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法則 無人可免(實證五文)

秦自省


【正見網2013年04月23日】

一、佛身為何出血?

佛在住世的時候,提婆達多,竟然自立新佛,分裂僧團,為了早日取代釋迦牟尼佛,他竟多次設計暗害於佛。
 
有一次,他帶領徒弟們,潛伏在耆閣崛山頂,等佛走過,將巨石推下。正當巨石急速下落的時候,守護王舍城的金毗羅神,將巨石推開。巨石雖然沒有落在佛身上,但迸起的碎片,飛濺在佛的小趾頭上,血流不止。
 
據《佛說興起經》記載:過去世中,釋迦牟尼佛,曾將提婆達多,推下山澗,並落井下石。佛的前生雖然為此遭受了無數劫的地獄折磨,今生還有餘報,被提婆達多推下去的石頭砸傷。
    
提婆達多,這次因為造成佛身出血,犯下五逆之罪,死後墮入無間地獄。

(出自《釋迦牟尼佛傳》)

二、佛陀被木棍所傷的原因

有一天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們,剛從城裡乞食回來,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搖動起來,接著聽到有人驚呼佛陀受傷。大家相繼趕到佛陀的住處。
    
佛陀端坐在房中,傷口在腳上,阿難正在細心包紮,一根沾血的木棍橫臥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佛陀一定是被木棍所傷。
    
“佛陀金剛不壞的身體,為什麼一根木棍就能傷害呢?”有弟子問。
   
佛陀開示說:“這就是業緣。說起來,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時我是個商人,和一位朋友渡海經商,不久就賺得一大筆錢。歸途中,我們的船,停靠在一個港口,那是個繁華的都市。我的朋友被那裡的美女迷惑得六神無主,忘記了回家。有位好心的船夫,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嘯的襲擊,再不離開,危險就要降臨了。我的朋友迷戀那座城市,對船夫的警告置若罔聞,我勸他也沒用,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船只有一條,我不能拋棄他獨自先走。這天晚上,我們為此爭吵起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氣極了,顧不了許多,抓起身邊的木棍,向他揮打過去,他的腳被我打傷。現在,你們不難知道我受傷的理由吧?佛陀應化在此世間,就和眾生一樣,有生老病死,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違背因果法則。”

(出自《佛教因果故事》)

三、吃食馬麥的報應

一天,佛陀帶領五百比丘,來到昆蘭若村外的森林中。
    
昆蘭若村的村長是由婆羅門教轉信佛教的,聽說佛陀光臨,歡喜萬分,頂禮佛陀說:“佛陀光臨,不勝榮幸,請佛陀和諸比丘,在本村作三個月的雨季安居,我願負責一切供養,請佛陀慈悲接受。”
    
佛陀說:“你的誠意我知道,但是我們人數太多,恐怕會麻煩你,還是不打擾為好。”

村長說:“不,佛陀!我們村雖小,還是有力量供養的,請佛陀無論如何都要接受!”
 
佛陀答應了他的請求。村長欣喜萬分。
 
外道(指婆羅門教徒)聽說村長去請佛陀,憤憤不平,就在村長房中,布置了奇花異草,擺設了山珍海味,燈火闌珊,美女如雲。    
 
村長一回到房中,智慧頓失,一夜尋歡,神魂顛倒。
    
第二天,村長吩咐道:“我從今天起,要在這樓閣中,度過三個月的雨期,無論什麼消息,都不要告訴我。”做了外道俘虜的村長,全然忘記了供養佛陀的事情。
    
正在此時,昆蘭若村忽然遭了蟲災,全村陷於饑饉之中,沒人肯願意布施佛陀和比丘們一點兒水米。佛陀和比丘們,只得在村外忍耐著。
   
這時,由波利國來了一位販馬商人,帶了五百匹馬經過這裡,商人見大家忍飢挨餓,對一個比丘說:“我沒有什麼糧食可以供養大家,不過有給馬吃的麥皮,不知能不能解你們的燃眉之急?”
    
