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10月14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本身是神傳文化,其中,古典文學無疑在浩瀚廣袤、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歷來公認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講了一個‘義’”(《北美巡迴講法》),《西遊記》講的是一個修煉的故事,《水滸傳》雖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卻帶有許多負面的因素,這也是世間相生相剋的理所造成的。那麼流傳最廣、文學價值最高的清乾隆時期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又是講的什麼呢?在關注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不可忽視這一奇特現象,那就是以研究此書的成就、背景與內涵等而興起的“紅學”熱潮從清末民初一直持續到現在,其實對此書的評論與研究自曹雪芹去世後不久就已開始了。邪黨反右期間紅學名家俞平伯被打倒之後,紅學雖沒有完全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也沉寂了不少,可到了現在的正法期間,紅學熱潮再次興起,並且呈現出山頭林立、各門各派自以為是的現象。世上沒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特別是在正法期間出現的很有可能是與正法相關的,我們知道有許多正體漢字經仔細分析都能看出在正法中的含義,那麼如此聲勢浩大的紅學研究能與正法完全無關嗎?既如此,我們就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這是在警醒著世人什麼嗎?
從殃視《百家講壇》的各種講解還有民間紅學研究者的著作,加之自胡適、蔡元培、等紅學前輩的研究成果來看,不論是考證派還是索引派,要麼把此書解讀為作者在身居陋巷窮酸困窘的日子裡對昔日江寧織造府中錦衣紈絝之時懷念不已的自傳,要麼說成是影射大清康雍乾時期皇權爭鬥禍及曹家的內幕,還有因為作者先祖乃是投降滿清的包衣(奴隸),雖因戰功而榮耀於一時,終被大清統治者卸磨殺驢,因而書中寄寓的是作者強烈的反清復明意識。必須承認的是,他們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與依據,那都是紅學家或紅學研究者費盡心血甚至窮盡畢生精力的成果。我在此想表達的是:他們的著作再多,也只是常人所做的研究。而從常人的角度,用常人的理論是無法解讀《紅樓夢》的。
解讀此書是一個非常巨大、浩如煙海的工程,我不可能面面俱到,細緻入微。但有大法的法理作指導,定能高屋建瓴,另闢蹊徑。首先從人性的角度分析,這是很多研究者所忽視的,特別是自從邪黨篡政以來,中國人的人性幾乎都被鋪天蓋地的欺世謊言與宣揚仇恨鬥爭的暴力哲學所扭曲,紅學研究亦不例外,幾乎是清一色的肯定此書影射的是殘酷的政治鬥爭,表達的是作者對朝廷當權者的不滿。可是大家都知道,作者曹雪芹為寫作此書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淚盡而逝。那麼,作者究竟是為甚麼淚盡而逝?是因為作者少時曹家鐘鳴鼎食,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及長大後卻“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家徒四壁,舉家食粥”,因自己的窮困苦難而流淚嗎?對當權者的不滿會導致淚盡而逝嗎?司馬遷《報任安書》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詩人杜甫亦且吟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古人云:“文品如人品”,《紅樓夢》的文學成就如此輝煌,思想內涵如此深邃,作者曹雪芹能是那種為一己私利受損而痛苦終生的人嗎?很明顯這不合儒家的傳統,作者也不會因此而寫作此書。
我們不必窮究天際,其實書中早已明言,就在“悼紅軒”三字。“紅”,指女子的胭脂之類的化妝物,借指女子,也就是說作者早已將自身的榮辱苦難置之度外,是為那些女子而流淚。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子值得作者為之而哭甚至到了淚盡而逝的地步?我們再看此書的“凡例”也就是全書第一段:“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顯見這些女子並非一般的女子,很可能來歷不一般。
