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文摘 第040期 生物醫學新聞專輯(一)



【正見網2002年09月29日】

  • 科學家認為寬容別人有益於健康

  • 科學研究證實清心寡欲才能益壽延年

  • 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對失與得的負性反應會誤導人

  • 臨床試驗的倫理學質疑

  • 美國醫學會雜誌:醫生對藥物的副作用不夠重視

  • 《科學》雜誌:地球變暖與流行病爆發緊密相關

  • 《自然》雜誌:中部歐洲洪水過後面臨嚴重污染


  • 科學家認為寬容別人有益於健康

    奚珏

    大家都知道,寬容和原諒別人的過錯是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基石,不僅如此,現在科學家預測寬容別人可以增強愛滋病病人的免疫系統。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Lydia Temoshok說:「現在研究領域報導了越來越多的關於精神與免疫、生化、疾病的預後緊密相關的結果,但是卻很少有實驗數據來支持這一點。我們的這個研究將首次系統地驗證良好的精神不僅對愛滋病病人,而且對普遍的大眾都有益處。」

    在這個為期兩年的研究中,兩百名愛滋病病人將參加這個實驗,愛滋病病人的病情將由臨床小組定期檢查,觀察病情發展的程度,然後研究病情的發展與情緒的關係,Temoshok研究小組的科研假設是:放棄生氣的想法和情緒以及諒解別人可以促使機體恢復生理穩態的先天能力,而這個能力對緩解愛滋病病情以及改善生活質量起著關鍵作用。

    為了確定病人合作的程度,每個病人都要接受60至90分鐘的訪談,根據訪談結果,病人可以分為A,B,C三類:A類病人屬於極度生氣性,這種病人的特徵被證實與反覆發作的心肌梗塞和高血壓緊密相關;B型病人沒有障礙表達他們的情緒,但是傾向於有免疫系統的問題;C型病人不太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需求,而是總是把別人放在首位,這類病人處於壓力狀態的時間稍長一些,因為他們不太主動地去改變他們的處境。病人的類型定下後再與血液中的生化指標一起分析就可以得出精神和機體穩態的關係。

    精神與機體健康的關係是生命醫學最複雜的領域,在定量科學充斥所有科學領域的時代,精神的不可定量性難倒了所有的科學家,所以有關精神的研究很難登上定量科學的大雅之堂,然而不管這個科學是否能探測、研究精神,精神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了,它的複雜性超過一切可定量的物質。其實不需要科學研究,人人都知道高尚的精神有益於人,而負性的情緒則有害於人。人人都知道,可是為什麼就無法摒棄所有不好的情緒呢?人想從負性精神的桎梏裡走出來,就必須走上返本歸真之路。

    新聞來源

    Forgive and be well
    http://pubs.acs.org/subscribe/journals/mdd/v05/i08/pdf/802news3.pdf


    科學研究證實清心寡欲才能益壽延年

    奚珏

    據BBC新聞網七月四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亂性導致人短命的原因,研究結果顯示性行為中的激素變化是使生物短命的關鍵因素。科學家認為儘管這個結論來自於昆蟲,但是也適用於人類。

    據報導,雪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了一種甲蟲,這種甲蟲常常被人們買來作為爬行動物寵物和鳥類寵物的食物。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甲蟲在性行為後分泌一種激素,而這種激素則會抑制免疫系統一種關鍵的酶發揮正常功能。這種甲蟲更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因而縮短壽命。報導說,儘管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知道性行為會縮短壽命,但是是什麼原因造成壽命的縮短,沒有人可以清楚地解釋。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性行為越多的甲蟲死得越早,這個結果可以幫助解釋性傳播疾病的發病原因,人類在性行為後的免疫系統的抵抗力降低,各種病原體趁虛而入,然後這些疾病又會使人的壽命縮短。這項研究結果由美國科學院發表。

    其實在中國古老的文化精髓以及修煉的古書中都記載著這樣的古訓:節制慾望,清心寡欲才能益壽延年,現在這樣經千百年而不衰的古老智慧得到越來越多的科學證實。也許人類到了檢點自己,重拾道德,珍惜古訓的時候了。


