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8月17日】
世間所有的緣分,都離不開因果輪迴。今生遇見誰、愛上誰,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今生對你好的人,一定是前世欠你的;今生你情不自禁要對其好的人,也是你前世虧欠他的。今天就講兩個女婿討債的因果故事。
清朝道光元年(1821)江浙一帶,有一個官宦人家的後代某甲,十一歲時父母雙亡後,便寄居在岳父家。他的岳父是位鹽商,雖然家財萬貫,但卻沒有兒子,因此愛他如己出,不僅細心照料他的起居,還為他聘請老師,供他讀書。幾年後,又張羅為他完婚。他的妻子容貌美麗,性情溫柔。
然而,某甲卻常常對岳父和妻子頤指氣使,岳父也不與他計較,甚至以能時時看見女婿為幸。某甲對此卻依舊不以為意,有時在喝醉後還詆毀岳父身上充滿了銅臭味。他覺得自己是官宦人家出身,與商人家女兒成婚,是自降身價,好比松柏放低了身子而依附於寄生植物蔦蘿一般,因此並不將岳父放在眼中。
某甲曾參加童生考試,沒有考中秀才,岳父就援例出錢幫他捐了個負責鹽務的官職,某甲於是乘船北上進京,準備到吏部等候選派。不料船行至胥江時,遇到小的風浪,船有些顛簸,某甲即命船夫掉轉船頭停靠在蘇州,並在蘇州花了上千兩銀子納了個妾室。沉浸在溫柔鄉中的他,再沒有了出仕做官的想法。
見他如此躺平,岳父就勸他應及早謀取在仕途上的發展,以光耀門楣。某甲不聽,還頂撞岳父,並整天嚷嚷著要分家獨自居住。他的岳父知道已經無法留住他,不得已又為他買了一幢豪華的宅院,供其和妻兒居住,又分給他一處鹽店供其日常所需,總共花了五六萬兩銀子。
某甲對於鹽店毫不在意,懶於經營,支出收入全部交付夥計打理。沒過幾年,鹽店就倒閉了。當時他的岳父已經過世,某甲的兒子也已經二十歲了,同樣不喜歡讀書。某甲的岳母就又為他的兒子捐了個布政使參軍的官職,在開封就任。當時在河南滑縣發生叛亂,他的兒子因為害怕而辭官回家。
某甲一家靠岳家生活近三十年,岳父為其籌辦聘禮、嫁妝,為其求取功名、獲得產業,總共花費不下二十萬兩銀子,但他們父子倆從不知感恩,因此岳父家的親戚、族人都為之憤憤不平。不久,某甲父子因為任意揮霍,都陷入了窮困潦倒的境地,某甲沒活到五十歲,他的兒子沒活到三十歲,就都死了。
某甲的妻子心灰意冷,選擇回到娘家生活,每日持齋以盡天年。一天晚上,她忽然夢見自己的父母與丈夫、兒子一同前來。
父親告訴她:「女婿前世是個富人,我當時為他掌管財務,貪污了二十萬兩銀子。死後閻王判我今世與某甲結為翁婿關係,以作償還。你與外孫在前世都是我的同夥,幫助我侵吞剋扣,因此今世聚在一起,來消耗我的財產,償還給女婿。如今債已還完,冥府已經銷案。你幾個月後也將壽終來到陰間,因為你一生柔順不妒忌,沒有行惡事,所以來世會有個好去處,只是我不敢提前泄露。我當時雖然昧著良心侵吞某甲的錢,但未曾對他無禮,但今世某甲做我的女婿,卻對我侮辱謾罵,沒有女婿的情分。閻王厭惡他的忤逆狂悖,判罰他來世投胎為豬,出生在某地某家。」
說話之間,某甲也痛哭流涕,對妻子道:「某家的母豬下了九隻豬仔,其中花白的就是我,你快去買回來,以免將來遭受屠戮的結局。」
某甲的妻子大哭著醒過來,立即派人去尋訪,果然如此。其妻便用一千文錢將那頭花白小豬買下,放生在雲棲禪院,一年多後就死了。
這個故事是一位叫姚蔗田的人講述的,因為某甲的妻子是他嫂子的表親,其所做的夢和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都是她自己講述的。故事記錄在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
也是在這本書中,還有一個討債婿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梁恭辰給自己的兒子們聘請的儒學教官沈鍾彥講述的。沈鍾彥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沈心齋去江西廬陵縣任縣令,家人隨行。當時在縣衙中擔任刑名師爺的是個叫楊六木的秀才,已經做了三十多年幕僚。楊六木的上門女婿吳某和他一起在縣衙做幕僚。
一天,吳某得了病,調治了兩年都沒有痊癒。忽然有一天,吳某以外省口音對楊秀才說:「我今生雖然與你是翁婿關係,但卻是因為前世的冤孽所致。前世你欠我的錢,很快就要如數償還了。」
楊秀才希望了解更多的細節,吳某便又說道:「在明朝崇禎年間,我本是做木材生意的商人,你的女兒前世是稅府衙門的差役,你是都指揮使司官員。我報稅時,稅府衙門的差役誣陷我少報和偷漏稅款,我因為和你是老朋友,所以請求你幫忙分辨。你起初以武官不干預文官之事推脫,後來則與差役勾結,敲詐了我2550兩銀子,致使我虧掉全部本錢,無以為生。現在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終於得到了償還。」說罷,吳某就去世了。楊秀才的女兒因為傷心過度,幾天後也隨丈夫而去。
楊秀才經過計算,發現從紹興招女婿上門,到為女兒準備嫁妝,加上女婿兩年治病的費用和喪葬費,果然是2550兩銀子。楊秀才於是將其中的因果廣為傳播,希望引起大家的警戒。這一切,沈鍾彥都是親眼所見。
討債婿的故事其實依舊是在告訴世人,無論誰欠了債,也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是必須償還的,因為上天在平衡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