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譚嗣同《題宋徽宗畫鷹》詩賞析

唐蓮


【正見網2017年03月06日】

譚嗣同:《題宋徽宗畫鷹》
落日平原拍手呼,
畫中神俊世非無。
當年狐兔縱橫甚,
只少台臣似郅都!

這是清末譚嗣同所寫的七言絕句《題宋徽宗畫鷹》詩。

譚嗣同(1865—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他少年時即胸懷大志,擅長文章。甲午戰爭後,提倡新政,為湖南巡撫陳寶箴所器重,是湖南維新運動的中堅。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應詔入京,參與維新運動。失敗後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這首詩的一、二句,是敘述,既寫畫的內容,也寫詩人自己的感慨。平原落日時,一群人在拍手歡呼。歡呼什麼呢?有一隻蒼鷹正在和獵物搏鬥(或者是叼著獵物凱旋吧)。此時,詩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像畫中神俊如鷹者,世上並不是沒有啊!顯然,這是詩人藉此自喻。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譚嗣同臨刑前說的話)。

詩的三、四句,是議論。“當年”:指的是北宋末年。“狐兔”:指宋徽宗手下的權臣,童貫、蔡京之流。他們魚肉百姓,治國無能。這些權臣們,為什麼敢於如此橫行無忌呢?就因為當時沒有像西漢郅(讀志)都 (人名)那樣的大臣啊!

據《史記》記載:“郅都者,河東大楊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時,郅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側目而視,號曰‘蒼鷹’。郅都任雁門太守時,匈奴害怕,乃引兵退去,競郅都死, 亦不敢近雁門。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匈奴患之。”

在此,詩人表面上是在議論北宋末年的朝政,實際上矛頭直指清朝統治者。清朝末年,慈禧專權,她手下的一大批大臣們,只知搜括民脂民膏,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真是“狐兔縱橫”!詩人多麼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郅都那樣的鐵腕人物,重振朝綱啊!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時,想到的是天下寒士。譚嗣同看一幅古畫後,想到的是國家的興亡。一個仁人志士,在任何場合下,所考慮的都是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譚嗣同的愛國情懷。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