    參考文獻

    BBC news: "sex" rule for longer life July 4, 2002


    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對失與得的負性反應會誤導人

    李予群

    在許多人眼中大腦是精神的代名詞,有許多人把大腦作為產生精神的物質基礎。大腦和精神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就是研究神經科學的專家也說不清楚。事實上,對大腦和人的精神實質的研究是生命科學最困難的領域之一。有許多人特別是有一定人生經驗和閱歷的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大腦是最可靠的,自己的認識總是正確的。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2002年第295期《科學》雜誌上登載了一篇科學論文(1),題目是「大腦額中皮層對贏錢與輸錢的快速反應」,該實驗研究了大腦的額中皮層對賭博輸贏的反應,發現大腦的額中皮層似乎是輸錢的探測器,輸錢時被激活,而贏錢時則毫無反應。不論輸錢的數量是多少,只要處於輸的狀態,該部位就處於活躍狀態。特別是接連輸了幾輪之後該部位變得更加活躍,似乎總是相信下一次肯定會贏。這個部位對輸贏的反應與賭徒總是相信下一次能贏回來的心理相對應。文章作者說:「賭徒的不理性行為表明我們的大腦並不能夠完美地應對現代人類生活,兔子在大多數時候能夠分清方向,而在拉斯維加斯的人則不一定能分清方向。」

    在這個研究中,受試者可以選擇兩個數字「5」和「25」中的一個,然後這個數字隨機地變成綠色或是紅色,分別代表贏與輸,受試者相應的贏錢或者是輸錢,在他們的額部則放置著測定大腦活動的電極,由此記錄額中皮層對輸贏的反應。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的額中皮層只對輸贏的結果有反應,而對是否做出正確的選擇還是錯誤的選擇沒有反應。他們由此推斷這個部位只對不好的事情有反應。有趣的是他們發現患有強迫症的病人該部位活性明顯增高,大腦不停地告訴人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病人被要求不停地洗手或者是其它的強迫行為。

    從這個科學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的大腦只是一個高級處理器,是人的意念或情緒在先,對於外界的評判和反應由意念傳給大腦,大腦迅速反應調節全身各個臟器的運作。在這個實驗中,輸與贏的判斷在先,輸錢引起大腦的額中皮層出現高活性,但是大腦對輸與贏的反應並不是理性的,它甚至鼓勵人繼續下賭注,加強了負性的情緒。如果這個實驗是真實可信的,那麼還說明一個道理:人在負性的情緒下作出的決定和判斷是不可信的,可是我們經常看到人們在氣憤、抱怨、生氣甚至是仇恨中作出判斷和決定,由此看來在這種狀況下人們也被自己大腦的負性情緒探測器左右了。那麼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主宰自己、對生命事物作出真正的評判呢?至少人要做到平靜祥和、無怨無悔、寬容大度,才能真正的知天、知地、知你我,這個過程不正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嗎?

    參考文獻

    1. Gehring, W.J. & Willoughby, A.R.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and the rapid processing of monetary gains and losses. Science, 295, 2279 - 2282, (2002).


    臨床試驗的倫理學質疑

    李予群

    現在醫學的一個模式是:在某種新藥或者某種新技術在正式用於臨床之前必須在病人以及健康對照上進行臨床試驗,檢驗該藥物或技術是否對治療某種疾病有效以及有多大的副作用,參加臨床試驗的病人多為有病亂投醫,在新藥或者新技術上下一次賭注的病人,是一種求生的本能驅使,也有人想為醫學研究奉獻一份力量。

    臨床試驗從一開始就面對著道義上的譴責,從根本上說,這種實驗是將病人象對待實驗動物一樣,置於一種無法預知的危險之中,特別是有一些藥品生產廠家或者個人急於獲得利益,迫不及待的向市場推銷產品,不顧病人安危,通過廣告、媒體誇大藥物的藥效,招攬病人加入臨床試驗,但是病人往往發現進入臨床試驗後並不與廣告上說的一致,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出現很多的嚴重副作用,給病人帶來嚴重後果。

