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8月25日】
慕(ㄇㄨ?)。(mù)
【歷史來源】
1、出自於慕容氏。遠古時,黃帝的其中一位後代叫封,他到東北部去建立了鮮卑國。他取姓為慕容氏,指的是在遠離中原之地發揚光大傳統文化,「慕二儀(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後來慕容姓的後人,有些簡化為慕姓。
2、出自宋代河南開封有慕氏。
【郡望】
吳興郡:三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治所在烏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吳縣。
【歷史人物】
慕天顏
慕天顏,字拱極,清朝靜寧人,順治年間舉進士而當官,知錢塘縣。他讀書重在實際應用,明白水利對農業和運輸的重要,就傾全力治水,在任江蘇巡撫期間,疏通當地河港,疏浚吳淞江、劉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進之孟瀆河,並請免荒田賦額二百萬。造福一方百姓,千古流芳。唐熙年間朝廷任命他為漕運總督,管理水運的事務。他還有這麼一則軼聞流傳:
當年平西王吳三桂還沒造反之前,曾經向江蘇布政使司衙門借餉,那時的藩司叫慕天顏,對這事很覺為難。你說不借罷,如何拗得過平西王的聲勢?借罷,平西王如此囂張跋扈,桀驁不馴,萬一將來出個亂子,自己難道不必擔責任麼?如此躊躇莫決,底下人都說有位測字郎中朱先生決疑甚為詳明,還是找他來測一測罷。
人給找了來,朱先生請藩台大人「命字」了。正好桌上放著張過期的請柬,慕天顏一探手將這舊請柬翻了個面兒,指著上頭已經印寫著的一個「正」字說:「就憑這個字來拆罷。」問什麼呢。當然是要不要借糧草給平西王。
朱先生說:「萬萬不可借!這『正』字看起來像個『王』字,但是就形體言,卻是『王心已亂』之徵;且這請柬的正面覆置於桌面,正而反,反而上,這是個反兆。」
慕天顏登時拒絕了吳三桂的要求,不久之後,平西王果然謀反--當然沒有連累到慕天顏。
連(ㄌㄧㄢ?)。(lián)
【歷史來源】
1、出自於高辛氏,以祖字為姓。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就是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
2、出自於羋姓,以官名為姓。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流傳下來。
3、出自於姜姓,以祖名為嗅。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
【郡望】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東的地區。《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記載,連氏望出上黨郡。
【堂號】
1、清凍堂 宋朝的時候,連庶、連癢兄弟兩人齊名。連庶很聰明,也很清廉,人們稱他為「連底清」。而連癢對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徹,象冰一樣透明,處理事物很嚴肅,象冰一樣叫人感到涼颼颼的,人們稱他為「連底凍」。清凍堂也有稱為雙賢堂。
2、連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瞻依堂」、「上黨堂」、「武功堂」等。
【歷史人物】
○連舜賓: 字輔之。宋朝應山人。他年少的時候應鄉試舉沒有考中,於是便回家供養父母,再也不去考試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財產很多都用來救濟當地的老百姓。別的時間他就用來專心教育他的兒子連庶和連養。他常常對別人說:我不要財產,教育好我的兒子就是最好的財產。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都當了縣令。兩個兒子都很有名氣,為官清廉,人民對他們倆都有很高的評價。
○連南夫(1085~1143 年):字鵬舉,應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徽猷閣侍制,擢顯謨閣學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書銜、兼太平洲廣德軍制置使,知信 州、泉州,進寶文閣學士、知廣州、遷廣東經略安撫使。
紹興九年(1139年),因得罪權相秦檜,被謫知泉州,後隱於龍溪縣十一都秀山(今龍海市榜山鎮翠林村西)之麓,紹興十三年(1143年)卒,諡忠肅,贈左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葬於秀山,後人因此把南夫隱居處稱「連厝」,把葬地稱「連山」、「尚書尖」、「尚書峰」,把連南夫的後裔稱「連山氏」。