書中有兩個主要人物,即賈寶玉和林黛玉,賈寶玉是天上赤瑕宮中的神瑛侍者臨凡,林黛玉則是絳珠仙草下世,二人是因灌溉之情而一同下世的。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人物,其實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包括又副冊中的女子全都是自仙界下世,此乃書不盡言之意。第一回中敘述寶黛二人的前緣時,“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第五回中警幻仙姑回答寶玉的疑問時說:“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如果還是不信,作者還在敘述賈寶玉的身份時特別提醒世人,賈寶玉是銜玉而生的,玉,即玉璽,暗喻賈寶玉要麼是天上的王下世,要麼在人間有當皇帝或王侯的命。當然古時佩玉的人很多,可是佩玉和銜玉是完全不同的,銜玉而生表明此人有“玉命”。我們來看看賈寶玉有沒有這個極高貴的命,還是第五回《紅樓夢》十二支曲中的《收尾·飛鳥各投林》:“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可見最後賈府一敗塗地,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賈寶玉別說當皇帝或王侯,只怕最後是窮困潦倒,或者出家為僧為道,也可能壽夭早死。在此我儘量不以高鶚的續書為依據,因為他可能並不知曹雪芹的原意。
那麼可以確定,賈寶玉乃是天上的王下世,作者獨具匠心,在書中反覆強調:“男兒是泥,女兒是水。”開卷即言明:“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明寫賈寶玉,暗寫金陵十二釵的那些女子都是王者下世。而那些女子又是指誰?有古文基礎的人都知道,古時以女子喻示某人或某事的情況並不鮮見。其實就是喻示當初為救度眾生而層層下走來到人間的王和主,今日的大部分中國人或者說大部分世人就是他們輪迴轉世而來。對於相信無神論的人來說,這樣推論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但這是對作者為何為這些女子淚盡而逝的比較合理的解釋。再說書名“紅樓夢”,“紅樓”,指大戶人家女子所居的閨閣,而現在中國的主體也就是大陸還在邪黨的血腥統治之下,所以“紅樓”實際上喻示著邪黨奴役中國人的紅色政權,師尊在講法中亦曾提到紅樓,“解體舊勢紅樓墜 慈悲甘露天地春”(《洪吟三·神韻》);“夢”,應指邪黨這個西來幽靈一貫用暴力恐怖的政策加上欺世盜名的謊言殘害愚弄中國人,使得人們猶如生活在夢中一般,或者說在邪黨的高壓統治下人們就是在經歷著一場噩夢。這場噩夢只有等到邪黨徹底解體、中國的古老傳統復興人們才能驚醒。
“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這幾句話很難理解,歷來的研究者一般只注重中間幾句,對“夢幻”和“甄士隱”不太注意。我在此嘗試全面解讀這些話,作者經歷了什麼“夢幻”?小而言之,作者親身感受了曹家由盛而衰、自己由富而貧甚至食不果腹的辛酸經歷,這真是刻骨銘心的一場夢幻;大而言之,作者自高層下世之後,在人間生生世世的輪迴轉生,生了死,死了生,其間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則更是一場大夢。因為人世險惡,那些真事不能直說,故將真事隱去,只能借“通靈”之說,“通靈”,即通天,通神。也就是說那些來自天上的事情只有借通靈寶玉作為紐帶,點化世人,不要貪戀人間富貴,迷於風月情場,以至於萬劫不復。將真事隱去的諧音就是“甄士隱”,在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作者在此書的開卷之始就告訴讀者他要說的真事就隱藏在甄士隱的身上!有興趣者不妨研究一下這幾句話的語法。所以說解讀《紅樓夢》說難就極難,難的恍如雲遮霧罩,不知從何處著手;說不難就一點都不難,只要放下常人的觀念就能看穿機關,破解謎團。因甄士隱其人與賈府素無瓜葛,故而一般的研究者大多盡把眼光盯著書中描寫的風月情場與人物間的是非爭鬥,再加上許多人受無神論的毒害而產生的對於修煉的不理解,因此對甄士隱這個角色大都未加注意。甄士隱的人生經歷是十分令人感慨的,本是家道殷實人家,為人厚道善良,卻先是失去獨生女兒,緊接著家中失火,資財全無,投奔岳丈封肅(諧音風俗,指俗世)後受盡冷眼欺凌,最終看破紅塵跟隨跛足道人而去,走上了修煉的路。甄士隱的身上隱藏著什麼真事呢?因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也就是宇宙都不行了,因而各層王主紛紛隨著拯救宇宙蒼生的主佛下世,他們本來都是大慈大悲的(為人厚道善良),過著自由自在的富足生活(本是家道殷實人家),卻因為要拯救自己的世界,而與親人眾生訣別(失去獨生女兒),在一步步下走的過程中,神的光環盡失(資財全無),到了人間(即俗世)後受盡苦難辛酸,直到最後在大法中助師正法,救度眾生,了此大願(走上了修煉的路)。我們再看跛足道人所念的《好了歌》,十分明白好懂,不過是勸化世人了卻世間的名利情,根基甚好的甄士隱“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隨即吟出《好了歌》的解注,亦是相近之意。這裡哪有政治鬥爭的色彩?分明是警醒世人莫忘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不能“反認他鄉是故鄉”,不要迷於世間追名逐利陷於慾海情天而毀了自己!