    據《時代週刊》四月十四日報導,一些病人參加了一種用疫苗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皮膚癌,這個實驗由奧克拉荷馬聖約翰醫學中心和奧克拉荷馬大學醫學中心聯合資助。在臨床試驗開展之前很多的廣告節目都在宣傳這個疫苗的有效性,有人稱「感謝這種疫苗,我的黑色素瘤完全緩解了」,也有人稱「我向我太太的舅舅推薦此疫苗,效果太好了」云云,但是參加這個臨床試驗的病人卻發現完全不同的故事,病人普遍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如無法控制的噁心嘔吐、發熱、皮疹、水腫以及嚴重的頭痛,一位病人發現自己懷孕了,但是醫務人員仍然堅持給她服用這種孕婦不宜服用的藥物,病人們還發現疫苗沒有得到妥善的放置,一位飽受其害的病人說:「(這次經歷)是一個告誡人不要參加臨床試驗的最好的教訓。」

    報導說,奧克拉荷馬的這個臨床試驗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名不符實的臨床試驗,更不是最壞的一個臨床試驗,但是近年來類似的問題有增多的趨勢,所以很多人都在擔心是不是臨床試驗系統上是否出現了危險的誤差。沒有人建議臨床試驗應該被完全終止,但是問題是臨床試驗不可迴避的要害就是可能出現的危險,沒有人能在新藥使用在人身上之前預測它的危險,所以參與臨床試驗的醫務人員必須趟過這個倫理和道義的坎。如果試驗的規則太松,試驗人群可能面臨很大的危險甚至是死亡;如果試驗規則太緊,那麼真正好的新藥新技術就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在臨床上使用。

    文章指出,有一方意見認為大多數的臨床試驗都是毒害性的、不純的,因為試驗利用了幾乎絕望了的病人求醫的心理,所以病人被作為「死馬當活馬醫」,試驗中就出現了隱瞞藥物的危險的可能性。這一方的意見還包括現在的臨床試驗太泛濫了,藥廠推銷真正沒有什麼用的藥物。另一方的意見是現在的醫務人員需要填的表格和需要過的管卡太多了,這樣會貽誤治療的時間。所以臨床試驗中出現的少數受害病例可以為更多的病人提供治療契機。但是總體上來說,現在的臨床試驗系統一定有錯誤的地方,在過去的三年中,60個研究所,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研究所都被美國政府批評沒有很好地保護病人。

    在現在的醫學模式下,臨床試驗已經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人們也跳不出體外試驗―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的固定思維框框,說白了人在思想的最深處還是把自己作為一種高級動物來對待,其實事實是越來越多的藥物在動物模型上有所謂的效果,但是在人身上卻沒有效果。也有很多的科學家質疑動物模型的科學性,人比最聰明的動物不知道要複雜多少倍,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模型都忽略了精神性,而人和動物的最本質區別就在於人的精神性。也許現在應該是科學進行真正反思的時刻,如果可以從一個完整的人的精神性和物質性角度全面思索生命、疾病,這才意味著一個全新的生命科學的開始。

    新聞來源:

    Human Guinea Pigs. By Michael D. Lemonick and Andrew Goldstein/ Tulsa Times(2002) 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230358,00.html


    美國醫學會雜誌:醫生對藥物的副作用不夠重視

    李予群

    治療II型糖尿病的主要藥物之一--二甲雙胍幫助病人提高利用胰島素的能力,但是這種藥物有一個危險的副作用:導致乳酸性酸中毒,50%以上的酸中毒可以是致命性的。所以在二甲雙胍的藥瓶上一般都注有警告:不能用於有腎臟疾病的病人,不能與抗心衰藥物合用。但是醫生們在開處方時是否注意到了這個致命的負作用呢?