經過佛陀允許,比丘們接受了商人的馬糧,把麥皮碾煮而食。
    
三個月就這樣在飢餓中熬過了,佛陀和比丘們消瘦異常。
    
在離開昆蘭若村之前,佛陀帶著阿難,去向村長辭行。沉溺於五欲的村長,在樓上看到佛陀和阿難那消瘦的身影,一時茫然失措,等清醒過來,飛也似地跑到佛前,痛哭流涕,說:“佛陀!多麼可怕!我中了魔咒,竟欺騙了佛陀!請佛陀憐憫我,接受我的懺悔。我願從今天起,一個月供養佛陀,將功補過。”
    
佛說:“現在,雨季安居已過,很多眾生需要我們救度,我們馬上就要離開了。”
    
“請佛陀顧念我吧!”村長又轉向阿難,說:“阿難尊者,請你替我向佛陀說說情吧,至少明天讓我供養僧眾,請給我一個懺悔的機會。”
 
佛陀答應了他。
 
次日,村長將佛陀和比丘們,迎到村中,盛情款待,並贈送了衣物和草鞋。
   
村長帶著全村人,將佛陀和比丘們送到村外,灑淚揮手,自嘆善根淺薄,不能好好供養佛陀。

佛陀為弟子們,解說此事因緣,道:“過去久遠世時,有毗婆葉如來,在粱頭摩跋城中,國王及臣民廣設供養。一日,如來與弟子們,在王宮受供已畢,為一位生病比丘取食而歸。當時城中有一個婆羅門,名叫因提耆利,教授五百童子。佛從婆羅門住所經過時,婆羅門見食香美,便生妒意,對童子們說:“禿頭沙門,當食馬麥,不應食美味!"童子們也隨聲附和。
    
當時的婆羅門,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當時的五百童子,就是現在五百比丘的前身。他們因“當食馬麥”之口過,墮入地獄,歷劫受苦,乃至今世有此殘緣,仍受吃食三個月的馬麥之報。

(出自《興起行經》及《佛教故事大全》)

四、驕慢也會遭報應

釋迦牟尼佛在鳩羅國說法的時候,途中遇到一個老婦人,名叫啖蔗樂,孤苦無依,給人做婢女,每天都要從井中汲水。佛陀讓阿難向老婦人乞一點兒水。
    
因為她曾於五百生中做過佛陀的母親,所以在為佛端水的時候,禁不住把缽放到地上,上前擁抱佛陀。
    
佛陀徵得主人同意,讓老婦人剃度出家,成為一名比丘尼。
    
她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果,在佛陀的弟子中被稱為通經第一。
    
老夫人能如此快地證道,而出家之前又如此貧賤,許多弟子都感到疑惑,於是就請教佛陀。
    
佛陀開示說:“迦葉如來在世的時候,這位老婦人曾經出家修道,才智過人,這是她今生能很快成道的勝因。但她那時,妄自尊大,常常譏諷長老們,因為這個惡緣,她今生生於貧賤之家。”

(出自《佛教故事大全》)

五、大小錯事,皆有報應

琉璃王為了報復釋迦族人當年對他的羞辱,率軍攻入迦毗羅衛城,燒殺搶掠。
    
目犍連尊者,不忍釋迦族人盡遭誅滅,便運用神通,將五百釋迦族人攝入缽內,送至天宮避難。戰爭結束後,目犍連拿缽一看,五百人已化成血水。
    
目犍連就向佛陀請示其中因緣。
   
佛告訴目犍連:“很久以前,此處是個大村莊,村中有個魚塘。一年久旱無雨,魚塘裡的水乾涸了。村裡的人將池塘裡的魚捕撈上來,發現其中有一條很大的魚。那時,有一個從不吃魚肉的小孩,看到大魚,感到好玩,就用木棍在大魚頭上敲了三下。”
    
佛接著說:“那時的大魚,就是今時的琉璃王;那時的小魚,就是今時的琉璃王軍隊;那時的村裡人,就是今時被屠殺的釋迦族人;那時的小孩,就是我。我因未食魚肉,所以沒有被殺,但敲了三下魚頭,所以現在,我頭痛三天。”

(出自 廣化老和尚《素食的利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