提到甄士隱,不能不提及賈雨村(諧音假語村言),這二人一“真”一“假”,為何如此取名?蓋因“真”的代表修煉人,返本歸真嘛。“假”的代表迷於世間假象貪圖名利的庸俗世人。我們從書中可看出賈雨村的確是個貪酷之吏,庸俗小人,在第四回中,賈雨村明知被拐賣的丫頭就是昔日恩人甄士隱失散多年的女兒甄英蓮(諧音真應憐),而且薛蟠為強奪英蓮打死了鄉紳之子馮淵(諧音逢冤),仍然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不是小人而何?
無神論者研究《紅樓夢》,最致命的弱點是,他們對“神話”全然不信,以為不過是作者為寫書而用的比興手法,或者給全書增加一點神秘色彩。還是回到全書第一段,無怪我囉嗦,因為第一段實在是太重要。“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作者用心良苦,一開始就提醒那些不信神的人、專看書中男女情事的人,那些神話不是全然虛構的,有著某種真實的成份,而且其中還蘊含著全書主旨。書中提到的第一個神話就是女媧鍊石補天,為何要補天?當然有人會說,這個神話在曹雪芹之前數千年就已流傳了,可是作者特意選取這個神話卻非偶然。不論是作為讀者還是研究者,我們必須看到,作者顧左右而言他、含沙射影聲東擊西的春秋筆法是貫穿全書的,原因可能是當時的滿清統治者施行的文字獄非常嚴酷,加之此書本來就帶有很濃厚的預言色彩,而預言大多晦澀難明,因此很多地方就不能只從文字中領會其表面的意思。如女媧補天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這裡“大荒山無稽崖”很明顯有“荒誕無稽”之意,真的是荒誕無稽嗎?那麼為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呢?作者反覆的向讀者傳達著這樣的信息:書中所記之事很多看似荒唐,實則並不荒唐;說是夢幻,其實很可能就是真事。
答案是驚人的,就是說天都出問題了,換言之宇宙在成、住、壞、滅的規律中已走到了最後,需要想辦法修補。作者恐怕讀者不明白其意,又在描述甄士隱的出場時莫名其妙的加了一句話:“當日地陷東南”,出自《淮南子·天文訓》:“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作者在此很婉轉的告訴人們,天、地都出問題了。我知道無神論者對此會嗤之以鼻,作為修煉人來看卻很好理解,決不會是我在此妄加附會穿鑿。
第一回中還寫到那塊補天棄石凡心已熾,苦求僧道二人帶他去“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僧人說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並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只好踮腳而已。也罷,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劫終之日”是指什麼?這裡的“劫”顯然不是指時間,而是劫波、劫難之意。其實就是指宇宙最後的大劫難,也是導致那些天上的王、主下界的緣起。只有等到這個大劫難完全了結了,也就是正法結束,那塊補天棄石才能回到他先天來源的地方,也就是“復還本質,以了此案”。為甚麼書中一僧一道總是同時一起出現呢?須知僧道不同門,素無往來,甚至相互貶斥。作者博古通今,難道連這一點常識都不明白嗎?這個問題只有這樣解答,法輪大法是宇宙的根本特性,是萬法歸一的最高的佛法,包含著所有的度人法門,對中國人而言,最熟悉的就是佛道兩大家。