    據MSNBC五月十四日報導,很多的病人都拿到了可能危及他們生命的錯誤處方(1),北卡羅來納州大學醫院的藥房檢查了100份二甲雙胍的處方,發現有四分之一的病人都屬於不宜使用二甲雙胍的禁忌範圍之列,這意味著這些病人使用二甲雙胍有死亡的危險,但是似乎醫生們並沒有嚴肅地對待這個警告。這個研究報告發表在五月十五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匹茲堡大學和幾個來自歐洲的研究發現了類似的不合理的藥物使用,表明北卡羅來納州的情況並不是孤立的事件,生產二甲雙胍的藥品生產廠家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的發言人說:該藥物的包裝瓶上清楚地標明了它的負作用。哈福大學的研究也表明醫生對藥品的禁忌症並不是很在意,美國的藥物和食品管理委員會也開始關注這個嚴重問題。

    二甲雙胍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美國患糖尿病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多,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位編輯說:「我不敢想像如果一個美國人說他的家庭或親朋好友中沒有一個患糖尿病的」,可見糖尿病患者之多,目前美國已有糖尿病患者一千七百萬,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水平或者利用率降低導致血糖升高,損害腎臟、血管、眼睛以及其他器官。隨著二甲雙胍的使用者增多,它潛在的負作用對病人的威脅很大。

    從這則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藥物的雙刃性,而且有的藥物有致命性的負作用。有些藥物的使用可以說是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時而不得不用的雙刃刀。藥物的廣泛使用甚至是錯用、濫用反映了現在醫學的局限。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委員會的調查,現在最好的藥物只比安慰劑的效果好20%到30%,可是藥物的有效劑量和毒性劑量很接近,說明使用藥物是很難避免其毒副作用。

    其實,很多情況下人體的自我調節是任何外源性的手段所替代不了的自然康復手段。最近一些著名的專業期刊登載了關於安慰劑治療疾病獲得良好效果的科研報導(2),說明人的精神對疾病以及人的軀體的控制以及調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Diabetes drug can be deadly MSNBC May14, 2002
    2.de la Fuente-Fernandez, R., T.J. Ruth, V. Sossi, M. Schulzer, D.B. Calne, and A.J. Stoessl. 2001. Expectation and dopamine release: mechanism of the placebo effect in Parkinson's disease. Science 293, no. 5532:1164.


    《科學》雜誌:地球變暖與流行病爆發緊密相關

    李予群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的《科學》雜誌發表了由一組生態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合作研究的科學論文(1),文章認為全球變暖以及氣候的變化將激發疾病的流行。這項綜合性的研究為時兩年,是第一個完整分析植物和動物流行性疾病的爆發與地球溫度、季節變化的關係的研究,由美國國家生態分析及合成中心的科學家們完成。研究對像從植物到動物,從陸地生物到海洋生物。

    文章作者說,「最讓人吃驚的發現是與氣候緊密相關的爆發性病原多種多樣,有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而爆發性疾病的受害群體也是多種多樣,包括珊瑚、牡蠣、陸生植物、鳥類和人類。」 「這不僅僅是某一些生態學家關心的珊瑚被毀的單一問題,也不是幾個健康專家關心的人類的瘧疾流行的簡單問題,多種疾病的發生率的增高簡直讓人目瞪口呆,我們不想聳人聽聞,但是我們真的震驚了。」(2)作者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流行病學家說:「氣候的變化摧毀了自然生態系統,因為生命都在變暖的條件下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不斷累積的數據使得我們極度的憂慮,人類患疾病的危險在升高。」這個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們發現病毒、細菌和真菌都隨著溫度的微小變化快速增長,而攜帶和傳播這些病原的昆蟲比如:蚊子、虱子、跳蚤都隨著溫度升高而快速繁殖,它們叮咬牲畜和人的比例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天是很多病原體被限制的季節,但是冬季變暖意味著更多的病原體可以過冬而存活,夏季延長更是給疾病的傳播提供時間。所有這些因素都是感染性疾病爆發的溫床。

    以下是一些物種因為氣候變暖而爆發疾病的例子:

