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夜半聽雅弦

──泛遊汨羅江──端午隨感
靜心


【正見網2014年06月04日】

汨羅江發源於江西省修水縣黃龍山梨樹堝,經修水縣白石橋,於龍門入湘平江縣境內,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於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為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屈譚(大丘灣)匯合稱“汨羅江”。汨羅江全長253公裡,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裡。為東洞庭濱湖區最大河流。因上古時羅國位於此處而得名。

汨羅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關係。戰國末年,楚國詩人屈原因為反對楚懷王和楚頃襄王的對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羅江畔的玉笥山,在這裡他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如《離騷》、《天問》等,將楚辭體發揚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陳。屈原驚悉後,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經漢水北岸,永遠告別了故鄉秭歸和首都郢,然後南行至今長沙。因心中總是眷戀著楚國,於是他又折回洞庭。殘酷的現實讓其感到救國無望,自度已無出路,平生的理想與抱負都已付諸東流,便在汨羅寫完《離騷》的最後一章後,於農曆五月初五作《懷沙》自沉汨羅江。

據傳說,汨羅江漁民划龍舟搶救屈原未果,又以竹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羅江就成為了龍舟和粽子兩項中國傳統民俗的發源地。龍舟競渡流傳最廣的起源是,楚國人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期望阻止魚吃掉其身體。此龍舟競渡之寓意,在《史記》中得以肯定。在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有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曰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陽重渡,乃遺俗也。”

在汨羅江注入湖口以上約1.5公裡處,潭水極深,是屈原投江殉難處,曰河泊潭,有石碑記其事。為了紀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們都在此處投放粽子給屈原饗食,另外還舉行大型的民間龍舟賽。

汨羅江兩岸粉牆黛瓦,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豐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今留有屈子祠、騷壇、屈原墓群等古蹟和遺蹟。屈原墓位於汨羅山上,12個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閭大夫墓”或“楚三閭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

望著眼前的江水緩緩地從身邊流過,思緒無限延長,想著當年的屈子及自己於此地結下的因緣,多少紅塵煙雨中的身影與故事,在此刻的心中展開綺麗的畫卷,划過心際。心靈被震撼著、觸動著......屈子寧死不屈,堅持操守與氣節,懷著一腔愛國熱忱與憂國憂民之大志,即便身陷囹圄,不改為國、一心為社稷的初衷,其在文學史上留下的不朽之作,流芳百世。其高潔的君子氣節和愛國之精神影響著後人,在史冊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逝者如斯,精神永存。

“民貴、君輕、社稷為重”等這些神傳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是古賢們堅守的準則。絕不背叛祖國與良知,絕不賣國求榮、卑躬屈膝,“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情操是神定下的做人準則。如今,已到了人心不古萬象亂的十毒惡世,信仰缺失、道德淪喪,中國大陸共產邪教的轟然入侵,黨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強力摧殘,徹底地斷了人與上天的聯繫。這些無根的變異人,看重物慾享受,把傳統理念統統拋在腦後,忘記了做人的準則,拋棄了神定給人的規範,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利慾薰心,為了錢可以無惡不作,失去心法約束,一味放縱魔性,離道越來越遠,離神越來越遠,已把自己推向毀滅的邊緣。這是國人的悲哀,泱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拋棄了祖宗,成為了一群馬列子孫,靈魂被紅魔附體綁架,失去了做人的標準。罪在紅黨。

就在這危急關頭,一股清流潤澤了迷中人們枯澀的心靈,給中華大地灌入浩然正氣,給人們帶來永恆的希望。“真善忍”的陽光傾灑,喚醒了迷失的心靈,喚起了人們心中尚存的良知善念,重新找回真正做人的理念與神定的標準,用宇宙唯一真理“真善忍”約束內心,從而使得人心歸正歸善,社會風氣得以扭轉。

這一億大法弟子是世人得救的唯一希望,即便歷經風霜雪雨、暴力打壓、冤獄折磨、酷刑摧殘蹂躪,甚至器官活摘,改變不了真修弟子堅持真理的正念與勇力,“朝聞道 夕可死”即便失去肉身不改初衷,他們是覺醒的人,為了證實大法救度眾生,人的一切都能坦然而捨。當年的屈原心願無法完成,用懷沙自沉的方式,鬱鬱而死。他至死堅守著自己不隨波逐流的高貴氣節,身雖死魂未亡,昭示後人,奠定了文化。他一心為社稷,但卻報國無門,無力挽乾坤,那也是天象所致,秦統一中國那是天意,楚國滅亡那是神定好的。誰能改變天意呢?屈子的命運必然以悽美的悲劇作終。生生世世都是在神事先寫好的劇本中演戲,而今屈子已是大法弟子,他正踐行著此生為法而來的使命。

今天的大法弟子助師救眾,亦是順應天意,兌現當年主前的萬古神約,但結局是美好的。大法弟子的正法精神將永世傳唱,那條歸正的路,將留給後人,永遠指引著後來人走一條光明、向上的回天之路。在最後的正法大戲收尾時,我們還猶豫什麼呢?汨羅江因屈原聞名於世,而大法弟子留下的威德將光耀寰宇,永存蒼宇,萬古流芳。

輕操清詞一曲感懷吟唱── 《 游汨羅江感懷詠》

一祠飛峙天水邊
又叩騷壇問九天
古木沉香舊事湮
微琅心曲思古賢
月夜蒼茫追黃鶴
重重山外饒紫煙
汨水無心吊騷客
誰人夜半聽雅弦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