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冬至」折射出的「人心不古」

舒醒


【正見網2015年12月26日】

冬至,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又稱為“亞歲”。叫做“亞歲”應該是古人認為,從冬至那天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古人對冬至的解釋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那麼“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祖先們在這一天都是如何過節的呢?有如下記載: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都共同說到了在這一天有祭祀活動,上至帝王需祭天、拜神明,下至普通百姓也要祭祀先祖、向父母長輩拜節。在這個節日中裡,人們需“安身靜體”,祭祀是為了感恩神明賜予幸福生活,“省事”是為了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傳統飲食習慣上有吃餃子、羊肉湯、米飯、糯糕、釀酒、湯圓、麻糍、桂圓燒蛋、南瓜餅等。

再來看當今中國大陸的人是如何“過冬至”的。首先大部分人都幾乎忘記了“冬至”的來歷,忘記了這一天是人們應該感恩神明和自省的節日。而在過節的方式上,多數人不僅不知道應“安身靜體”,反而是一群人相邀去胡吃海喝。更為饕餮的是,有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在冬至這天以吃狗肉為樂,還美其名曰的把這種不善之舉標榜為風俗習慣。其實,這些都是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沒有的。

從對待一個節日的態度由“安身靜體”到“吃喝玩樂”,折射出了人類不同時期道德標準的差異,這便是常言說的“人心不古”。當中國人喪失了中華傳統道德觀,心性不再像古人那般純善的時候,其實是社會的不幸,也是人類本身的不幸。當人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敬畏神明、不知道反省自己、不知道與自然(其他生物)和諧相處的時候,人性中暴露出來的就只有自私、只有邪惡。而這種“人心不古”的現象,根本原因都是中共邪黨宣傳的“無神論”所致,最終會害了人自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