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2月16日】
【原文】
恪(1)少有才名,發藻(2)岐嶷(3),辯論應機(4),莫與為對。權(5)見而奇之,謂瑾(6)曰:「藍田(7)生玉,真不虛也。」晉・虞溥《江表傳》(據《三國志・卷六三・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諸葛恪》裴松之注引)
【註解】
(1)恪:音客,指三國時代吳國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從小因聰明而聞名,深受孫權器重。
(2)發藻:顯示文采。
(3)岐嶷:音其逆,形容幼年聰慧。
(4)應機:隨機應變。
(5)權:指三國時吳國孫權,他占領江東,與漢、魏對峙,形成三分天下。後建立吳國,世稱吳大帝。
(6)瑾:吳國大臣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
(7)藍田:山名,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據傳此山出美玉。
【故事闡述】
諸葛恪,三國時代吳國大臣諸葛瑾的兒子。他從小就十分聰穎,時常跟隨父親參加宴會。諸葛恪能言善辯,應變能力更是無人可及。
有一次,孫權宴請群臣,命人牽來一頭驢,還在驢的臉上掛了一條長標籤,上面寫著「諸葛子瑜」四個字,用來取笑諸葛瑾臉長。當時諸葛恪也在場,他立刻跪下請求孫權允許他增添兩個字。
孫權同意後,諸葛恪補寫了「之驢」兩個字,而驢子臉上的長標籤就變成「諸葛子瑜之驢」。在座群臣都稱讚他的機智,孫權見了也很驚奇,就對諸葛瑾說:「聽說好山可以出好玉,就像賢能的父親生得賢能的兒子,果然名不虛傳啊!」
後來,典故中的「藍田生玉」被引用為成語,用來比喻名門出賢能子弟。
【討論】
(1)孫權為甚麼要命人在驢子臉上掛上「諸葛子瑜」四個字的長標籤?這種做法適當嗎?
(2)諸葛恪在當下做了什麼舉動?如果遇上讓你難堪的事,你會怎麼做?請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跟做法。
【造句練習】
例:他的音樂天份遺傳自音樂家的父親,果真是藍田生玉,名不虛傳。
例:林小明屢獲辯論比賽大獎,大家都稱讚擁有好口才的林爸爸是藍田生玉。
【課後時間】
將「王、主、玉、生」各填入下列適當空格∶
1.飯( )炊桂
2.擒賊擒( )
3.夢筆( )花
4.( )文譎諫
參考答案∶
飯(玉)炊桂、擒賊擒(王)、夢筆(生)花、(主)文譎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