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07月17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有許多猛獸出沒在人們生活的環境周圍,因此大家就組成部落,共同防衛,沒想到,趕走野獸,水災卻又淹沒了人們住的草屋,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
有一個聰明的人叫大禹,他使用「疏通」的方法,經歷了十三年,才逐步將漫天大水化為小河,百姓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大禹治水成功,百姓們都高興極了,因為他們又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了;許多諸侯認為他是明君,於是前來歸順。
一天,諸侯中的「有扈氏」因故起兵叛變,於是大禹便派他的兒子伯啟去制服他。兩方大軍在「甘」這個地方打了起來,伯啟的部隊大敗而逃。
跟在伯啟身邊的將領們要求伯啟略事整頓後再行出兵還擊。
「不用再戰了!」伯啟擺擺手說。
將領們都覺得奇怪,伯啟為甚麼說不用再戰了呢?
「有扈氏擾亂老百姓的生活,我才奉命來圍剿他。大家想一想,我的地盤不比他小,率領的部隊也是最精良的,結果我卻不能完成任務。這是什麼原因呢?」
伯啟頓了頓,說:「因為我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譬如我沒有以身作則帶領屬下,管教部屬的方法也不如他。所以,如果我要讓老百姓恢復安居樂業的生活,我必須先糾正自己的錯誤。」
此後,伯啟認真要求自己,與一般的兵士一同作息,天還未亮,就起來操練,生活變得樸實,並選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來商討國家大事。有扈氏從其他諸侯那裡知道了伯啟的改變,不但不敢舉兵來犯,反而帶兵前來歸順了。
《論語・衛靈公》中提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反求諸己,意即從自身去找原因,看看自己那兒做的不對,從而修正自己。