還有一個很大的謎團需要解開,也就是《紅樓夢》為甚麼目錄上有一百二十回,而實際上流傳下來的只有八十回?我本人對文學的喜好多年來從未改變,從前也一直以此為憾事。從常人的理推測,原因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敘述了。但是我們修煉人都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由神安排的,結果既然是這樣,那就是天定的。據說後人發現的脂評中曾有關於後四十回的一鱗半爪的描寫,如獄神廟、情榜等,然而這些是否全都是曹雪芹身邊親近的人脂硯齋的評語,我對此是存疑的。比如情榜,照搬《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將排座次的窠臼,給一百零八個女子分別下一條評語,以曹雪芹深厚的文學功底與修養,是斷不會有此拙劣的效仿的。那麼流傳下來的此書為甚麼沒有結局呢?原因就是《紅樓夢》本來就是一部預言書,在正法開始之前,宇宙眾生誰也不知道正法是成是敗,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真正結局。所以流傳下來的此書就不能有結局。我不能武斷,我並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那就是作者已寫完此書而後四十回沒有流傳下來。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結果是神讓人看到的就只有前八十回。人總是出於追求完善、貪圖安逸和滿足自己的觀念,什麼都要有個結局,而且還得是完美的結局。
其實人生本就不是完美的,生老病死,苦痛纏身,死後萬事皆空,惟有業力相隨。世間亦如此,遷流變滅,世事無常,更兼弱肉強食,爭鬥無休。“要知道,被度的人要在艱苦的修煉中才能把以前幹壞事所造下的罪業還清,去掉人的執著與不好的一切,同時歸正行為與思想,才能得度。”(《精進要旨二·神的誓約在兌現中》)在第八回中作者特地按圖索驥,不惜筆墨的描寫賈寶玉所佩戴的通靈寶玉的正面圖式:“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薛寶釵所佩戴的金鎖上也有對應的八個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讀者一般都認為作者在此暗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前世姻緣。可並非僅僅如此,在這污濁的世間,誰能保持先天的本性與真我不至迷失?誰能不會遺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只有在艱苦的修煉中最終達到返本歸真,修出無私無我的大善大忍,才能永享仙壽恆昌,回到自己先天本來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最完美的結局。
若不是在大法中修煉十多年,我是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一部古典小說竟有著如此深奧的內涵,竟是一部劃時代的預言書,一部有著高超絕倫的文學筆法與技巧的預言書,中國不愧是神傳文化的國度,連預言也能寫的這樣出神入化,筆若游龍,故事性與耐讀性都那麼強。作者在第一回中有一首五言絕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近三百年來,究竟誰知曹雪芹為何而流淚?歷來有許多人甚至是一般的文學愛好者中都有說自己知道這個答案的,俗語云:“說有易,說無難。”噫吁兮!看不透人世的險惡,不了解沉淪之苦痛,如何能夠體會曹雪芹內心有著怎樣的悲哀?!不被所有的人理解,又有著怎樣的孤獨?!現在我們大法弟子都知道,那些當初發願下世得法並以神的生命作保證的高層的王、主們,如今有許多已迷於世間不可自拔,不但無法救度自己的世界,連自身都難保了,有不少人已註定要隨著禍亂人世的紅魔一同走向毀滅。師尊在《洪吟三》中的第一首詩《無度》就讓人十分震撼:“燈紅酒綠現代世 迷魔亂舞荒淫事 放縱魔性離神遠 地獄一入無出日”。別說曹雪芹,行筆至此,我都要流出一把辛酸淚了!曹雪芹能為那些從高層下世在世間受難的王、主而流淚,決非尋常世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