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不打臉 罵人不揭短

無思


【正見網2013年07月02日】

記得小時候,老人們常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雖然從來沒有認真想過為何要如此這般,可這句話卻一直深印心底。今天忽然記起,仔細思量了一番,覺得這個話的內涵也是很深厚的。

表面看來,那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打人也要顧及人的面子,罵人也要有所避諱。何以要如此呢?一來,因為國人最愛面子,一旦傷了面子,就可能激化矛盾,使小衝突升級為不可收拾的死結,傷人終傷己;二來,大部分人都有最不願被觸及、最怕被傷到的隱疾苦痛,誰要是故意去觸碰這個東西,那可能對該人造成極大的傷害,相應的,可能引發激烈的報復反擊。要說這也是教人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

人在人中,難免由於各種利益情慾的糾葛,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面對這些衝突,如果能做到“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以德報怨、一笑了之,那當然是最好了。真要是做不到,那“打人不打臉 罵人不揭短”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要求了。當然打人罵人是不好了,這有點象盜亦有道的那個道,就是幹壞事也要有一定的規矩,不能肆無忌憚亂來。其實,這個話很能反應我們民族傳統中那種節制、寬容、忍耐的特點,凡事講究一個規矩一個道。

被尊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頗有作為,寬厚仁義,講信用,奉古訓,卻因其“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的說法,一直為後人恥笑。宋襄公何咎之有啊?他真就那麼可笑愚蠢嗎?究其實,他只不過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罷了。他的悲劇在於信奉的是黃金時代的標準,而他卻生活在黑鐵時代。話題似乎扯得有些遠。筆者想說的是,比如戰爭,那是很殘酷的事情,但在遠古時代,規矩也是很多的,就像宋襄公說的。記得古書中講述爭戰之事,都是先下戰書,然後才有戰事。古代罕有不宣而戰、偷襲之類的事情,可見也是普遍遵從認可的規矩。

可惜,宋襄公竟然被嘲笑了兩千多年,越到後來被嘲笑的越厲害。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嚴峻的現實:人類道德一直在向下滑,人類遵從的標準也一直在向下落。今天的人打人專門打臉,罵人專門揭短,任何顧忌都沒有,只圖自己痛快,哪管別人痛苦。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還有很多專門教唆人打那些絕對不能打的地方的。可是人人都這樣的時候,人人就在往社會扔炸藥,誰都有被炸的危險,誰也安全不了。

這裡要聲明一點,不揭的是“短”,也就是我們普通所說的缺點、缺陷、隱私、錯誤之類,基本是屬於個人範疇,還稱不上罪惡,最起碼稱不上嚴重的罪惡。而對於那些窮凶極惡、死不悔改的禍首惡徒,不是不揭,而是應該大揭特揭,要人人知道才行。秦檜賣國,魏忠賢禍國,千載之下,罵聲不絕,那就叫活該。毛魔頭搞運動,害死國人八千萬;鄧小平屠殺學生,血染天安門廣場;江蛤蟆鎮壓法輪功,集古今中外邪惡手段之大全,活摘學員器官令人神為之震怒。這些已經遠遠不是普通的“短”,甚至遠遠不是一般所指稱的罪惡,而是巨大的罪惡。這些東西不揭出來能行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