    在夏威夷島上有一種珍奇的鳥叫「honeycreeper」,因為感染瘧疾而瀕臨滅種,六十年代的時候蚊子只能飛到海拔2500英尺的高度,但是氣溫變暖之後使得蚊子可以飛到更高的山上,蚊子將瘧疾從家禽傳播到野生的鳥類,使得野生鳥類日益減少。現在在海拔4500英尺的高度以下已經沒有野生的鳥類。

    瑞福特山谷熱是由蚊子傳播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在東非流行,研究人員發現該疾病的流行與厄爾尼諾現象緊密相關,隨著地球濕度的增高,蚊子繁殖大量增加,該病的流行增高。

    研究人員還發現海底的美麗生物珊瑚礁也隨著溫度的變化逐漸受損消失,水中的牡蠣也易感染寄生蟲。

    該項研究的參加者說:「現在仍然有人拒絕承認地球的氣候在發生變化,但是一旦流行性疾病爆發,人們將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反應。」科學家們最後呼籲人們重視地球變暖的現象,並應該準備預防隨時而來的疾病爆發。

    近十年來,地球變暖的嚴重性出現在各種雜誌期刊以及學術論文中,但是並不能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而地球變暖只是許許多多的地球生態環境惡化的表現之一,這項綜合研究也只是研究兩個因素之間的關係,我們還可以看到,除了全球變暖,還有空氣污染、水污染、生態比例失調、水土流失、沙漠化、森林大面積消失、害蟲的天敵絕種、無法控制的蟲害,再加上人類之間的互相殘殺,戰爭和恐怖,人類生存的環境可以說是日益惡化,這些因素都將人類推向了危險的邊緣。其實這一切都是人類為自己道德的敗壞而付出的代價,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又有哪一項不是因為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個人的利益而導致的?地球變暖促使流行病爆發可能只是表面上的聯繫而已。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人類能夠真正重審道德、明辨是非的時刻就是人類生存環境改變的時刻。


    參考文獻

    1.Climate Warming and Disease Risks for Terrestrial and Marine Biota C. Drew Harvell et al. Science 2002 June 21; 296: 2158-2162.
    2. Warmer World Will Be A Sicker World, Say Scientists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2/06/020621081840.htm


    《自然》雜誌:中部歐洲洪水過後面臨嚴重污染

    奚珏

    據八月二十九日第418期《自然》雜誌報導,歐洲中部今夏遭受洪水災害的地區包括德國和捷克共和國,正在面臨洪水之後的余災:污染。洪水過後的泥濘地裡過氧化物、汞以及細菌將帶來危害。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嚴密地監測有毒物質以及疾病暴發的可能性。

    報導說,一個最主要的污染源是位於捷克的一個化學工廠,這個工廠在洪水中完全被淹沒直至上個星期,工廠裡有數個廢用的大樓被過氧化物污染,這些過氧化物曾經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被用來加工成脫葉劑,現在這個工廠生產含氯的化學物質,並且也儲存汞。

    德國和捷克的環境部長都表示要保證河流中的毒素被稀釋在威脅的水平以下,他們說在工廠的附近地區初步抽查的結果沒有顯示駭人的結果。但是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位化學家Manuel Fernandez說,工廠中60年代使用過的廢樓在洪水到來時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護,捷克的警察阻止他的同事去工廠附近取樣,政府在蓄意壓低污染的程度。儘管在河流300公裡下游的水樣沒有顯示有毒的跡象,但是研究人員們說污染的水流可能尚沒有到達這個下游地區,而且水樣中含砷量以及含鉛量都大幅度增高。研究人員說,這次洪水還衝掉了幾家排泄物處理廠,水中還有很多的動物屍體,另外埋在河床下的有毒物質也被攪動。

    此外,洪水還可能傳播致病細菌比如沙門氏桿菌,現在上萬的布拉格以及德勒斯登居民都接受了A型肝炎疫苗的注射,因為大便等分泌物被洪水帶到各地,A肝病毒就是通過糞口傳播。


    新聞來源

    Quirin Schiermeier (2002) Central Europe braced for tide of pollution in flood aftermath Nature 418, 905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