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廷音樂介紹

蔡緒


【正見網2016年07月18日】

明代宮廷音樂為郊廟、朝賀、宴饗等三類活動設置。

一.器樂

(一)器樂的發展:胡琴類拉弦樂器和嗩吶類蘆磺樂器有所發展,出現了四弦的四胡,用來伴奏京劇的京胡和伴奏梆子戲的板胡。除在軍事上以外,嗩吶在民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二)樂器合奏:

  (1)山系鼓樂:

   由快到慢,由熱烈到清雅,多出於南北曲牌,分為龐大而複雜的法鼓和八拍鼓。

   四種調性:六、尺、上、五

  (2)北京寺院管樂:北京智化寺京音樂。

  (3)山西八大套

  (4)冀中管樂

  (5)十番鼓:

   節奏有慢板、中板、快板之分,套曲的進行常常由慢而快,最大的結構形式,包含快中慢三個獨奏鼓段。

   有正套和散套的分別,正套由同一曲牌的不同節奏多種旋律變奏組合而成,散曲由多個不同曲牌,依照一定關係連接。

  (6)十番鑼鼓:流行江南

   有意運用多節奏,構成種種鑼鼓樂段。只用擊樂器的,是清鑼鼓或素鑼鼓,兼用管弦樂器的叫絲竹鑼鼓或葷鑼鼓。

   管弦樂器的三種用法:

   第一種用法:將管弦樂器分為粗細兩組。

   第二種用法:不用嗩吶,用笛和其他樂器,而以笛為主奏樂器的稱笛吹鑼鼓。

   第三種用法:不用嗩吶,也不用笛,只用笙和其他樂器,以笙為主奏樂器的為笙吹鑼鼓。

  (7)西安鼓樂

  (8)福建南音

  (9)弦索十三套:當時民間弦樂器合奏中,各器所奏不同,對位法被有意識地運用著。

(三)琴曲

  (1)明初琴界分為:松江和浙江兩派,松江派為劉鴻一派,浙江派是南宋徐天民後學,以徐門正傳見稱,多出譜集。

  (2)虞山派:

   嚴澄《松弦館琴譜》,提出清微淡遠的藝術標準。

   徐上瀛《溪山琴況》,在中華音樂美學史上地位重要,與《樂記》《聲無哀樂論》是鼎足而立的三大音樂美學著作。

  (3)朱權《神奇秘譜》,是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集。

  (4)琴曲有《秋鴻》《雁落平沙》《漁樵問答》《良宵引》

(四)琵琶曲

  (1)琵琶抄本《高和江東》

  (2)張雄:彈奏《海青拿天鵝》

  (3)湯應:曾彈奏《胡笳十八拍》《洞庭秋思》《楚漢》,《楚漢》則是《十面埋伏》的前身。

  (4)華文彬:有《琵琶譜》和《借雲館小唱》

  (5)李祖: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

   對原來的尺字調,改成小工調,不自覺加進了不適當的花音,造成調性上的混亂。

  (6)另外還有流行於北方的大三弦,流行於南方的小三弦。

  (7)琵琶曲的形式:

   有大曲和小曲之分,大曲每曲68拍,由多段組成,大都相當長。

   大曲之組成形式有三種:多段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描寫單一的內容,如《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鵝》。也可由幾個小曲聯成一套,《塞上曲》《青蓮樂府》。還有龍船曲式,開頭模仿一段鑼鼓聲音,中間模仿鑼鼓和音樂曲調交互間奏。

(五)內蒙古四弦獨奏曲:《八音》以民間最流行的器樂曲調《老六板》為依據創作。

二.樂理

 (一)朱載育:

  (1)新法密律,用等比級數平均劃分音律,世界上第一個創立了十二平均律學說,發現其等比數列關係。

  (2)著有《樂律全書》《嘉量算經》《瑟譜》。

  (3)提出解決管口誤差的“異徑管律”方法,音高誤差很小。

 (二)琴譜

  (1)《松弦館琴譜》

  (2)工尺譜:明清民間歌曲、器樂等音樂形式廣泛採用的記譜方式,從右到左豎行寫。

  (3)明清重要的曲譜集《魏氏樂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納書楹曲譜》。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藝術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