見惡鬼,披散的頭髮拖到地上,手捶著胸跳著對景公說:「你殺害我的子孫,是你不義。我已請求上帝,讓我為子孫報仇。」於是惡鬼毀壞宮門和寢門進入宮中。景公非常害怕,跑進內室,惡鬼又毀壞內室的門。景公驚醒,召來桑田地區的巫師,巫師所說的惡鬼和景公夢見的情況相同。景公問:「這個夢怎麼樣?」巫師回答說:「您吃不到新麥了。」
景公病重,派人到秦國尋求良醫,於是秦桓公派遣醫生緩去晉國為景公治病。秦醫緩還沒有到達晉國,景公又夢見自己所患的疾病化成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秦醫緩是個良醫,我怕他會傷害我們,要逃到哪裡才好呢?」另一個說:「我們躲到心臟下面、橫膈膜上方的部位,他能怎麼樣?」
緩到了晉國,察看景公的病情後,說:「你的病不能治了,它在心臟和橫膈膜之間,服藥或用灸法、針法治療,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這個病不能治了。」景公說:「你真是良醫啊!」於是,晉景公準備了一份厚禮送他,並派人送他回秦國。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病入膏肓」這句成語,用來指人病情已到無藥可救的地步,或比喻事情的發展,已嚴重到無法挽救的程度。
【討論】
(1)惡鬼為甚麼要找晉景公?你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你自己或身邊發生過善惡有報的事例嗎?這對你有什麼啟發?請說說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
(2)秦醫緩是古代名醫,請找一篇與他有關的事跡和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全家族的人都知道,他因為吸毒,已經病入膏肓,只有他母親還苦口婆心勸他學好。
【相似成語】
不可救藥;群醫束手
【課後時間】
成語重組:
◎( )熱熟巧能存生:做事熟練了,自然能領悟其中的竅門。
◎( )持老年成輕重:形容成熟老練,個性沉穩,處事不輕率的人。
◎( )憐共同相比病:同樣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 )手鹿兔死誰人:指競爭比賽,誰能獲取勝利。
參考答案∶
熟能生巧、老成持重、同病相憐、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