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背信棄青梅 兒子善解得福報

劉曉 整理


【正見網2025年07月03日】

古人是非常重視守信、守約的,一旦違背了,而且造成了嚴重後果,那麼就要受到懲罰。不過,清朝有一個書生之子,卻以誠摯之心化解了父親背信棄義引發的報復,並且還得到了福報。

清朝江都縣(今揚州市江都區)某書生,少年時與鄰家女孩私定終身,後來竟然違背了約定,另娶她人。女孩聽說後,不久就含恨而逝。書生害怕女孩死後前來報仇,於是斷絕了科舉、求取功名之念。

後來,書生有了一個聰慧的兒子(這裡就稱呼他為某生),二十歲就考中秀才,之後又去參加鄉試。鄉試一般考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進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在鄉試第一場的某個晚上,某生剛寫完三篇文章,忽然看見有人掀起他的號簾。他抬頭觀看,原來是一名妙齡女子,對他怒目而視。他心知這必是鬼魂。

自認平生未做虧心事的某生,乃端坐正色,進一步觀察女子的舉動。女子突然抬手打了他一個耳光,某生憤怒的說道:「我與你素昧平生,何故來此作祟?」女子道:「某秀才是不是你的父親?你父親薄情且背信,導致我含恨而死,我已經等了二十多年,沒想到他竟然不入考場,我無從下手報復,只能報復於你。」

對於父親的往事,某生略略知道一些,他連忙站起身道:「那您就是我的娘親了。娘親要兒子死,兒子不敢不死,但您能聽兒子一句話嗎?」女子面色稍稍緩和了一些,讓他姑且言之。

某生說:「兒子年幼,實在不知道當年發生的詳情。如果早知道,您是嫡母,遇到祭祀之日和您的生辰,一定會致禮祭祀。然而我父親半生辛苦,只有我一個兒子,因此想請您手下留情。如今既知道娘親的存在,敢問靈柩停放在何處?考試結束後我一定將其迎入祖墳,為您安放牌位,常年祭祀。兒子如果將來仕途上有所進展,當為您求取誥命以報答娘親的恩德。如果娘親現在致兒子於死地,兒子也無怨言,但娘親雖然報了仇,但卻於己並無益處。」

女子聽罷,默然良久,然後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如果能這樣,我別無他求。只怕你也像你的父親一樣,有口無心。」某生遂指天發誓,決不違背承諾,並請女子進入號舍中休息一下。女子同意了,轉眼間,就已進入號舍。

某生詳細詢問了女子的姓氏、裡居、親族及靈柩停放的地方,並一一記下。待問清楚後,女子起身離去,臨行前希望他不要忘記自己的承諾。

某生挽留女子道:「兒子有一事相求。娘親在冥間,可知兒子今科是否能考中?」女子說:「這事自有主管者。第二場考試時,你在明遠樓旁喚我,告訴我你的座號,我自會前來。座號太多,我難以尋找。」說罷就不見了。 明清科舉,各省鄉試都在省城舉行,其試院稱貢院,貢院至公堂前置高樓,名「明遠樓」。考試時,巡察官登樓眺望,居高臨下,監視考場,提防作弊。

某生考完第一場出來後,急忙將自己所見所說寫信告訴了父親,請父親儘快在家中為女子安放牌位,並說等他回去後再迎接靈柩。信件發出後,某生將其焚燒,以告之女子。

等到第二場進場,某生就在明遠樓附近呼喚女子,告訴她自己的號舍。當天晚上,女子果然來到了他的號舍,面有喜色,大概她已經見到了焚燒後的信件。她對某生道:「你還算誠實。我昨天已經去冥司消案,順便詢問你的科名。冥司說你本應在這場之後才考中,因為你能彌補父親的過失,正好這場有被除名的,所以將你增補進來。」

考試結束後,某生果然考中了舉人。他回家後,將所遇之事當面稟明了父母,他的母親本來就是賢淑之人,因此催促父子倆去女子家造訪,情況與女子所言完全吻合。於是,父子倆將女子的靈柩迎回,安葬在祖墳中。

第二年,某生又考中了進士,女子以嫡母的身份受到封誥。這是某生善解惡緣的福報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