○連礦(1495――1553):字佰金,號白石,後更號明山。其文追先秦,詩步盛唐,字法端勁如其為人。河北廣平府人(現河北永年裴坡莊人)。嘉靖丙戌年(1526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戶部主事、山西道監察御史、敕命進階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參政、湖廣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使、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總督漕運兼總河督御史,加戶部右侍郎,為官28年。享壽五十有九。因治水有功, 造福百姓,人稱「連都堂」在一方名聲顯赫。今在永年裴坡莊有祠。
茹(ㄖㄨ?)。(rú)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時郁久閭氏建立柔然國,稱受羅部真可汗。柔然國也稱做蠕蠕、茹茹,出自於東胡,是遊牧部落,常居住於陰山一帶。西魏時,柔然部族被突厥所破,遂並如突厥,而部族的後代大多以族名-茹茹為姓。則另一部分入中原後,以茹為姓。
2、出自於如姓。漢代有如淳,所以後代子孫在如字上,加草字頭稱為茹姓。
3、出自於鮮卑族。南北朝時,後魏時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另一作普陸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後改為茹姓。
【郡望】
1、河內郡:楚漢之際置,相當今河南省境內黃河北岸武徙縣一帶。
2、河南郡:漢高帝時置,相當今河南省洛陽地區。
【堂號】
終養堂 唐朝時有茹榮,自幼死了父親,事母至孝。他開始在縣裡當小官德時候,縣官送給他一支瓜。他拿回家給母親吃,一會兒又回到衙門。縣官問他干什麼去了?他如實回答了縣官。縣官到他家看了看,果然如此,就叫他回家侍奉母親,每月工資照發。
【歷史人物】
○茹皓:後魏文帝時代著名的大將軍,他不但武藝高強,還知書識禮,聰敏而待人謙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參與國家大政,又能折節下人,受當時人稱讚。
○茹瞻:字孝博,北齊時東安人。南州舉秀才,歷官侍郎。以清朗剛直見稱。據說,當他舉秀才之時,皇帝就親口說過:「今日之選,不可無茹生」的話,可見茹瞻的才華。卒於侍御史。
○茹洪:明朝書畫名家。他因為楷書寫得好,名氣傳到京城,王公貴族都收藏他的墨寶,他於是進京,寫字作畫。他善於畫山石竹木,並且因為受古法的薰陶,作畫氣韻高古,名重一時。
習(ㄒㄧ?)。(xí)
【歷史來源】
1、源自於姬姓,以國名為姓。春秋時期有諸侯國習國(今陝西丹鳳武關),滅國後,公族有的便以原國名命姓。
2、源自於姬姓,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有地名少習(今陝西商縣東180多裡),後稱為武關,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為習姓。
【郡望】
1、東陽郡:三國時吳置郡。相當今浙江省金華地區。
2、襄陽郡:東漢時置郡。相當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帶。
【堂號】
忠烈堂 蜀漢時有習珍,為零陵都尉。孫權襲殺關羽,習珍於零陵孤軍抗吳。孫權派使者來招降,習珍大義凜然地說:「請回去告訴碧眼兒,我寧做漢鬼,不做吳臣!」最後因糧絕,援兵不到,便拔劍自殺報國。
【歷史人物】
○習溫:三國時東吳襄陽人。自幼愛讀聖賢書,識度廣大,為官清正廉潔,不以權勢自居自傲。曾斥責他的兒子:「生於亂世,貴而能貧,始可以無患。怎能以侈靡競賽呢!」
○習郁:字文通,漢襄陽人。初為侍中。他隨漢光武帝劉秀駕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轄地),兩人共同夢見蘇嶺山神,後劉秀因他有功,封為襄陽侯。習郁就在蘇嶺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於祠前神道兩側,百姓稱之為鹿門廟,蘇嶺山從此改稱鹿門山。他在襄陽峴山南,依照范蠡養魚法作魚池,池旁有堤,種有竹、楸、芙蓉、菱、芡覆於水面,人稱習家池。
○習鑿齒:字彥威。東晉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少有志氣,發憤讀書,博學多聞,以能文著稱。他曾為東晉大將邢溫幕僚,升別駕,後與桓溫意見不合,出任滎陽太守。因腳疾,解職歸襄陽。以後又曾叫他回朝廷修輯國史。十六國時代,前秦王苻堅南下攻晉,陷襄陽,其時鑿齒在家閒居,苻堅素慕他的才學與名望,曾派車馬將他請去,遺贈頗多。不久,他仍以腳疾不仕,返襄陽。著有《漢晉春秋》五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