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魂:六十尚思捐軀平國亂的李白

華翰 整理


【正見網2012年10月30日】

長江兩岸,青山疊翠,雄奇瑰麗,江水騰騰,一瀉千裡。一葉扁舟,揚風鼓帆,由巴蜀飛流直下。    
    
凌風的船頭上,挺立著一位神采奕奕,懷抱著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而離鄉遠遊的青年,他環顧奇峰怪石,眺望絢山秀色,不禁心潮澎湃,這時,祖國的壯麗河山,以及對個人前途的展望,都在他的胸臆中,縈迴激盪,融為一體了。    
    
這個青年,就是唐代傳大的愛國者,被後人稱為“詩仙”的李白。他一生熱愛祖國,反對奸佞,用美麗如畫的語言,盡情地歌頌和讚美了祖國的山河,歌頌了祖國的統一。他留下來的一千多首詩歌,為歷代人民所傳誦。    
    
李白(紀元701-762年),字太白,出生於中亞的碎葉城(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之南,唐時屬我國安西都護府),五歲時,隨家遷到四川彰明的青蓮,自號“青蓮居士”。李白從小就熱愛學習,十歲已經“觀百家”,十五歲觀奇書、學擊劍,已善作詩賦。他酷愛大自然,二十歲前,就走遍了巴山蜀水。從二十五歲起,辭親離蜀,南臨洞庭,東遊吳越,北到太原,東至齊魯,足跡遍及半個中國。他飽覽了名山大川,接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開拓了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在長期的漫遊生活中,他以豪邁奔放的激情、奇特豐富的想像、清新的語言、誇張的筆法、磅礴的氣勢,寫出了一篇篇風格雄渾的詩章,盡情地描繪祖國的錦繡河山,抒發自己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純真的愛國主義熱情。
 
他謳歌咆哮奔騰、一瀉千裡的民族搖籃黃河: “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瀉入胸懷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

他謳歌浩渺無際、氣勢萬千、熱情奔放的祖國第一大河——長江: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他謳歌噴涌的廬山千尺瀑布奇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謳歌西北高原的寬大壯美:“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作者以神奇莫測的生花妙筆,美俊誇張,但又使人感到十分逼真地讚頌了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抒發了他對祖國河山的深深的愛。他把自己的 “情”與祖國的“景”,交織在一起,奉獻給歷史、給我們以美的享受,陶冶了人民的心靈。如此美好的河山,誰不讚美?誰不熱愛?誰不維護?又怎能不激起人們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
    
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時光是在唐玄宗時期度過的。當時雖是盛唐,但在民族矛盾複雜的情況下,邊疆有時也受到突厥、吐番等少數民族統治者的侵擾,威脅著唐朝邊境的安全。李白從愛國主義立場出發,支持自衛還擊的正義戰爭。為此,他寫了不少歌頌戰士保衛邊疆的愛國詩篇。《塞下曲》就是這些愛國詩的代表作。
    
《塞下曲》大約寫於天寶初年,作者被玄宗徵召入長安做閒官的時侯。《塞下曲》共六首,“五月天山雪”是其中的第一首。詩的前二句,寫了邊塞苦寒,毫無春色的惡劣環境。第三句緊接著寫了守邊戰士拂曉出征,夜裡抱著玉鞍睡覺,嚴陣以待的戰鬥生活。這裡環境惡劣,戰鬥嚴酷,生活緊張。然而,戰士們精神奮發。詩的最後兩句:“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用戰士的豪言壯語,表示了他們決心消除邊患,保衛邊疆和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全詩激勵人心,流露了作者抵禦外侮的愛國深情。
    
但是,玄宗皇帝也曾恃國力的強盛,窮兵黷武,不斷對西北的突厥、西南的吐番、南詔用兵,發動不正義的戰爭。李白用他的詩歌,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戰城南》一詩,就是他勸告玄宗不要窮兵黷武,不要發動不正義戰爭的諫詞。
    
李白因不滿玄宗的荒淫和姦相李林甫的專權,不滿權貴們“珠玉買歌笑”的腐朽,被奸臣們所讒忌。他被迫離開京城,又過上了漫遊生活。天寶十四年(紀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燒殺搶掠,瘋狂屠殺人民,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的生產。安祿山、史思明,把國家和人民,推向了苦難的深淵之中。李白雖遭權貴排斥,但他一直熱愛祖國,同情人民,對這次叛亂,異常憤慨,他咒罵安史“中原走豺狼,烈火焚宗廟。”在戰亂的歲月裡,他夜不成寐,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在安史之亂以後,更為強烈,盼望有機會參加平叛,報效社稷。正好肅宗弟永王李璘,以平叛為號召起兵,李白在九江激於愛國熱情,參加了永王的軍幕。其時,他已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還鬥志昂揚地在軍幕中服務,吟成“誓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的詩句,抒發自己以身許國的宏願。也是在永王幕府的時候,年老的詩人,在行軍途中,又寫出了《永王東巡歌》。詩人痛斥安史叛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表達了詩人自己再次要求參戰的決心,他並且對鬥爭的前途,充滿了勝利的信心,預言叛亂一定能夠平定。    
    
後來,永王與其兄肅宗,爭奪帝位,永王兵敗,李白獲罪,下獄潯陽(今江西九江),嗣後,又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中途遇赦時,詩人已五十九歲了,人老貧困,只得依靠族叔當塗縣(今安徽當塗)縣令李冰陽度日。儘管在這樣的境況下,他仍然滿懷維護國家統一的壯志。六十一歲時,他不顧年邁體衰,聽到唐太尉李光弼,統帥六軍,東討叛逆的消息,還請求參加軍隊,討伐安史餘黨,後因病未能成行。紀元762年,老詩人長逝於當塗縣,享年六十二歲。
 
李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的愛國思想、他那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和不朽的詩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子孫。他的許多優秀詩篇,成為祖國思想文化的寶貴遺產。
   
現錄李白詩二首:
一、塞下曲(六首選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二、永王東巡歌 (十一首選一)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文末餘墨】

我在大陸某大學任教,給學生講授“華夏詩魂”專題。這回講完此篇後,照我慣例,讓學生漫談感受或意見。有個學生舉手,獲允,講述道:

“唐代有李白,斥權奸,愛國憂民。今有李瑞環,斥江賊,支持法輪功;還有喬石,他深入調查,仗義執言,說:“法輪功對國家民族,有百利而無一害。”他們都是愛國大英雄!我的發言,完了。”

聽完這位學生的發言,我和大家,都吃了一驚。然後一想,都明白過來,接著就是一陣掌聲!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